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一歷史下冊速效提能演練考試題(帶參考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1.下圖反映了英國農業人口的變化,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1840187019001920
農業人口
占總人口
的百分比2214.88.47.1
A.殖民戰爭       B.工業化
C.資產階級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選B。由圖表中數字可以看出,英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逐漸減少,說明工業化的進行使農村大量人口成為雇傭工人。
2.亞當?斯密主張用“看不見的手”自動調節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和分配,實行自由主義,反對用人為的制度加以控制,這實際上反映了(  )
①重商主義的精神、谧杂芍髁x的思想、鄞砉I資產階級的利益、軌艛噘Y本主義的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選B。亞當?斯密的自由主義反映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后工業資產階級要求自由經營、自由貿易的愿望。他反對用人為的制度加以控制,所以這實際上是對重商主義的否定,也是17~18世紀啟蒙思想主張的自由主義在經濟上的反映。④與題目要求不符,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的產物,應排除。
3.19世紀中期,推動以英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
B.跨國公司的出現
C.工業革命的推動
D.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解析:選C。本題易錯選D項,錯選的原因在于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因素認識不清。正確的理解應是:伴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開展,資本主義列強對外瘋狂侵略擴張,使世界上絕大部分落后國家和地區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成為“世界工廠”,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中心。
4.英國人麥考利1830年說:“如今我們國家比1790年還窮嗎?我們堅決相信,盡管統治者有種種管理不當之處,但英國一直在變得越來越富。有時略有停頓,有時暫時倒退,但總的趨勢是不容置疑的!边@一說法的主要歷史背景是(  )
A.國際局勢平穩發展
B.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
C.工業革命成效顯著
D.西方殖民主義體系確立
解析:選C。從材料中的“1830年”這一時間信息以及“英國一直在變得越來越富”可知1830年的英國與1790年相比,生產力大大提高。而此時恰逢英國工業革命期間,因此C項符合題意。19世紀30年代,國際局勢不是平穩發展的,可判斷A項有誤;B、D兩項都發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與題干中“1830年”這一時間不符。
5.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
19世紀晚期英國海外貿易示意圖
材料3:19世紀后期,英國有錢人以坐輪船游覽倫敦的泰晤士河為時尚。河中有許多巨大的蒸汽輪船,正噴發出嗆人的濃煙。岸邊工廠排放的污水,已經使河水變得渾濁不堪。
請回答:
(1)材料1中的發明在英國歷史上有什么重要意義?
(2)材料2反映了什么現象?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3)材制3反映的現象與工業革命有何關系?你對材料3所反映的現象有何認識?
解析:英國工業革命是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珍妮紡紗機的發明是其開始的標志。地圖反映了英國與亞非歐美等洲的國家都有貿易往來,聯系當時英國率先進行工業革命分析原因。在工業革命進行的過程中環境污染嚴重,因此,應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答案:(1)標志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
(2)反映了英國海外貿易范圍廣。因為英國較早開始工業革命,最先成為工業國,是當時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3)關系:是工業革命產生的后果。工業革命使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自然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認識:現在,生產力的發展不能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應與環境保護同步進行,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一、
1.1819年在一位去世偉人的訃告中,對他的科技貢獻有著這樣的贊頌:“它武裝了人類,使虛弱無力的雙手變得力大無窮,健全了人類的大腦以處理一切難題。它為機械動力在未來創造奇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位偉人的最大貢獻是(  )
A.研制成了發電機 B.發明了內燃機
C.發明了水力織布機 D.改良了蒸汽機
解析:選D。本題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據“使虛弱無力的雙手變得力大無窮”、“堅實的基礎”等信息可知是改良蒸汽機的出現,改進了動力。
2.某歷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車的發明”、“大清帝國的衰落”、“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逐漸縮小的世界”等章節。此著作研究的主題最有可能是(  )
A.工業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與掙扎
C.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實
D.東西方的隔絕與沖突
解析:選A。依據材料信息可知,著作中提及的內容有“工業革命的成果”、“大清帝國的衰落”、“馬克思主義的產生”、“世界市場的形成”。工業革命不僅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而且拉大了東西方的差距,使東方從屬于西方。其中B、C、D都只是從一個方面進行說明而未綜合題干的所有信息。故答案是A。
3.一位著名的美國史學家說:“19世紀歐洲對世界的支配與其說是以其他任何一種手段或力量為基礎,不如說是以蒸汽機為基礎!边@句話說明的實質問題是(  )
A.使用蒸汽機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聯系
B.以蒸汽機為標志的工業革命,使歐洲征服了世界
C.蒸汽機的使用,促進了工業城市的形成
D.蒸汽機的使用,推動了機器的發明和使用
解析:選B。從題目中的“19世紀歐洲對世界的支配與其說是以其他任何一種手段或力量為基礎,不如說是以蒸汽機為基礎”可以看出以蒸汽機為標志開始的工業革命,使得歐洲征服了世界。
4.英國的曼徹斯特在17世紀時人口不超過1萬人。從1786年阿克萊特紡紗廠的第一個煙囪立起,15年后擁有蒸汽機的紡紗廠發展到50個;1790年人口發展到5萬,到1801年猛增至9.5萬人,到1841年又增至35萬人。曼徹斯特的發展印證了(  )
A.殖民擴張促進了其發展
B.工業革命推動了城市化的進程
C.大企業制度的出現激發了城市活力
D.世界市場最終確立的全過程
解析:選B。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期紡紗廠的不斷增多、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說明了工業革命推動了城市化的進程,故B項符合題意。
5.19世紀歐洲男子的著裝發生了很大變化,宮廷貴族那種裝飾過于奢靡繁瑣的服裝被舍棄,便于工作和運動的舒適、簡便的男裝流行起來;出現以大眾為銷售對象的成衣,時裝不再是上流社會的專利。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包括(  )
①資產階級革命打敗了封建貴族
②機器生產降低了服裝的生產成本
③工業革命導致了社會的貧困化
④工業化造成服裝的大批量生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選C。工業革命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增加了社會財富的總量,因此,③的敘述是不正確的。
6.(美)查爾斯?P?金德爾伯格在《世界經濟霸權1500~1990》一書中記錄的英國每年申請專利數變化如下圖所示。下列史實與圖中反映的歷史事實有因果關系的是(  )
A.君主立憲制確立 B.世界市場形成
C.殖民擴張加劇 D.工業革命發展
解析:選D。從圖中信息可以看出,工業革命時期大量科技發明出現,專利申請的數量越來越多。
7.19世紀上半期一位到過英國的法國人頗有感慨地說:“像英國這樣的一個貴族國家卻成功地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國這樣一個民主國家,卻只會為貴族而生產”,此話的含義是(  )
A.肯定法國是民主國家 B.批評英國是封建國家
C.肯定英國的工業革命 D.批判法國貴族的特權
解析:選C。本題考查材料解析能力。從材料可知此人認為英國工業革命后商品非常豐富,而法國工業生產相對落后,實際上是對英國工業革命的肯定。
8.“實行門戶開放并允許自由貿易的都市和國家,不但沒因此種自由貿易而滅亡,而且因此致富!边@段材料屬于(  )
A.民主化改革政策 B.“炮艦政策”
C.社會福利制度 D.自由主義經濟思想
解析:選D。本題考查材料解析能力。從材料中“自由貿易”、“致富”等信息可以判斷,這段材料屬于自由主義經濟思想,故選D。
二、非
9.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1:英國控制著100萬匹馬力的蒸汽機,依靠1700多萬枚機械化紡錘,每年生產出200萬碼棉布……英國的棉布消費量是美國的兩倍、法國的四倍……英國實際上已經成為“世界工廠”。
材料2:19世紀后期,英國有錢人以坐輪船游覽倫敦的泰晤士河為時尚。河中有許多巨大的蒸汽輪船,正噴發出嗆人的濃煙。岸邊工廠排放的污水,已經使河水變得渾濁不堪。
材料3:(在工業革命中)雖然按人口平均的收入有了明顯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顯地大于窮人……拿手織機織工來說,他們在拿破侖戰爭的早期年代里境況不錯,可是后來無論是他們的工資還是就業機會都急劇惡化。
材料4:鐵路集中了工業革命的多項成果。鐵路旅行的盛行,不僅加劇了整個社會流動的速度和規模,還對當時的社會關系造成了沖擊。衣冠楚楚的紳士和淑女與衣衫襤褸的下層人民同擠一列火車,還得到處給別人讓路。保守人士驚呼,鐵路會帶來某種“平等化的危險”。民主人士拍手稱贊:“我看到這列火車真高興,我想封建制度是永遠一去不返了!
材料5:工業革命催化了國際分工,資本以其魔力無窮的巨掌將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國家的生產與消費成為世界性的,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
(1)上述材料反映了英國工業革命的狀況。請從中概括提煉英國工業革命的有關信息。(不得摘抄原文)
(2)根據從材料中概括提煉出的信息,談一談你對工業革命的認識。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史料的歸納概括和分析能力。第(1)問要求提煉材料信息,要把每段材料的中心意思歸納出來,注意不要摘抄材料;第(2)問根據提煉出的信息談認識,注意觀點的全面性,不僅要看到工業革命帶來的積極作用,還要看到工業革命帶來的消極影響。
答案:(1)英國經濟迅速發展(或成為“世界工廠”),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促進了交通運輸業和旅游業的發展;有利于民主、平等思想的傳播(或有利于沖破封建等級觀念);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貧富懸殊擴大,工人的生活環境惡化;資產階級在全世界拓展市場;世界各地的聯系更加密切。
(2)工業革命不僅是一次技術革命,還是一次社會關系的革命;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破壞和建設的雙重作用;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要趨利避害;工業文明是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重大進步都是以某種代價為補償的。
附:課內答疑站
一、學習思考
1.請思考這一變化對英國階級關系的影響。(教材P95)
提示:社會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自耕農在英國逐漸消失;工業資產階級隊伍壯大。
2.請思考:英國出口貿易有什么特點?(教材P96)
提示:工業制成品出口和原料進口占的比例大。
3.讀一讀左圖,想一想英國從1750年到1865年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是什么?(教材P97)
提示:工業革命使英國的實力大大提高;英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發展經濟的措施;英國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
4.你認為這種說法有道理嗎?為什么?(教材P97)
提示:有道理。資本主義列強的擴張為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原料、市場,進行了必要的資本原始積累。對亞、非、拉國家和地區造成貧困,是因為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的財富被掠奪、經濟結構單一、國際貿易的不平等,同時,還伴隨著資本主義列強殘暴的殖民統治。亞、非拉國家和地區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也改變了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社會制度。
二、自我測評(教材P98)
1.提示:D
2.英國工業革命既是生產技術的革命,也是社會關系的革命。它使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請結合史實對上述說法予以說明。
提示: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基礎;引起了社會結構的重大變革;大大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使東方從屬于西方。
三、材料閱讀與思考(教材P99)
1.史丹萊?杰溫斯的描述,體現了英國經濟生活中的什么特征?
提示:英國經濟與世界市場聯系緊密;世界各地為英國提供了生產和生活原料;英國將從國外掠奪的財富轉化為資本。
2.材料一中所描述的局面是英國通過哪些手段實現的?
提示:圈地運動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勞動力資源并擴大了國內市場;工業革命使英國經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英國資產階級要求擴大世界市場;進行經濟擴張和海外殖民活動,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
3.生產技術的改進提高了勞動效率,一方面工人隊伍擴大,新部門出現,就業機會增加;另一方面,導致手工勞動力相對過剩,一部分工人失業。你認為生產技術進步、失業、再就業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
提示:這是一個現實性很強的問題?蓮囊韵乱c來分析:技術進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勞動的強度和密度,也導致了手工業者失業。只有提高技術和技能,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才可再就業。適應社會發展,推動社會技術進步,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60137.html

相關閱讀: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
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
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