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山東省煙臺市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高三期末自主練習歷史試題說明: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90分鐘。2.非網上閱卷的,請將第Ⅰ卷答案涂在答題卡上,將第卷答案寫在答題紙指定區域內;網上閱卷的,請將第Ⅰ卷答案涂在答題紙選擇題答題區,將第卷答案寫在答題紙指定區域內。Ⅰ卷(選擇題5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柳宗元認為,秦農民起義“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A.郡縣制與秦末農民戰爭沒有關系B.七國之亂因漢初分封而爆發C.郡縣制有利于中央集權統治D.郡縣制取代分封制是歷史的必然2.下圖為古代雅典居民結構比例示意圖,觀察圖示信息,對于雅典民主與居民的政治聯系,敘述準確的是A.雅典超半數的居民擁有公民權B.雅典民主的社會基礎為自由民C.少數奴隸主貴族獨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廣泛的民主3.錢乘在《走向現代國家之路》文中指出,“從血統上說,王位的新主人是詹姆士A.專制王權民主共和B.個人專制憲政體制C.王在法上王在法下D.國王至上議會至上4.《蔣介石日記》中有這樣一則記錄“寇患及匪禍二者,對前一項,加強A.國民大革命期間B.土地革命期間C.抗日戰爭期間D.解放戰爭期間5.馬克認為“英國革命和美國革命對現代民主政治的創新具有重大意義”。這里的“創新”主要指A.確立了資本主義國家現代化的政體典范B.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C.第一次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的雙重任務D.建立起中央集權制的民主共和國6.美國記者鮑大可描述周恩來:“他在這個辯論幾乎已經陷僵局的時候脫穎而出。成為會議的明星,A.打破了我國的外交僵局B.推動了印度支那的和平恢復C.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D.解決了與亞非國家之間矛盾7.冷戰期間,美國政府的一份秘密報告認為,(美國)實力上的優勢,正處于最嚴重的A.全面“熱戰”不可避免B.要用“熱戰”代替冷戰C.冷戰實際上是一場“熱戰”D.冷戰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8.1961年9月,南斯拉夫總統鐵托:“A.兩大陣營開始對立B.多極化世界格局開始形成C.結盟運動正在興起D.“冷戰”開始出現9.史學家傅斯年認為,歷史研究應堅持“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表中摘編自明清相關史志資料,顯示了明清時期江南經濟的主要變化。根據傅斯年的觀點,此表可以證明①商品經濟比較發達②紡織業在經濟中占主導地位③市鎮經濟繁榮④資本主義萌芽發展迅速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0.某生根據北宋賦稅結構變化表(單位:萬貫),結合所學知識作出了下列四項分析,A.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輕農”政策B.農業稅的變化反映了農民負擔的減輕C.賦稅的不斷增加使得北宋政府長期保持財政充裕D.非農業稅的激增既是抑商的體現,也反映了工商業的發展11.清人說:“天下之民盡其智力以罔一切之利,不恥為廝養而恥于力田其安于南畝者,皆柔而至愚之人,其于民蓋不及什之一……商賈利厚,田畝利薄,棄薄取厚,人之常情。民未有不欲者也,失之本則求之末,失之則爭之人……”材料反映了A.商品經濟的發展,使社會價值體系發生一定的變化B.當時C.當時社會已經出現了“賈而好儒”的現象D.“賤農而貴商”的觀念已成為社會各階層的風尚12.16世紀以后,“馬尼拉大帆船”滿載中國商品,從馬尼拉(位于菲律賓)橫渡太平洋,前往美洲。這種貿易持續了二百多年。學者認為:馬尼拉大帆船代表著一條特殊的流通路線,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絲銀”對流。促成上述現象出現的背景有①新航路開辟加強了東方聯系②中國商品對西方人有吸引力③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④白銀在中國市場上大量流通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3. 個歷史小組在討論對于李鴻章的評價時,發生了分歧:甲:沒有李鴻章就沒有中國的近代化乙:李鴻章不但雙手沾滿了人民的鮮血,而且是一個大賣國賊丙:李鴻章領導的洋務運動改變了傳統的“夷夏”觀,開明的士大夫和官僚們認識到中國再不是“天朝之”,而是世界各國的一員,并且是遠不如方各國富強的一員。豪铠櫿骂I導的洋務運動促進西方科學技術和其他社會事物的逐步傳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區,社會風氣也開始發生了一些變化以上幾位同學的評價可能運用的歷史史觀依次是A.近代化史觀社會史觀革命史觀全球史B.近代化史觀革命史觀全球史觀社會史觀C.全球史觀革命史觀近代化史觀社會史觀D.社會史觀革命史觀全球史觀近代化史觀14.根據下表指出敘述正確的是1952~1956年不同所有制企業總產值對比表(單位:%)A.1952年全民所有制企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0%以上B.1956年公私合營企業占據相當比例,意味著改造尚未成功C.對農業的改造是集體所有制企業所占比例提高的重要原因D.三大改造是1952l956年所有制結構發生改變的根本原因15.經濟民族主義的中心思想就是經濟活動要為國家的整體利益服務,在1929年的經A.調整農業扭轉危局B.美元貶值刺激出口C.以代賑扭轉危局D.計劃指導政府干預16.下表為某國際經濟組織對中國的援助戰略和主題內容,國際經濟組織是A.世界銀行B.國際貨幣基金組織C.太經濟合作組織D.世界貿易組織17.歐洲聯盟與歐洲共同體的主要區別是,國際協調、合作機制化達到較高水平,超出一“政府”合作范疇,實現了“超國家”管轄。以下這一論點的解讀,最準確的是A.歐盟已經實現了“超國家”的全員管轄B.歐盟大大超出歐共體的合作水平和范疇C.兩極格局和美蘇爭霸加快歐洲合作進程D.區域集團化和歐洲一體化趨勢不斷加快18.錢乘旦先生在《不平衡發展:20世紀歷史與現代化》中提到,“二戰”后人們企圖——國家主權實行分解。最能體現這種“越位”的是19.《世界文明史》中說:“(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當希臘人正在探討物質世界的性質、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靈魂和神的關系時,中國的圣人正試圖去發現人類社會的基礎和賢明政治的根本原則!睂е轮袊枷爰谊P注這一主題的主要原因是A.社會的劇烈變動B.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C.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D.統治者政策的引導20.據《書林藻鑒》卷九記載:“(宋四家)蔡勝在度,蘇勝在趣,黃勝在韻,米勝在姿。”A.反映當時復雜的社會矛盾B.體現當時書法藝術豐富多樣C.表現文人強烈的愛國情懷D.標志著書法藝術的全面成熟21.“一陣風吹過,有人感覺到冷,有人感覺到涼爽。難受與愜意,全在于人的感覺!盇.陸王心學B.宋明理學C.智者學派D.啟蒙思想22.馬丁路德主張“君權神授”(君權真接來自于上帝),提出“國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權力則是神的意志的體現!边@體現了馬丁路德A.否定教皇的權威B.思想出C.主張教會高于國家D.與其因信稱義的思想相矛盾23.1902年梁啟超在《新民說》里談到:“國家如一公司,朝廷則公司之事務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則朝廷為國家之代表,愛朝廷即所以愛國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則朝廷為國家之蟊賊máo zéi,原意為禾苗的兩種害蟲,比喻危害人民或國家的人,正(糾正、改組、推翻)朝廷乃所以愛國家也!边@段話A.提出了救亡圖存的要求B.宣傳了“實業救國”的思想C.反映了社會契約的精神D.體現了“家國一體”的理念24.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產生嚴重的危機!白诮陶胬碇鹜莻盛裝它的古老破舊A.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與“上帝直接對話”B.牛頓創立經典力學理論,擺脫神學對科學的束縛C.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否定生物“神創說”D.愛斯坦提出相對論,突破近代物理學理論框架25.經典物理學所面臨的危機,終于在20世紀初被物理學發展史上的兩場偉大的革命所A.擁有了研究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的理論體系B.放棄了經典物理學的思想方法和科C.否定了此前物理學取得的一系列成果D.轉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社交方式共50分)3小題,第26題16分,第27題16分,第28題18分,共50分。26.(16分)科舉制,被稱為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作為一種上千年的文化存在,其產生、發展乃至消亡都打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以下是中國古代兩大選官制度的信息1)依據材料一指出與察舉制相比,科舉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據此說明科舉制的歷史進步性。6分材料二以下為1904年中國歷史上最后一次狀元科舉考試試題,共四道題:(一)世局日變,任事需才。學堂、警察、交涉、工藝諸政,皆非不學之人所能董理。將欲任以繁劇,必先擴其見聞,宜籌良法,以振策之。(三)古之理財,與各國之預算決算有異同否。(四)士習之邪正,視乎教育之得失!裼顾暮V畠龋绊慌d,正學(注:封建正統思想)日著,其道何之從?2)材料二中試題內容可以折射出當時哪些“世局”特點?依據材料指出晚清政府最終未能擺脫困局的根源何在?6分材料三1911年的革命推翻了清朝,但是多種意義上看,對于中國文明的更為重要的轉折發生在1905年。那一年……科舉考試的廢除標志著中國維持了將近2500年的一個文明模式的廢棄。——美皮特N. 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3)作者認為,“1911年的革命推翻了清朝,但是多種意義上看,對于中國文明的更為重要的轉折發生在1905年”,請闡述理由。(4分)27.(16分)世界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機遇對于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閱讀下列材料,答問題。材料一史學界認為,1518世紀是世界歷史的轉型時期這一期歐洲歷史發生了重大轉折,歐洲人的思想觀念發生巨大變化。而同一時期,中國社會雖也有發展,但與歐洲相比傳統觀念變化不大。1)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這一時期歐洲的經濟和思想發生了哪些變化而同一時期的中國未抓住機遇完成轉型的原因何在?(6分)材料二自強,是中國古有的概念。但在19世紀60年代,這一概念已被賦予新的意義其實,那個時候,自強一詞應有兩重含義。一就階級意義言,它所尋求的是在農民戰爭打擊面前王朝的自我振興二山東省煙臺市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82191.html

相關閱讀:遼寧省大連市第三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
廣西武鳴高中2014屆高三歷史第二次模擬調研檢測試題
貴州省六校聯盟2015屆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試題
2015綿陽二診歷史(僅試題)
山東省濟寧市梁山一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歷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