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中—學年度第一學期半期考歷 史 試 題【注意事項】 1.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上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 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僅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對中國古代分封制和郡縣制的比較分析表述最為恰當的是( ) A.都突出了最高統治者的中心地位,強化了最高統治者的權力 B.都屬于地方管理制度,但最高長官的出任方式不同C.都淡化了血緣宗族色彩,長官都最高統治者任免 D,都適應了統治的需要,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2.上圖是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農業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它們的使用反映了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是( ) A.重農抑商 B.南稻北粟 C.精耕細作 D.男耕女織3.《荀子.富國記載:“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則畝益數盆,歲而再獲之! 在這里強調的是( ) A.要重視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 B.要及時播種、除草、灌溉 C.要多種植五谷,才能獲得豐收 D.要年年種植五谷,改良土壤4.漢武帝在位期間。中國封建“大一統”局面得到鞏固。以下措施屬于漢武帝為鞏固“大一統”局面而采取的是( )①打擊富商大賈,推行鐵業官營制度②形成中朝和設置刺史,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③罷黜百家,改革文化體制④建立太學和郡國學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5.對下列兩幅圖片信息理解正確的是( ) ①宋代商業活動已重視廣告效應 ②雕版印刷技術依然在使用 ③娛樂活動體現商業化色彩 ④繪畫描寫市井生活,適應市民階層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16世紀晚期,山東某地開始出現“地多煙草、木棉、轉賣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況,這說明當時該地( ) ①農業經濟衰退 ②農業結構發生變化 ⑧商品經濟發展 ④農產品加工業興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7.雍正年間“各省青藍布匹染色之后,必用大石腳踹砑光。即有一種之人,名包頭,置備菱角樣式巨石、木滾、家火房屋,招集踹匠居住,墊發柴米銀錢,向各店領布發碾。每匹工價銀一分一厘三毫,皆系各匠所得……”這段話反映的是( ) A.官營手工業經濟狀況 B.以織助耕的小農經濟 C.集中生產的雇傭勞動 D.近代企業已初具規模8.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到韻唯一一個中國人是安徽人王茂蔭(清朝戶部侍郎),他因幣制改革在1854年受到申斥。這件事的背景不可能是( ) ①馬克思貨幣理論傳中國,引起幣制改革②鴉片大量進入,白銀外流 ③太平天國運動興起,軍費開支浩大 ④西方對華輸出資本猛增,清政府財政危機嚴重 A①② B.②⑧ C.③④ D.①④ 9.對比《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英日從中國攫取最大利益的出發點是( ) A.為資本主義國家商品輸出創造有利條件 B.為資本主義國家資本輸出提供有利條件 C.促進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D.適應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階段性要求 10.下列表格中的言論客觀反映了當時不同政治派別的思想傾向,其共同訴求是( )1865年 李鴻章說:“機器制造一事,為今日御侮之資,自強之本!1894年鄭觀應說:“西人以商為戰,欲制兩入以自強,莫如振興商務!1903年章太炎說: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舊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13年梁啟超說:“共和政治,非國民繼續的覺悟努力,萬萬不會維持。”A.推動中國近代化B.實行民主政治C.實現中國工業化 D.啟蒙與救亡并重11. 1913年袁世凱在一次演說中提出《臨時約法》,“即其內容規定,束縛政府”,他 “身受苦痛”。由此可見《臨時約法》( ) A.擴大總統權利 B.維護民主共和 C.縮小內閣權利D.贊成獨裁專制12.歷史上,中國共產黨用“半封建半殖民地”來概括說明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并將它同黨要完成的革命使命聯系起來,最早發生在(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義會議 D.中共七大13.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和候補委員24人中,有17人是共產黨員。結合所學,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共產黨控制了國民黨 B.共產黨的實力超過了國民黨 C.反映了孫中山與共產黨合作的誠意 D.國共合作以共產黨為主導14.雅虎知識堂評價某戰役“是國共合作、共創民族抗戰偉業在戰役上配合的典范”整個戰役過程中無不閃爍著民族團結精神的光輝同時也為新形勢下的國共合作積累了經驗。”該戰役最有可能是( ) A.平型關戰役 B.淞滬會戰 C.臺兒莊戰役 D.團大戰 、15. 1937年12月南京失守后蔣介石發表《告國民書》,指出:“中國持久抗戰,其最后決勝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而且也不在其他各大城市,實寄于全國之鄉村與廣大強固之民心!彼从沉耍 ) A.國民黨決定與共產黨合作抗日 B.國民黨統治中心轉向農村 C.國民黨決定開辟敵后戰場 D.國民黨號召全國民眾奮起抗日16.1947年7月23日毛澤東電令:“下決心不要后方,以半個月的行程,直出大別山,占領以大別山為中心的數十縣,建立根據地!贝穗娏畎l出時,人民解放軍正在( ) A.開始戰略反攻 B.進行遼沈戰役 C.進行淮海戰役 D.進行平津戰役17.1954年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有以下部分條款: “三、協助國家機關,推動社會力量,實現國家關于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的建設計劃。四、密切聯系群眾,向有關國家機關反映群眾的意見和提出建議。”由此可以看出( ) A.政協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 B.政治協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協成為各黨派的聯合執政機構 D.政協的職能發生了轉變18.1971-1980年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多達69個,超過了1949-1970年,這種局面的 出現主要得益于( ) A.中國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B.“文化大革命"杰出的外交成就 C.中美關系的改善 D.美蘇“冷戰”趨向緩和19.1995年美國《財富》雜志代表方社會發表了《香港已死》的預言文章。12年后,《財富》的姊妹雜志《時代》以25頁的專輯否定了《財富》的預言。這從根本上說明( ) A.西方社會反對“一國兩制” B.中美關系由對抗走向緩和 C.“一國兩制”適合香港發展 D.西方對華態度發生根本變化 20.“這些城邦顯得具有某種個性,這種個性愈是高度發展,愈是強烈地被意識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犧牲它……每個城邦向它的鄰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權按照它自己的意愿處理它自己的事務。”據此可以看出希臘城邦的特點是( ) A.小國寡民 B.輪番而治 C.人民主權 D.獨立自治21.古羅馬《民法大全》規定“寧可漏網一千,不可枉屈一人”,這反映了羅馬法( ) A.調解所有人的矛盾以維護統治B.包含理性、證據、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 C.塑造了西方的寬容精神 D.主張重罪輕罰22. 一位美歷史學家這樣總結道:在歐洲的海外擴張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而是那些擁有資本的企業家們。對這一點最恰當的解釋是( ) A.否認了航海家們的貢獻 B.突顯了企業家的作用 C.企業家為航海活動提供了物質支持 D.資本的發展和需求是海外擴張的根本原因23.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創新措施就是,將印度的棉紡織品介紹到歐洲。1619~1625年,運回歐洲的棉布為22.15萬匹,到17世紀末,這項貿易直線上升,棉織品不僅比毛紡織品輕,而且便宣……這是一種銷售范圍很廣、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帶動一場工業革命。這一材料主要說明( ) A.殖民掠奪引發工業革命 B.資本流動帶動工業革命 C.市場需求刺激技術革命 D.經濟發展要求工業革命 24.美國總統威爾遜曾說過:“我們的憲法(1787),它是一塊奠基右,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廈;它是根,不是完美的藤!边@里所說的“奠基石”和“根”的主要內涵是( ) ①共和制 ②聯邦制 ⑧三權分立 ④黑人奴隸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5.世界市場的形成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因素不包括( ) A.殖民活動的開展 B.國際貿易的擴展 C.民族主義的興起 D.交通運輸的發展26.《共產黨宣言》說:“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等人的體系看到了階級的對立,。以及占統治地位的社會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們看不到無產階級方面的任何歷史主動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運動!边@段話反映了( ) A.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必要性 B.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必要性 C.資本主義從發展到滅亡的必然性 D.工人運動從自發到自覺的必然性27.列寧在《四月提綱》中指出:“不要議會制共和國,而要從下到上由全國的工入、雇農和農民代表蘇維埃組成的共和國!边@表明列寧主張( ) A.建立農民階級革命政權 B.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C.徹底廢除沙皇專制制度 D.建立各階級政治協商制度28.右圖為1947年法國共產黨人針對馬歇爾計劃的一張宣傳畫,其所表明的思想是“有偏袒的援助會使歐洲分裂福建省福州三中屆高三上學期半期測試 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804664.html
相關閱讀:廣西武鳴高中2014屆高三歷史第二次模擬調研檢測試題
2015綿陽二診歷史(僅試題)
貴州省六校聯盟2015屆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試題
遼寧省大連市第三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
山東省濟寧市梁山一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