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國中學2015~2015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一年級第一次段考歷 史 試 題命題人:陳江華 審題人:江偉(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選擇題答案涂在答題卡上,材料題寫在答題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古本竹書紀年》記載稱,益正式即位后,啟殺益而奪得王位。中國的傳統節日大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下列節日與宗法制關系最密切的是A.端午 B.清明 C.七夕 D.元宵 .“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衰。”該材料反映的西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包括①分封制、诘燃壷啤、劬鲗V啤、茏诜ㄖ艫.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文王世子A.保證貴族血統的純正 B.解決財產的繼承和分配,穩定統治C.確立嫡長子的最高地位 D.防止內部紛爭,加強君主專制.易中天在《帝國的終結》中說:“秦,雖死猶存,它亡得悲壯!睆恼紊峡,“秦,雖死猶存”主要是指A.統一度量衡、貨幣B.開創皇帝制度C.建立三公九卿制D.統一國家、建立中央集權制白壽彝在《中國通史》中寫道:“對官吏有任免權,官吏不能世襲;實行俸祿制,官在則有俸祿,不在官,俸祿也就取消!实奂爸醒胗袡啾O察地方官吏的政務、財政和有無不法行為之權!辈牧戏从车恼沃贫仁紫仁加贏.夏朝 B.西周C.秦朝 D.唐朝.下列言論不符合中國皇帝制度的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B.“法令出一”C.“別黑白而定一尊”D.“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B.秦滅六國實現統一后的需要 C.是強化地方獨立性的需要 D.與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相適應11.印章文化代表了中國古老的篆刻藝術,觀察下圖四方印文,聯系秦朝的歷史,我們可以得到的正確結論是①秦朝統一文字為小篆 ②秦朝③秦朝在地方秦朝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2.秦朝在戰國官制基礎上建立三公九卿制,下列關于三公九卿制的說法有誤的是( )A.丞相為百官之首,對百官進行監察,對皇帝負責B.御史大夫是副相,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C.諸卿在丞相之下,分掌國務D.一定程度上減少重大事情的決策失誤13.黃仁宇在其著作《中國大歷史》中說:“新朝代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帝國跨地過廣-----于是采用一種“斑馬式”的管理,就是有些地區秦朝所設置郡縣原封不動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區則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為業!。文中的“斑馬式”管理應該對應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國并行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14.下為漢至唐前期東南地區行政區劃設置分布簡表 時期郡縣數西漢三國西晉隋朝唐前期蘇南浙江會稽郡北部31縣4郡50縣5郡70縣7郡43縣13州74縣江西豫章郡18縣4郡51縣6郡58縣7郡19縣7州34縣福建會稽郡南部1縣1郡9縣2郡14縣1郡5縣5州28縣根據表中東南行政區劃設置變化過程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 A.古代行政區劃不斷向東南拓展 B.人口和經濟重心有南移趨勢C.中央政府對地方管理不斷加強 D.中央集權削弱,地方權力加強15.黃宗羲在《原法》中說:“用一人焉則疑其自私,而又用二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則慮其可欺,而又設一事以防其欺!毕铝兄贫戎心荏w現這一特點的有 ①中外朝制度②文臣任知州,并設通判③二府三司制④元朝的一省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A.兩幅圖都反映了中國古代官員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B.圖一到圖二的變化說明宋代中央集權的嚴重弱化C.圖一到圖二的變化反映趨于安定統一,沒有戰爭了D.圖一到圖二的變化反映了治國方略的改變18. “它排除了丞相個人專斷,相權過大威脅皇權而出現的政治危機,而且增強了決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辈牧现械摹八笔侵钢袊糯腁.西漢中、外朝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元朝行省制度D.明朝內閣制度樞密直學士、三司使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三司使、樞密副使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禮部尚書(五月卒贈)A.轉運使負責監督地方軍事權 B.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財政之權C.樞密直學士明朝發展為內閣 D.禮部尚書分割宰相行政之權20.胡適:“這種制度確實十分客觀、十分公正,學子們若失意考場,也極少埋怨考試制度不公……它是一個公正的制度,即使是最貧賤家庭的男兒也能夠通過正常競爭程序而爬升到帝國最榮耀、最有權力的職位上。”“胡惟庸絕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標,朱元璋要毀滅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個龐然大物。”“那個龐然大物”是指 A.內閣制度 B.宰相制度C.宦官集團 D.胡惟庸集團歷史學家吳晗在《朱元璋》一書中曾這樣描述我國古代的君臣關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論道的說法……到宋朝便不然了。從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無坐處,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許坐,站著都不行,得跪著說話了。”君臣關A.君臣關系日趨不平等 B.君臣關系逐漸疏遠C.君主專制制度日益強化 D.君主越來越不開明 “(本朝)惟軍機處恭擬上諭為至要。誥誡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責問刑罰之不當者,謂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馬遞,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內外臣工所奏事經軍機大臣定議,取旨密封,遞送亦如之!边@說明清代軍機A.由滿漢高級官員組成 B.是制約君權的重要機構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有權裁決國家軍政大事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萬鋼的回答強調了對專制統治的服從 C.萬鋼的回答揭示了快樂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離了主題27. 下圖描述的是我國封建社會地方權力強弱的變化,其中較為符合實際的是 ( )地 地 地 地方 方 方 方 年代 年代 年代 年代 A B C D28. 下面是某電視專題片中出現的三組鏡頭,分別反映了不同朝代為解決洪水災害,中央政府的運作情況:①蜀郡洪水為患,丞相與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給皇帝裁決②渝州發生洪災,中書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門下省審核后,再交尚書省,尚書省交工部、戶部辦理③徐州府爆發洪災,閣臣據皇帝旨意寫成詔書,直送工部、戶部執行賑災據所學知識判斷,上述歷史場景最早出現的朝代分別是 ( )A.秦、唐、元 B.漢、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29.中國古代加強皇權的措施中,常以內侍、貴戚監督和逐漸代替重臣,以近臣演變為重臣, A.中書門下 內閣 軍機處 B.中朝 內閣 軍機處C.中朝 中書門下 內閣 D.尚書臺 內閣 議政王大臣會議.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這樣評價當時中國的君主專制:“中國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讓人民做些事情,政府與其說是管理民政,毋寧說是管理家政。中國的專制主義……用自己的枷鎖武裝了自己,而變得更為兇暴。”下列表述不正確A.孟德斯鳩的觀點比較恰當地描述了當時中國政府的狀況B.明清統治者采用高壓手段維護封建統治表明專制制度的腐朽和沒落C.君主專制的強化嚴重扼殺了社會的創造力,減緩了社會發展的步伐D.孟德斯鳩的看法是對中國古代君主專制制度的誣蔑材料一 大盂鼎 大盂鼎銘文拓片大盂鼎,又稱廿三祀盂鼎,傳清道光年間出土于陜西省?縣,在1951年潘達于先生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其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對于研究當時的政治制度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現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其銘文大意是:周康王說:"盂,你要協助我遵行先王的制度治民治疆土。賞賜給你一卣香酒、頭巾、蔽膝、木底鞋、車、馬;賜給你先祖南公的旗幟,用以巡狩,賜給你邦國的官員四名,人眾自馭手至庶人六百五十九人;"賜給你異族的王臣十三名,夷眾一千零五十人,要盡量讓這些人在他們所耕作的土地上努力勞動。"王說:"盂,你要恭謹地對待你的職事,不得違抗我的命令。 -------《國家博物館》材料二“論中國政治制度,秦漢是一個大變動。唐之于漢,也是一大變動。但宋之于唐,卻不能說有什么大變動,一切因循承襲。有變動的,只是迫于時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勢,改頭換面,添注涂改地在變。縱說它有變動,卻不能說它有建立! 材料三 “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識大體,立意把相權拿歸自己,換言之,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這也罷了。……但因宋初承襲五代積弊,社會讀書人少,學術中衰,反對的也只曉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攬大局,來為有宋一代定制創法! ——以上均摘自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 當代史學家對封建國家權力運行的規律作了如下總結:皇帝從資歷較淺、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從中選拔一些人來承擔政務,逐漸演變成正式的輔政機構,當這些輔政機構和官員的權力較重時,皇帝又從更為親寵的近侍或仆從中另選一些人來承擔政務,有意架空原有的輔政機構和官員,剝奪其實權,僅保留虛銜或使之變為榮譽職稱,然后又進行下一輪的循環……每一次循環的結果,都使得中樞機構原權力更分散,皇帝的權力更加強。這種不斷地轉移與分散,是封建國家權力運行的基本規律。請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列舉明清時期中樞機構的大循環,說明其反映的本質問題。(1)材(2安徽省寧國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第一學期第一次段考歷史試題(無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298487.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
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