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學者認為,外國商品輸入造成中國自然經濟逐步瓦解?梢宰鳛樵撚^點直接證據的是( )
A.19世紀末鎮江海關稱:“從前如江北內地各州縣,均用洋布,近則用土布者漸多!
B.20世紀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則農田少,耕夫織婦棄其本業而趨工場,必然之勢也!
C.1853年的《順德縣志》載:“女布(指土布)遍于縣市,自外洋以風火水牛運機成布,舶至賤售,女工幾停其半!
D.1850年,美國駐廈門領事說;“這里對棉織品的需要,和在廣州、上海一樣,長期受到限制。”
解析:選C。解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各則的含義。選項C中強調的是鴉片戰爭后,“機成布”的輸入、銷售沖擊了“女布”的生產,即沖擊了家庭紡織業,使得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傳統自然經濟逐步瓦解,故選項C可作為題中觀點的直接證據。選項A強調的是19世紀末“土布”沖擊“洋布”;選項B為20世紀初某人對商業發展造成結果的看法;選項D為1850年,美國駐廈門領事強調廈門的棉織品滯銷,均不符合。
2.近代民族工商業的發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個時段福建民族工礦企業年均注冊數,與選項有對應關系。其中1896~1911年應是( )
A.4.6個 B.3個
C.2.5個 D.0.55個
解析:選C。四個階段實際代表了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三個時期:1875~1895年處于民族工業誕生時期;1896~1911年處于甲午戰爭后民族工業初步發展時期;1912~1913、1914~1918處于民族工業的“黃金時期”。三個時期,民族工業發展依次上升,故1875~1895對應的是0.55個;1896~1911對應的是2.5個;1912~1913對應的是3個;1914~1918對應的是4.6個。
3.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撫放寬民間設置工廠的限制。促成這一政策出臺的是(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解析:選C。本題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戰爭后《馬關條約》的影響。甲午戰爭后,清政府為了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于是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故選C。
4.右圖是20
世紀初重慶商務總會的一副楹聯,它體現了近代工商業者的( )
A.重義輕利思想
B.維新圖強思想
C.實業救國思想
D.中庸自保思想
解析:選C。本題考查閱讀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讀懂對聯的意思。注意抓住關鍵字眼:“保全時局”“異代略同”,說明國人挽救國家危亡的熱情很高,由此可判斷C項為正確選項。另外,根據題干中的時間限制??“20世紀初”,也可印證這一結論。
5.近代中國“火柴大王”劉鴻生說:“我原來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慶卻成了大老板的伙計。”請觀察下圖,指出“火柴大王”和重慶“大老板”分別代表的經濟力量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選C。解答此題關鍵是要知道圖中的①、②、③、④各代表什么經濟成份。①代表封建自然經濟,②代表外國資本主義經濟,③代表民族資本主義經濟,④代表官僚資本主義經濟。題干中“我原來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慶卻成了大老板的伙計”。這句話很形象地反映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后來受到官僚資本主義經濟的壓榨,故“火柴大王”和重慶“大老板”分別代表③和④。答案為C。
6.(2014年高考廣東文綜卷)清末有輿論說:“中興名臣曾國藩僅賞侯爵,李鴻章不過伯爵,其余百戰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獎創辦實業之工商,……斯誠稀世之創舉。”此“創舉”反映了( )
A.資本主義的萌芽 B.重農抑商傳統的改變
C.爵位制度的創設 D.封建君主專制的加強
解析:選B。由中“以子、男等爵獎創辦實業之工商”可看出當時對工商業的重視,而“創舉”就是指重農抑商傳統的改變,由此可判斷B項正確。
7.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張謇創辦的民族工業發展很快,但很快走下坡路。這一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資產階級力量相對弱小
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
C.近代中國社會矛盾錯綜復雜
D.民族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
解析:選B。A、C、D三項均屬于民族工業發展艱難而曲折的直接原因,都是由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所決定的。
8.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廣州開辦自來水公司,地方紳士以“有傷風水”為由極力阻撓,何只好作罷。這一事件說明( )
A.開辦企業必須符合當地民間風俗
B.民族工業產生的條件還沒有成熟
C.外商企業懼怕民資企業與之爭利
D.封建束縛是民族企業發展的障礙
解析:選D。本題屬于情景材料選擇題,主要考查本國封建勢力對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阻礙作用。A項不屬于民族工業興辦的必需條件;B項中的民族工業在19世紀70年代早已產生;C項中的“外商企業”與題干材料中的信息沒有關系。
9.“火柴大王”劉鴻生回憶說:“我在重慶辦的中國毛紡織廠、火柴原料廠及在蘭州辦的西北毛紡織廠,都有官僚資本的投資。我原來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慶卻成了大老板的伙計!贝瞬牧险f明他遭受的排擠和打擊主要來自( )
A.官僚資本 B.外國資本
C.封建官僚 D.地主階級
解析:選A。本題屬于情景材料選擇題,主要考查官僚資本與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之間的關系,解答的關鍵是準確提取題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劉鴻生從“大老板”變成“大老板的伙計”說明民族工業遭到排擠和打擊,原因則在于“官僚資本的投資”,故A項符合題目要求;B、C、D三項均與題干中的信息不符。
10.(2014 年高考山東文綜卷)下表為中國工業發展初期(1872~1911年)設立的廠礦數量統計表。其中,紡織業的數量最有可能是( )
行業礦冶業機器業紡織業食品工業其他工業
數量(家)723?100153
A.2 B.31
C.73 D.193
解析:選D。在近代我國的民族工業發展過程中,輕工業特別是紡織業的發展速度領先于重工業,從表中提供的信息看,紡織業企業的數量最有可能是D項。
11.電視劇《走向共和》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與北洋齊名的清南洋大臣、湖廣總督張之洞對西洋記者莫里遜對南北方的評論憤懣不已,決定親自帶領眾記者參觀他創辦的企業。這個企業的性質是( )
A.民族資本主義企業 B.外國資本主義企業
C.官辦企業 D.中外合辦企業
解析:選C。張之洞屬于洋務派代表,他創辦的企業自然是洋務企業。因此其經營形式為官辦。故正確答案為C。
12.位于河北唐山的啟新洋灰公司,是舊中國最大的民營水泥工業。1934年前最高產量曾達27萬噸,此后產量顯著下降。1947年恢復到16萬噸,1948年又跌至13萬噸,并被征軍用。1934年后該公司經營每況愈下的外部原因有( )
①資金少、技術弱、產品競爭激烈、诠倭刨Y本的壓制和國民政府的內戰政策、廴毡镜慕洕訆Z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解析:選D。①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自身的不足之處,屬于內部原因,包含①的選項均不正確,由此排除A、B、C。故正確答案為D。
13.中國近代史上,多次出現“抵制洋貨”的運動。這一行動( )
①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诰哂忻つ颗磐獾男再|、鄯从硰V大人民的心聲、苡欣诿褡骞I發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選C。本題屬于組合式選擇題,考查對歷史現象的準確理解!暗种蒲筘洝边\動是在西方列強憑借侵略特權大肆向中國傾銷商品、加緊對華經濟侵略的背景下出現的,不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質,故排除含②的選項。
14.解放戰爭時期,上!洞蠊珗蟆份d:“顧客清晨等候店鋪開門……百貨營業額較平時增加了3到4倍,甚至10多倍。南京路四大貨物種類已殘缺不全!惾A公司紐扣柜臺高懸‘每人限購一只’的字樣。外灘中央銀行門前天天擁滿擠兌黃金的人群!宄课鍟r,中央銀行前已是人山人海,估計有十萬人!边@表明( )
①上海經濟發達,社會購買力強、谪泿刨H值,出現搶購和擠兌風潮 ③經濟前景暗淡,人心浮動、芪飪r下跌,人們紛紛搶購商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選B。之所以出現如此情景,是因為解放戰爭時期國統區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商品短缺,物價猛漲。
15.有老人回憶說,在上個世紀40年代后半期,縣城的一些店鋪,只要掛起“美孚火水油(煤油)代理處”的招牌,各路兵勇就不敢進店勒索,此招牌有秦瓊、尉遲恭的作用。此事從本質上反映了( )
A.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的敲詐勒索
B.為了自保,小店鋪都掛起洋代辦招牌
C.美國勢力在中國較為強大
D.小店鋪迷信貼門神
解析:選C。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結合題干時間和內容可知,在抗戰勝利后,蔣介石出賣國家主權,美國取得在華的政治、經濟等特權。A項時間不符,排除;D項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是表面現象,C項符合題意。
二、非選擇題(16題16分,17題24分,共40分)
1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禾豐造紙廠是我國最早的民族造紙企業之一。
1923年,褚輔成與友人籌資36萬元,在嘉興南湖畔創辦,主要生產黃紙板卷筒,這是嘉興市區最早的機器工業。但是,日商憑借免稅權利壓價傾銷,黃紙板價格暴跌。禾豐廠大量積壓,到1927年底,負債達60萬元,不得已宣告破產停業。
材料2:后來,褚輔成將禾豐廠賣給了上海商界人士竺梅先、金潤庠。在此基礎上,籌設民豐造紙股份有限公司,褚輔成被推選為理事。1932年,民豐聯合當時國內5家紙板廠,組成中國紙板同業聯合會,共同抵制日貨。1937年11月民豐被日本侵華部隊占領,而后又被日本“三島制紙株式會社”強占。
材料3:抗戰勝利后,民豐從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過來,但一直奄奄一息。1948年,民豐賬面資金一度膨脹到480億元,卻到了崩潰與破產的邊緣。同年3月,褚輔成在上海病逝。他在遺囑中說道:“余早讀儒書,忘存報國,50年來,無敢間息,所憾國家多故,外患迭乘……非真正民主,實施憲法,無以救國。所期愛國之士,至誠團結,共圖國事,永奠邦基……”褚輔成帶著未竟的心愿,抱憾而去。
??以上材料均摘自2001年《浙江日報》
請回答:
(1)根據材料1、2概括禾豐、民豐廠發展陷于困境的相同原因。(2分)
(2)材料2中,民豐等企業的活動體現了民族企業家的什么精神?(4分)
(3)材料3中民豐賬面資金膨脹,但瀕于破產的原因是什么?(4分)
(4)通過以上材料中褚輔成一生的實業經歷,你對我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命運有何認識?(6分)
解析:本題以民族企業的發展歷程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的理解。第(1)問要根據兩則材料的信息從壓迫民族企業發展的對象入手分析。第(2)問從材料2中歸納分析。第(3)問應結合教材分析原因。第(4)問應從民族企業發展歷程中所受的內外阻力分析。
答案:(1)日本帝國主義侵略。
(2)自強不息,團結一致,努力發展,共同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或反帝愛國、精誠團結)
(3)國民政府濫發紙幣,導致通貨急劇膨脹,造成原料昂貴和產品滯銷,使民族工業陷于絕境。
(4)民族資產階級努力尋求發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不實現國家獨立和政治民主,民族工業難以健康發展。
17.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相應問題。
材料1:1896年,榮氏兄弟決定籌辦面粉廠。在辦廠審批時因為沒有送禮遭到當地士紳的反對,幸好兩江總督劉坤一是倡導興辦實業的官員,一連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實業。最終才導致保興面粉廠、振興紗廠等企業的創辦。
材料2:1914年,一戰爆發。西方列強忙于戰爭,中國市場進口棉紗減少,還紛紛向中國大量訂購面粉,榮氏企業便大力擴充規模……榮氏企業在每個袋裝面粉中塞入一個銅板,以博取顧客的中彩心理,引發了大家競相購買……機制面粉價廉物美,并毫無毒素,很快便在面粉業立足、發展起來。
材料3:抗戰時期,榮氏工廠慘遭浩劫。抗戰后,榮氏企業試圖東山再起。但繼之而來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國產品的涌入,以及通貨膨脹,榮氏企業終難以恢復戰前的輝煌。
材料4:
(1)根據材料1指出榮氏企業在創辦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4分)
(2)概括材料2中榮氏企業得以發展的原因。(6分)
(3)材料3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4分)
(4)假如你是1916年某報的記者,請為榮氏企業的面粉寫一句廣告詞(不超過20字)。(6分)
(5)材料4為榮德生1943年書寫的對聯,從中可以看出榮氏企業的經營理念。這種理念在今天仍值得我們弘揚、借鑒的精神是什么?(4分)
解析:本題以榮氏企業的興衰為主題,考查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發展的艱難歷程。第(1)、(2)、(3)問,結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歸納概括即可;第(4)、(5)問為開放性題目,能體現材料中心思想,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有利因素:地方實力派官員倡導辦實業;不利因素:地方士紳的阻撓和反對。
(2)列強放松對華經濟侵略;榮氏企業搶抓機遇;善用促銷手段;產品質量好。(任答三點即可)
(3)國民黨發動內戰,社會政局動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54351.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
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