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聯合國
B.世界貿易組織
C.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D.世界銀行
解析:選B。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是反對關稅壁壘,實行貿易自由化。而美國的經濟刺激計劃顯然是一種貿易保護主義的行為,違背了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
2.“如果說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從此登上政治大舞臺,那么,30年后……標志中國全面融入世界經濟主流!薄皹酥局袊嫒谌胧澜缃洕髁鳌钡氖录( )
A.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
B.亞太經合組織首腦非正式會議在上海召開
C.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
D.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
解析:選C。注意1971年的“30年后”是指2001年,中國在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中國全面融入世界經濟主流。
3.閱讀下圖(戰后世界關稅與貿易發展情況變化趨勢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①世界關稅平均水平在不斷下降
②世界貿易總額持續增長
③各國的關稅壁壘森嚴
④各國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選D。本題需要認真觀察圖片,其中關稅下降、貿易增長可以從圖中直接看出,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各國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提高。圖中既看不出各國壁壘森嚴,且與關貿總協定的宗旨背道而馳,不符合實際情況,故③錯誤。
4.聯合國開發計劃署1999年度《人類發展》指出:“迄今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窮國和富國、窮人和富人的鴻溝!庇行⿲W者認為:“西方是經濟全球化最大的贏家,第三世界卻可悲地扮演著輸家的角色。發展中國家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受到主要按西方國家意志制定的國際規則和國際慣例的影響和制約。但是,發展中國家無法選擇逃避,畢竟全球化能夠提供發展的機遇。”上述表達的主要觀點是( )
①經濟全球化過程加劇了社會的貧富分化
②經濟區域集團化阻礙了全球化的進程
③經濟全球化加強了西方國家的經濟優勢
④發展中國家必須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解析:本題實際上考查經濟全球化的雙重影響,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根據與所學知識,②的說法錯誤,且與題干無關,經濟區域集團化與全球化是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關系,它并非單純地阻礙了全球化的進程。
5.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2008年1月1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中的農牧業條款正式生效,墨西哥4種農產品玉米、大豆、蔗糖和奶粉市場對美國、加拿大完全開放。1月31日,墨西哥農民舉行大規模示威(下圖),要求政府就協定中的農牧業條款展開重新談判。
——新華網
材料2:
請回答:
(1)材料1說明了什么問題?
(2)結合材料2,你贊同哪種看法?依據材料概括其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理由。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問要透過材料的現象分析實質;第(2)問在全球化形成的過程中,出現了相應的地區性、國際性的經濟管理組織與經濟實體,以及文化、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精神力量的跨國交流、碰撞、沖突與融合。要辯證地看待全球化的影響。
答案:(1)①世界經濟全球化道路曲折。
②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處于不利地位。
(2)看法一:經濟全球化(或“地球村”的出現)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有利于世界經濟的發展。理由:如利用世界各地的資源,為各個國家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極大地豐富和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看法二:經濟全球化是以美國等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加速了其資本的擴張,使發展中國家處于不利的地位。理由: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實力占有優勢(或具有資本技術優勢,控制著不合理的經濟秩序),往往是獲利者;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后,處于劣勢和被動地位。
一、選擇題
1.
右圖是雀巢公司的標志!癗estle”的意思是“小小鳥巢”,這個溫馨的鳥巢作為雀巢公司的標志,深受消費者熟悉和喜愛,它代表著雀巢公司的理念:關愛、安全、自然、營養。美國雀巢公司創辦于1905年,現在它在全球有500多家工廠,產品幾乎遍布世界各地。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雀巢公司經營有方
B.交通便利運輸快捷
C.經濟全球化的推動
D.雀巢產品味道純正
解析:選C。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從材料中可以看出雀巢公司是全球經營,屬于跨國公司,這是經濟全球化推動的結果。
2.2009年8月19日商務部對外貿易司代表同美國商務部就美國對中國的輪胎特保案進行了長時間的磋商,輪胎特保案是美國針對中國的貿易限制性措施,體現了明顯的歧視性。針對以上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這種特保案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有悖潮流 ②美國的做法保護了本國的利益,是正確的、圻@體現了中國的經濟取得了大發展 ④美國的做法體現了一種貿易壁壘,不符合經濟全球化的潮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選B。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美國輪胎特保案反映出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不符合經濟全球化形勢下的貿易自由化,①、④正確;輪胎特保案從反面反映出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國際貿易的迅猛增長,③正確。美國的貿易保護政策不僅損害了中國的利益,也影響美國的對外貿易和與輪胎相關產業的經濟增長,造成失業人數增加,故②錯誤。
3.近年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滾滾而來。這主要是因為全球化導致了( )
①全球環境的惡化、谀媳辈罹嗟倪M一步拉大、郯l達國家就業機會的減少 ④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掠奪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選D。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全球化是發達國家主導的,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的擴張,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處于不利的地位,會導致全球環境的惡化,南北差距進一步拉大,發達國家就業機會減少,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掠奪,故①、②、③、④均正確。
4.在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中,形成了以歐美成員國為一方,發展中國家成員國為另一方的格局,主要原因是( )
A.國家力量決定其地位和作用
B.雙方各自有其相同的國家利益
C.當今國際關系是復雜多變的
D.合作與沖突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
解析:選B。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歐美成員國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互為雙方,體現了兩類國家的利益不同,以共同的利益為標準形成了談判中的雙方,故選B。談判的目的主要是維護各自的利益,與A、D兩項不存在因果關系,C項中的復雜多變與題干中的雙方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5.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原因,一言以蔽之是“世界需要中國,中國需要世界”。其中“中國需要世界”體現在( )
A.中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不斷增加,地位舉足輕重
B.可以直接參與21世紀國際貿易規則的決策過程,擺脫被動接受規則的不利狀況
C.發展中的中國有著廣闊的市場和無限的商機
D.中國與世界經濟聯系日益加強,對外依賴程度日益加深
解析:選B!爸袊枰澜纭闭f明中國加入世界大市場的重要性,中國加入世界大市場“可以直接參與21世紀國際貿易規則的決策過程,擺脫被動接受規則的不利狀況”。
6.對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人們普遍認為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總體上來說利大于弊。其中的“利”是指( )
①能促使我國廣泛參與國際分工
②能使我國大中型企業迅速擺脫困境
③有利于我國增加優勢產品的出口
④有利于我國在國際貿易中參與公平競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選B。中國入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有利于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分工,在平等條件下參與世界競爭,維護合法權益,有利于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發展等;另一方面,國內一些產品、企業和產業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和沖擊?捎门懦。②說法明顯不正確,故排除,答案為B。
7. 以下三幅圖所反映的現象,在我國許多城市隨處可見,這種現象最能說明( )
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
B.外國飲食營養價值高
C.人們日益追求生活質量
D.經濟全球化已滲透到日常生活中
解析:選D。飲食業跨國公司的發展表明經濟全球化已經滲透到日常生活中。
8.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的《世界史?現代史》指出:“跨國公司不僅跨國,還跨集團,力圖在全球范圍開展業務。它控制著國際直接投資的90%,世界生產的40%,出口總額的2/3和技術轉讓的1/3”。對此材料理解準確的是( )
A.跨國公司準備在全球開展業務
B.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跨國公司的相互兼并
C.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強有力的推動者
D.世界各國的經濟命脈正在日益被跨國公司控制
解析:選C。本題考查學生的信息解讀和分析理解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把材料信息與教材知識結合起來分析概括,特別注意“跨國公司不僅跨國,還跨集團,力圖在全球范圍開展業務”這一關鍵信息。再準確解讀有關數字信息表明,跨國公司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二、非選擇題
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材料2:2009年7月19日《北京日報》有一篇文章指出,醫療廢物和電子垃圾等有毒廢棄物“出口”發展中國家早已不是新鮮事。《泰晤士報》說,索馬里、加納、尼日利亞等非洲國家已經成為西方國家的“垃圾傾倒場”。
索馬里政治分析師阿卜迪拉赫曼?易卜拉欣說,洪水來襲時,傾倒在索馬里的“毒垃圾”,所含有毒物質滲入地下水,致使魚類數量銳減、漁業資源遭破壞,成為催生索馬里海盜活動的原因之一。
材料3: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針對經濟全球化問題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曾說:“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壞而希望擋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認為是不可取的!惫虐颓叭朔频聽?卡斯特羅則認為“由于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經濟全球化并沒有使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從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國愈富,窮國愈窮”。
(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1中的漫畫反映了哪種趨勢?在這種趨勢下應如何應對金融危機?
(2)材料2反映了什么問題?這類問題出現的原因何在?
(3)根據材料3,克林頓與菲德爾?卡斯特羅對經濟全球化的認識有何差異?為什么有此差異?
(4)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必要性。
解析:本題以經濟全球化為切入點綜合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第(1)問,切實理解漫畫的含意即金融危機爆發后,世界各國經濟均受到沖擊,中美共同抵抗金融危機。第(2)問,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發展中國家處于不利地位,造成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第(3)問,從材料中提取兩位人的真實意圖。第(4)問,應結合中國的改革開放的有關知識回答。
答案:(1)反映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面對經濟危機應當積極合作,共渡難關。
(2)發展中國家的環境污染問題。發展中國家的環境污染問題主要與科技和現代化大工業的發展有關,也與發達國家借著經濟全球化之機轉移重污染企業有關。
(3)經濟全球化是發達國家資本的新一輪全球擴張運動,克林頓主張順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有利有弊,因而菲德爾?卡斯特羅認為經濟全球化的前提是要建立一個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
(4)必要性:新中國成立后相當一段時間,我國基本游離于世界經濟全球化潮流之外,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拉大;改革開放使我國融入世界經濟發展潮流,綜合國力迅速提高。
附:課內答疑站
探究與思考(教材P113)
1.作用:加快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原因:世貿組織致力于世界貿易自由化,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國際組織,是各成員國與國際經濟體系聯系與合作的重要橋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68237.html
相關閱讀: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
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