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江西2013年高考語文試卷解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江西卷解析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
第Ⅰ卷。ā」玻常斗郑
一、(18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衣著(zhuó) 果脯(fǔ) 給(gěi]養 揆情度(duó)理
B、蟊(áo)賊 呵(hē)護 湍(tuān)急 模棱(léng)兩可
C、載(zài)體 供(gòng)認 涔(cén)涔 呱(gu。┻蓧嫷
D、慍(yùn)色 角(jiǎoj)色 畏葸(xǐ) 殞身不恤(xù)
【答案】B
【解析】A(jǐ)養——①所需物質和食物、飼料、燃料等的儲備。②供給軍隊人員的主食、副食、燃料和軍用牲畜的飼料等的統稱。 揆情度理kuí qíng duó lǐ——揆:估量揣測;度:猜想。按照情和理估量,推測。C、呱呱墜地gū gū zhuì dì——形容嬰兒出生或事物問世。D、角(jué)色。殞身不恤yǔn shēn bú xù——殞:犧牲;恤:顧惜。犧牲生命也不顧惜。[出自]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松馳 回溯 衛戍 皇天后土 B、辨認 影牒榮膺殘羹冷炙
C、豆蔻 聘禮 修葺 金壁輝煌 D、城闕 編纂惻隱亭亭玉立
【答案】D。
【解析】【A、松馳(弛)B、影牒(碟)C、金壁輝煌(碧)】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1)家庭的 使他從小對美就有敏銳的感悟,鄉村豐富的色彩和生動的線條使他陶醉不已。
(2)那個時候的中國,社會動蕩,經濟秩序極為混亂,物價 ,人民苦不堪言。
(3)沈陽飛機制造公司全體職工都 總經理羅陽獻身國防事業的崇高精神 打動。
A、熏陶 青云直上 為••••••而 B、熏染 青云直上 為••••••而
C、熏陶 扶搖直上 為••••••所 D、熏染 扶搖直上 為••••••所
【答案】C。
【解析】熏陶——人的思想行為因長期接觸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響。熏染——人的思想和生活習慣逐漸受到影響(多指不良的)。扶搖直上——扶搖:急劇盤旋而上的暴風。形容地位、名聲、價值等迅速往上升。青云直上——青云:指青天;直上:直線上升。指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
4、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走到一個十字路口,左拐;繼續向前,走到第二個十字路口,還是左拐,跨過馬路,就是圖書館。
B、蕓齋主人說:魯迅先生有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
C、蝴蝶縱有千般不是,還是有一樁長處:不做室中物!飛,則飛于野;舞,則舞于田。
D、“血戰長空”以獨特視角關注抗戰時期中國空軍的歷史,劇中主要角色均有歷史原型。
【答案】C。
【解析】A、“還是左拐”后的逗號應為分號。因為句子涉及“走到••••••走到••••••跨過••••••”三種情況。B、冒號連用錯誤。D、“血戰長空”是電視劇的名字,應該用書名號。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女性學者被稱為“美女學者”,我還聽過“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說法,估計沒被我漏舉的還有不少。
B、教育主管部門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學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應由學生自主選購,不得統一配備。
C、當前某些引起轟動的影視作品,也許在兩年后,甚至五年以后就會被人遺忘得一干二凈。
D、俄羅斯有發展遠東的計劃,中國有振興東北的戰略,如果有效對接,可能實現雙贏,不過目前還只是一種期待。
【答案】D、
【解析】A、雙重否定不當。應該為“沒被我例舉的還有不少”或“被我漏舉的還有不少”。B、選購指挑選購買(商品),即通過對商品的比較,從中挑選出自己需要的商品進行購買。自主指自己作主,不受別人支配?梢姟白灾鳌毙揎棥斑x購”顯得多余。也許有學生會認為生活用品包含了床上用品。實際上床上用品指擺放于床上,供人在睡眠時使用的物品,包括被褥、被套、床單、床罩、床笠、枕套、枕芯、毯子、涼席和蚊帳等。而生活用品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物品的統稱,例如牙膏,臉盆,衣架等。C、“五年以后”比“兩年后”忘得多是自然而然的事,體現不出遞進,二者應該換個位置。
6、下列關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讓他的學生談談各自的志向,子路搶著發言,冉有、公西華、曾皙是在老師點名后才發言的。最后,曾皙的發言得到了老師的贊許。(《論語》)
B、小說主人公大衛的母親改嫁后,繼父對大衛的管教近乎殘忍,強迫他掛著寫有“小心!他咬人!”的紙板牌,并把他送到倫敦的寄宿學校。(《大衛•科波菲爾》)
C、 在金陵十二釵正冊中,王熙鳳的判詞是:“凡鳥偏從末世來, 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保ā都t樓夢》)
D、堂吉訶德沉迷于騎士小說,忍不住要去行俠仗義。他四處冒險,上演了很多鬧劇。他大戰風車,以致連人帶馬摔在地上,折斷了長槍。(《堂吉訶德》)
【答案】B(有一次當繼父用鞭子打大衛的時候,大衛把他的手咬傷了。這一下他把大衛監禁了五天,之后又送到一所寄宿學校。大衛在這所學校里受盡了屈辱和摧殘。一開始,校長秉承摩德斯通姐弟的旨意,在他身上掛了一塊寫有“當心他,他咬人”的告白牌,之后他又無數次地忍受校長的鞭打。這就是大衛人生的開端?梢夿項判斷不當,既然是校長讓大衛掛著紙板牌,那“并把他送到倫敦的寄宿學校”就錯的離譜了)
二 、(9分,每小題3分)
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病毒不同于其他所有生物,它不是由細胞組成的。一個細胞中的結構要進行生命活動:進食、產生能量、生長、對環境的改變作出反應。但這一切病毒都沒有。當它呆在細胞外時,它實際上是很小的、無生命的、懶惰的顆粒。它進入細胞后,災難就來了。
所有的病毒都由兩部份組成:核酸構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層蛋白質,在有些情況下是脂肪或類脂的包膜。蛋白質外表或類脂包膜(如果有的話)使病毒依附上細胞膜----然后病毒進入細胞。實際上這并不容易。病毒外衣的表面必須剛好依附在細胞膜的“接收器”的位置。即使在理想的條件下,病毒與合適的細胞的幾千次撞擊中,也只有一次能使它們正確地連接。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通常的病毒只對特定的細胞起作用?袢『透忻皠t是最明顯的例外,它們能感染的范疇級廣。
一旦病毒依附上細胞,它有幾種方法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在細胞膜上開一個小洞讓它進去,有脂肪包膜的病毒能將它們的包膜與細胞膜融合而使它們進入細胞。
當病毒進入細胞,它就開始回復成它自己了。要理解它都干了些什么,我們必須更進一步了解它的核酸中心。
核酸存在于每個活的細胞和病毒中。它們有兩種基本種類——DNA和RNA。DNA構成基因組合。這意味著一個特定的DNA里儲藏了構造和維持一種特定生物體的信息。DNA是怎樣決定生物的形式和功能的呢?它控制細胞和生物體制造蛋白質。不同的DNA產生不同的蛋白質,不同的蛋白質構成不同的生物體。
RNA是干什么的呢?RNA在細胞中的主要功能是充當信息的傳遞者。它將信息從DNA(在所有細胞的細胞核中)傳遞到合成蛋白質的地方(在細胞核外)。DNA像模板一樣造出正確的RNA,RNA又同樣制造出正確的蛋白質。
病毒要么有DNA,要么有RNA,但不會兩樣都有。在病毒中,RNA不是信息的傳遞者而是基因物質。
病毒進入并強迫細胞制造出更多的病毒,必須有一些蛋白質和核酸的組合與細胞的類似。這種與正常分子成分驚人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它來自病毒對細胞或它的宿主長期的適應。實際上,自從地球上有生命以來,病毒和細胞就共同存在,共同進化。
有一種曾經很流行的說法,認為病毒是在細胞之前出現的。這種說法現在看來不太好。一種更可信的可能性是說,病毒是在很久以前從它們的細胞中逃出來的基因物質。
隨著時間的變遷,這些“逃出來的基因”提高了獨立的能力,能自我復制,在細胞中寄生——病毒。對它們的宿主細胞越適應的病毒,危害性越小。這就是病毒進化的形式。大部分的病毒感染完全沒有危害,但那些進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苦則是巨大的。
病毒有修復4000種人類混亂基因的特殊能力。把準確的基因附在經過處理沒有感染性的病毒身上,使它進入有缺陷的細胞,這是修復這些細胞最好的方法。這種基因療法還可能用來修復癌細胞的DNA。
(選自《在巖石上漂浮》,有刪改)
7.下列關于“病毒”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病毒實際上是很小的、無生命的、懶惰的顆粒。它沒有進食、產生能量、生長、對環境的改變作出反應的生命活動。
B、所有的病毒都由核酸構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層蛋白質組成。這層蛋白質外衣使病毒依附上細胞膜——然病毒進入細胞。
C、病毒只對特定的細胞起作用。即使在理想的條件下,病毒與合適的細胞的幾千次撞擊中,也只有一次能使它們正確地連接。
D、病毒和細胞共同存在,共同進化。病毒對它們的宿主細胞越適應,危害性就越;而那些進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苦則是巨大的。
【答案】D 新 課 標第 一 網
【解析】A、信息取自第一段“當它呆在細胞外時,它實際上是很小的、無生命的、懶惰的顆粒!边@里有前提“當它呆在細胞外時”
B、信息取自第二段開頭“所有的病毒都由兩部份組成:核酸構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層蛋白質,在有些情況下是脂肪或類脂的包膜!鳖}目中“所有的病毒都由核酸構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層蛋白質組成”錯了。依據原文“在有些情況下是脂肪或類脂的包膜”判斷。
C、注意第二段結尾部分“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通常的病毒只對特定的細胞起作用!币罁渲械摹巴ǔ5摹蹦恐小安《局粚μ囟ǖ募毎鹱饔谩卞e了。
8、下列對內容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一旦病毒依附上了細胞,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的方法就是,將它們的包膜與細胞膜融合而使它們進入細胞。
B、DNA控制細胞和生物體制造蛋白質,不同的DNA產生不同的蛋白質,不同的蛋白質構成不同的生物體,DNA就是這樣決定生物的形式和功能的。
C、RNA在細胞中的主要功能是充當信息的傳遞者;而在病毒中,RNA不是住處的傳遞者,是基因物質。
D、病毒強迫細胞制造更多病毒,必須有一些蛋白質和核酸的組合與細胞的類似,這種驚人的相似性來自病毒對細胞或它的宿主長期的適應。
【答案】A
【解析】信息取自第三段“一旦病毒依附上細胞,它有幾種方法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在細胞膜上開一個小洞讓它進去,有脂肪包膜的病毒能將它們的包膜與細胞膜融合而使它們進入細胞”句中分析的是“有脂肪包膜的病毒”“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的方法,不是指所有病毒。
9、從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A、“病毒是在細胞之前出現的”這一說法是錯誤的,實際上病毒是在很久以前從它們的細胞中逃出來的基因物質。
B、病毒作為在很久以前從它們的細胞中逃出來的基因物質,一旦逃出就提高了獨立的能力,能自我復制。
C、狂犬病和感冒病毒能感染的范圍極廣,它們對所有的細胞都起感染作用,免疫系統對它們無能為力。
D、把準確的基因附在經過處理沒有感染性的病毒身上,使它進入有缺陷的細胞的基因療法,可能用來修復癌細胞的DNA。
【答案】D
【解析】A、依據倒數第三段“有一種曾經很流行的說法,認為病毒是在細胞之前出現的。這種說法現在看來不太好。一種更可信的可能性是說,病毒是在很久以前從它們的細胞中逃出來的基因物質”判斷,作者并沒有說“病毒是在細胞之前出現的”這一說法是錯誤的,而是說有另一種“更可信的可能性”。
B、題目中“一旦逃出就提高了獨立的能力”的“一旦••••••就”說法錯了,作者說還要“隨著時間的變遷”。C、“它們對所有的細胞都起感染作用,免疫系統對它們無能為力。”屬無中生有。
三、(9分,每小題3分)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題。
村落嫁娶圖記 (明)顧彥夫
某歲春二月,予從事京師錦衣。周君出所謂村落圖示予,觀其色,請曰:“君必為我記之”。申請再三,遂置巾笥以歸。
歸之歲向盡矣,尚未知是圖之委曲也。有華生者,世家江北,備諳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圖質之,曰:“子之知畫,猶吾之知書。敢問婦女而跨牛,何也?”曰:“此農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輿,以牛代行也。一蒼頭牽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牛質矣。:”“乃復有一蒼頭持蓋以護之,何也?”曰:“昏禮宜昏。于昏矣,農家苦燈燭之費,送迎以旦晝,用蓋以蔽日也,亦重之也。一嫗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隨之,父母送其女者也。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嫗門而望。一童子稍長,攜其幼,指而語之。凡容色皆若欷?灑泣者,傷離別也。牛之前四人以鼓吹,從事迎而導之者也。道旁二驢,次第行,騎之者,村妓也。尾其驢以掖箏琶者,村妓之二仆也。又其股坐于小車旁者,車人也。一皆邂逅二回眄者也。去其林少許,將復經一林,二童子踴躍以報。一婦人自籬而出,臂一兒,又一兒牽其裳以行。畝間有二農夫,既鋤且止。是皆見其談笑者也!薄叭ゼ冗h,又有林郁然。竹籬茆茨,亦仿佛如女家。門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須,罄折而立,誰也?”曰:“此其婿也。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農家或然,故壯而須也。立而俟者,將導婦入門也。二婦人咨諏向前,妯娌輩也。將勞其女之父母也,且迎之也。二人挈?,一人持壺,迎勞之需也。一女仆繼之,備使令也。二童子參差以從,其大者指而語之,若曰新人近矣。一老嫗門立以望。察風聲以為禮之緩急者也。”
予聞之,戲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為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為圖為記以償我久逮之文債可乎”生笑曰:“此所謂一莖草化丈六金身也,何不可有?”時天寒,語從游者呵筆書之。
(選自《明文海》)
【注】①錦衣:錦衣衛官員。②肩輿:轎子。③妓:歌舞女藝人④茆茨:茅草屋⑤罄折:謙恭的樣子。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予從事京師錦衣 從事:任職
B、工丹青 工:主管
C、予以此圖質之 質:詢問
D、昏禮宜昏 昏:結婚
【答案】B(擅長)。
11、下列四組句子中,分別村落嫁娶場面中“送親”及“迎親”的一組是
A、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嫗門而望 又其股坐于小車旁者,車人也
B、一童子稍長,攜其幼,指而語之 將復經一林,二童子踴躍以報
C、一蒼頭牽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 一老嫗門立以望。察風聲以為禮之緩急者也
D、一女仆繼之,備使令也。 道旁二驢,次第行,騎之者,村妓也。
【答案】C
12、文中畫破浪線的部分,斷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為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為圖為記/以償我久逮之文債可乎
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為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為圖為記/以償我久逮之文債可乎
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為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為圖為記以償/我久逮之文債可乎
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為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為圖為記以償/我久逮之文債可乎
【答案】B
第Ⅱ卷(表達題 共114分)
注意事項:
須用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書寫作答。在試題卷上作答,答案無效。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2分)
(1)有華生者,世家江北,備諳村落者也。(4分)
譯文:
【答案】有(一位)姓華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鄉村的人。
(2)農家苦燈燭之費,送迎以旦晝,用蓋以蔽日也。(4分)
譯文:
【答案】農家苦于燈燭的花費,送親迎親(都)在白天,(就)用傘蓋來遮蔽陽光。
(3)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農家或然,故壯而須也。(4分)
譯文:
【答案】古時候三十歲娶親,近世只有農家有的(還是)這樣,所以(新郎)已是壯年,長了胡須。
14.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
水調歌頭•壬子被召,端仁相餞席上作①
辛棄疾
長恨復長恨,裁作短歌行。何人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余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②。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
一杯酒,問何似,身后名?人間萬事,毫發常重泰山輕。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
【注】①紹熙三年(壬子),辛棄疾奉召赴臨安,在陳端仁的餞行席上賦此詞。②“余既”三句出自《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又樹蕙之百畝”“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蘭”“蕙”“菊”三種意象的共同內涵。(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蘭、蕙、菊都是花草,在詞中都用來象征詞人高尚、純潔的品格和節操。
(2)指出“聽我楚狂聲”和“富貴非吾事”典故的出處。詞人借它們分別表達了什么情思?(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兩個典故分別出自《論語》和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前者以楚狂接輿的典故,表達了詞人抗金復國理想無人理解的悲憤;后者以陶淵明自況,抒發了詞人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情懷。
【解析】“聽我楚狂聲”出于《論語•微子》(新課標《先秦諸子選讀》第一單元第一節),表達了作者不愿趨炎附勢、屈從權貴的耿介之情;“富貴非吾事”出于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新課標必修5第二單元),意為自己此次奉召赴臨安并不是追求個人營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表明自己的心跡。
附【賞析】
在我國古典詩詞中,送答之作可以說是多得不可勝數,然而真正能千古流傳的佳作,卻并不多。辛棄疾的這首《水調歌頭》,就是一首感時撫事的答別之作。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初,辛棄疾出任福建提點刑獄。這年底(1193年2月),他由三山(今福建福州)奉召赴臨安,當時正免官家居的陳峴(字端仁)為他設宴餞行,遂慨然而作此詞。
此詞上片分兩層,前兩韻是第一層,直接抒寫詩人的“長恨”和“有恨無人省”的感慨。作者直接以“長恨復長恨,裁作短歌行”句開篇,乍看似覺突兀;其實稍加思索,就會明白其深刻的感情背景。由于北方金朝的入侵,戰亂不息,被占區人民處在金人統治之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卻非但不圖恢復,還對主張抗金北伐的人士加以壓制和迫害,作者就曾多次受到打擊。這對于一個志在恢復的愛國者來說,怎么能不為此而感到深切的痛恨呢?如此“長恨”,在“飲餞席上”豈能盡言?所以詞人只能用高度濃縮的語言,把它“裁作短歌行”!岸谈栊小,原是古樂府《平調曲》名,多用作飲宴席上的歌辭。詞人信手拈來,融入句中,自然而巧妙地點明了題面!伴L恨”而“短歌”,不僅造成形式上的對應美,更主要的是顯示出那種恨不得盡言而又不能不言的情致!昂稳藶槲页,聽我楚狂聲”一句,合用了兩個典故。據《史記•留侯世家》載,漢高祖劉邦“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由于留侯張良設謀維護太子,此事只好作罷,戚夫人因向劉邦哭泣,劉邦對她說:“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歌中表達了劉邦事不從心、無可奈何的心情。又《論語•微子篇》載,楚國隱士接輿曾唱歌當面諷刺孔子迷于從政,疲于奔走,《論語》因稱接輿為“楚狂”。辛棄疾在這里運用這兩個典故,目的是為了抒發他雖有滿腔“長恨”而又無人理解的悲憤,一個“狂”字,更突出了他不愿趨炎附勢、屈從權貴的耿介之情。從遣詞造句看,這一韻還妙在用“何人”呼起,以反詰語氣出之,大大增強了詞句的感人力量;而“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反復詠言,又造成一種一唱三嘆,回腸蕩氣的藝術效果。詞人在直抒胸臆以后,緊接著就以舒緩的語氣寫道:“余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币豁嵢洌们峨x騷》詩句。前兩句徑用屈原原句,只是“蘭”字后少一“之”字,“畹”字后少一“兮”字!安陀ⅰ本鋭t從原句“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概括而來。蘭、蕙都是香草,“滋蘭”、“樹蕙”,是以培植香草比喻培養自己美好的品德和志節。而“飲露”、“餐英”,則是以飲食的芳潔比喻品節的純潔和高尚。作者在這里引用屈原詩句,并用“滋蘭”、“樹蕙”之詞,顯然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志節和情操。屈原在忠而被謗、賢而見逐的情況下,仍然堅定地持其“內美”和“修能”,執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詞人在遭朝中奸臣讒言排擠,被削職鄉居的情況下,依然不變報國之志,表明自己決不肯隨波逐流與投降派同流合污,沆瀣一氣!伴T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一句,仍承前韻詞意,從另一個角度表明自己的志節和操守。這里又用一典。《楚辭•漁父》中說,屈原被放逐,“游于江潭”,“形容枯槁”,漁父問他為什么到了這種地步,屈原說:“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勸他“與世推移”,不要“深思高舉”,自討其苦。屈原說:“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也不肯“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漁父聽后,一邊搖船而去,一邊唱道:“滄浪之水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币馑际莿袂朴趯彆r度勢,采取從時隨俗的處世態度。詞人化用此典,意在進一步表明自己的志節情操。下片頭三句一杯酒,問何似,身后名?”遙應篇首,意在抒發自己理想無從實現的感慨,情緒又轉入激昂。據《世說新語•任誕》載,西晉張翰(字季鷹),為人“縱任不拘”,有人問他:“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后名耶?”他說:“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痹~人用張翰的典故,乃是牢騷之氣。他的抗金復國理想難以實現,志業難遂,還要那“身后”的虛名干什么!詞人為什么會發此牢騷呢?辛棄疾接著寫:“人間萬事,毫發常重泰輕!边@一韻是全詞的關鍵所在,道出“長恨復長恨”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南宋統治集團輕重倒置,是非不分,置危亡于不顧,而一味地茍且偷安。這是詞人對南宋小朝廷腐敗政局的嚴厲批判和憤怒呼喊。最后兩韻是下片第二層,通過寫惜別再一次表明自己的心志,詞人的情緒這時又漸漸平靜下來。前三句寫惜別,用屈原《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并點明恨別樂交乃古往今來人之常情,表明詞人和餞行者陳端仁的情誼深厚,彼此都不忍離別之情。“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一句,又引用兩個典故。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云:“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碧諟Y明生于東晉末葉,社會動亂,政治黑暗,而他本人又“質性自然”(《歸去來兮辭序》),“不慕榮利”(《五柳先生傳》),因有是辭。這里詞人引用陶詩,表明自己此次奉召赴臨安并不是追求個人榮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以表明自己的心跡!皻w與白鷗盟”,是作者從正面表明自己的心跡。據《列子•黃帝篇》載,相傳海上有位喜好鷗鳥的人,每天早晨必在海上與鷗鳥相游處,后遂以與鷗鳥為友比喻浮家泛宅、出沒云水間的隱居生活。在這里,詞人說歸來與鷗鳥為友,一方面表明自己寧可退歸林下,也不屑與投降派為伍,另一方面也有慰勉陳端仁之意。
與一般的離別之詞不同,辛棄疾的這首《水調歌頭》,雖是答別之詞,卻無常人的哀怨之氣。通觀此篇,它答別而不怨別,溢滿全詞的是他感時撫事的悲恨和憂憤,而一無凄楚或哀怨。詞中的聲情,時而激越,時而平靜,時而急促,時而沉穩,形成一種豪放中見沉郁的藝術情致。此外,詞中還成功地運用比興手法,不僅豐富了詞的含蘊,而且對抒發詞人的志節等,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15.古詩文。(5題限選4題)(8分)
(1)__________________,長路漫浩浩。______________,憂傷以終老。(《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2)或取諸懷抱,_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蘭亭集序》)
(3)___________,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________。(蘇軾《定風波》)
(4) ______________,皆為惠連;吾人詠歌,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5)愛人者,__________;敬人者,__________________。(《孟子》)
答案:(1)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2)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王羲之《蘭亭集序》)
(3)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定風波》)
(4)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5)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題。
平常的沈從文
黃永玉
從一九四六年起,我同表叔沈從文開始通信,積累到文化大革命前,大約有了一兩百封?上г凇拔母铩睍r,全給弄得沒有了。解放后,人民文學出版社第一次為他出的一本作品選中,他自己的序言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和我的讀者都行將老去!蹦鞘窃谖迨甏衅,現在九十年代了。這句傷感的預言并沒有應驗,他沒有想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讀者都紅光滿面長生不老。
他的一生,是不停的“完成”的一生。他自己也說過:“我從來沒想過‘突破’,我只是‘完成’!比绻胍谒^上加一個非常的形容詞的話,他是非常非常平常的“平!。他的人格、生活、情感、欲望、工作和與人相處的方式,都在平常的狀態運行。老子說“上善若水”,他就像水那么平常,永遠向下,向人民流動,滋養生靈,長年累月生發出水磨石穿的力量。
因為平常,在困苦生活中才能結出從容的豐碩果實。
好些年前,日本政府派了三個專家來找我。據說要向我請教,日本某張鈔票上古代皇太子的畫像,因為服飾制度上出現了疑點,所以懷疑那位皇太子是不是真的皇太子。若果這樣,那張鈔票就可能要廢止了。這是個大事情,問起我,我沒有這個知識。我說幸好有位研究這方面的大專家長輩,我們可以去請教他。
在他的客廳里請他欣賞帶來的圖片
他仔細地翻了又翻,然后說“……既然這位太子在長安住過很久,人又年輕,那一定是很開心的了。青年人嘛!長安是很繁榮的,那么買點外國服飾穿戴穿戴、在迎合新潮中得到快樂那是有的;就好像現在的青年男女穿牛仔褲趕時髦一樣。如果皇上接見或是盛典,他是會換上正統衣服的”。“敦煌壁畫上有穿黑白直條窄褲子的青年,看得出是西域的進口褲子。不要因為服裝某些地方不統一就否定全局,要研究那段社會歷史生活、制度的‘意外’和‘偶然’”。“你們這位皇太子是個新鮮活潑的人,在長安的日子過得好,回日本后也不舍得把長安帶回的這些服飾丟掉,像我們今天的人留戀旅游紀念品的愛好一樣……”
問題就釋然了,聽說那張鈔票今天還在使用。
客人問起他的文學生活時,他也高興地說到正在研究服飾的經過,并且說:“……那也是很‘文學的!”并且哈哈笑了起來——“我像寫小說那樣寫它們!
這是真的,那是本很美的文學作品。
沈從文對待苦難的態度十分瀟灑。
“文革”高潮時,我們已經很久沒見面了,忽然在東堂子胡同迎面相遇了,他看到我,卻裝著沒看到我,我們擦身而過。這一瞬間,他頭都不歪地說了四個字:“要從容啊!” 他是我的親人,是我的骨肉長輩,我們卻不敢停下來敘 敘別情,交換交換痛苦;不能拉拉手,擁抱一下,痛快地哭一場。
“要從容!”這幾個字包含了多少內情。也好像是家鄉土地通過他的嘴巴對我們兩代人的關照,叮嚀,鼓勵。
日子松點的時候,我們見了面,能在家里坐一坐喝口水了。有一次,他說他每天在天安門歷史博物館掃女廁所,“這是造反派領導、革命小將對我的信任,雖然我政治上不可靠,但道德上可靠……”
又有一次,他說,有一天開斗爭會的時候,有人把一張標語用糨糊刷在他的背上,斗爭會完了,他揭下那張“打倒反共文人沈從文”的標語一看,說:“那書法太不像話了,在我的背上貼這么蹩腳的書法,真難為情!他原應該好好練一練的!”
時間過得很快,他到湖北咸寧干校去了,我也到河北磁縣在解放軍監管下勞動了三年,我們有通信。他那個地方雖然名叫雙溪,有萬頃荷花,老人家身心的凄苦卻是可想而知的。他來信居然說:“這里周圍都是荷花,燦爛極了,你若來……”在雙溪,身邊無任何參考,僅憑記憶,他完成了二十一萬字的服裝史。
錢鐘書先生,我們同住在一個大院子里,一次在我家聊天他談到表叔時說:“你別看從文這人微笑溫和,文雅委婉,他不干的事,你強迫他試試!”
表叔是一個連小學都沒有畢業的人,他的才能智慧、人格品質究竟是從哪里來的呢?我想,是我們故鄉山水的影響吧。
16.請概括本文的主題(5分
答:
【答案】本文通過敘述沈從文平常而又不平常的工作、生活,表現了他卓越的才華和從容瀟灑的人生態度,表達了作者對沈從文的尊崇和緬懷之情。
17.解釋下面兩句話在文中的含義。(6分)
(1)他的作品和他的讀者都紅光滿面,長生不老。
【答案】運用擬人等方法,形象地表現出沈從文的作品現在有魅力,將來也會有永久的生命力,會擁有越來越廣泛的讀者。
(2)這里周圍都是荷花,燦爛極了,你若來……
【答案】鼓勵作者在逆境中要保持樂觀心態,表達深厚的叔侄之情,同時體現沈從文身處逆境卻豁然達觀。
18.這是一篇寫人記事的散文,文中不乏精彩的議論。試分析“這是真的,那是本很美的文學作品”這句議論的作用。(5分)
【答案】①對所敘之事進行總結②肯定了所敘之事的價值和意義③包含著對沈從文的高度評價。
19.指出下面這句話所體現的人物語言特色,分析它的表達效果(5分)
那書法太不像話了,在我的背上貼這么蹩腳的書法,真難為情!他原來應該好好練一練的!
【答案】特色:幽默風趣、意味深長。效果:沈從文這句意味深長的話既委婉地吐露了心中的不平之氣,顯示了自己的人格尊嚴,又含蓄地諷刺了侮辱他的人,表達了對他們的輕蔑態度。
六、(15分)
20、語言綜合運用
請按以下要求寫一段說明性文字,介紹你所學過的高中語文課本《先秦諸子選讀》
(1)用一個統領全段內容的句子開頭。
(2)有一處用“不僅••••••而且••••••”或“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句式過渡。
(3)使用打比方、擬人兩種手法。
(4)結構相對完整,語言簡潔、連貫、得體。
(5)不少于200字。
【示例】
《先秦諸子選讀》是新課改形勢下應運而生的旨在引導我們認同中國古代優秀文學傳統,體會其基本精神和豐富內涵,并形成一定文化積淀的選修教材。(統領全段內容的開頭)
教材不僅精選了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學者的作品,而且還遴選了道家、墨家、法家的傳世名篇。充滿哲思、影響深遠的一篇篇好比一把把鑰匙,打開一座又一座智慧寶庫。(打比方)那些寶庫的寶物或引導我們學習用歷史的觀點理解古代文學的內容價值,或教會我們從中汲取民族智慧,或啟發我們對種種社會人生問題進行反思。(擬人)總之,他是教導我們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人生追求,以道德為立身行事自處待人的根本,啟發我們陶冶身心、涵養德性,使人格健全地發展的大師。(擬人)(共281字)
七、(50分)
21、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50分)
一段時間以來,“中學生有三怕,奧數、英文、周樹人”成了校園流行語。實際情況是,有些同學有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學不但不怕反倒喜歡。
你對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歡)有何體驗或思考?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
要求:(1)寫記敘文或議論文。(2)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3)不得抄襲,不得套作。(4)不少于700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80381.html

相關閱讀:湖北省武穴中學2015年3月份高二月考語文試題
2013高三上冊語文第一次月考試題(有答案)
2019年北京市海淀區高三一模試題及答案(語文)
2019?2019學年度寒假作業高三語文答案
2019年秋高三語文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模擬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