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發展經濟與改善
第二節 社會經濟發展的道路
第二框 經濟增長統計指標:GDP
一、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了解GDP是現今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反映一國或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統計指標。掌握GDP的含義,知道GDP的統計范圍和方法,能夠理解GDP這一統計指標的重要作用和缺陷,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形成辯證思維的能力;學會收集、整理能力。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課內閱讀、討論和課外搜集有關信息,以小組為單位的形式參與交流,在同伴互助、分工合作中從而辯證地認識GDP。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夠認同推行綠色GDP核算體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感悟綠色GDP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有利面,增強公民應有的使命感,激發保護資源與環境的責任意識。
二、課前準備:
1.學生分組上網搜集有關GDP的案例,并做簡單記錄和觀點分類。
2.教師課前對學生查找案例做簡要指導并推薦網站:國家統計局網站中國可持續發展網。
3. 教師掌握我國近年來GDP總量和GDP增長率的變化,查找有關綠色GDP的材料。
4.指導部分學生制作幻燈片。
三、過程:
教師: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國力是如何比較出來的?依據是什么?又如:近年來我國的經濟、我們上海的經濟、我們金山的經濟實力的提高是用什么標準來評判的?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解決問題:
課題:經濟增長統計指標:GDP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謬爾森在其《經濟學》中說,GDP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今天,我們能夠詳盡地談論國與國的經濟水平與差別,談論國民經濟的疲軟與復蘇,談論經濟政策的出口與實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這把標尺——GDP。
(設置此環節,是讓學生對GDP的含義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多媒體演示】GDP的含義
【老師】:GDP是一個什么樣的統計指標?什么是GDP呢?
【學生】:(略)
【老師】:GDP是目前世界通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我國從1993年開始正式使用GDP作為我國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
GDP是國內生產總值的簡稱,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英文縮寫(gross總的 domestic國內的意思)。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各個部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是1年)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總和。一個國家的GDP是國內生產總值,一個地區的GDP,稱為地區生產總值。
請學生質疑對GDP含義中的“各個部門”、“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具體理解。
(此環節設計鼓勵學生提問,提升發現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相互協作;借助英語工具,幫助學生記憶理解GDP)
師生討論后回答。
【教師歸納】“各個部門”是指GDP生產既包括物質生產部門(生產有形產品),也包括非物質生產部門(提供無形產品)!白罱K產品”是相對于“全部產品”而言的,GDP統計的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增加值”,這是為了防止重復計算,使統計結果更為真實。
在理解“最終產品”概念時,以小組形式請學生完成課本第36頁的操作平臺,并說明理由。
(此環節目的是檢驗學生對以上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通過實例鞏固知識點。)
【老師】:GDP是如何來統計的呢?
【多媒體演示】GDP的統計范圍和方法
1.GDP的統計范圍 ——“國土法”即按照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范圍來統計的。包括本國公民與單位和他國公民與單位在一年內新創造的價值。
那么,我們經?吹铰摵蠂c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采用的是GNP,中國共產黨在提出翻兩番的戰略目標時,使用的也是GNP,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一組學生】交流查找到的資料:GDP與GNP的區別
(GNP=GDP+本國公民在國外創造的價值總和?外國公民在本國創造的價值總和,如2001年我國GDP為95933億元,GNP為94346億元,兩者差額為1587億元,也就是說2001年,外商來華投資和來華打工新增加的價值之和比中國人在國外投資和勞務輸出新增的價值之和多1587億元。)
【老師】:從概念上講,GDP和GNP都是指一個國家一年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但它們的統計范圍不一樣,GDP采用“國土法”,即只要是在該國領土上 , 無論哪國人創造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都應計入。GNP采用“國籍法”,即只要是該國公民 , 無論在什么地方創造的最終產品與勞務的價值都應計入。一國(或地區)引進外資數量大于其海外投資數量的,其GDP>GNP。我國當前情況就屬于這一種。
例:(2002年高考試題)2001年,中國GDP為95933.3億元,GNP為94346.4億元。請說出GDP與GNP的含義及區別,并簡述中國GDP大于GNP的主要原因。(答案略)
2.GDP的統計方法:“不變價格”。
請學生閱讀課本第37頁的相關鏈接后回答為什么采用 “不變價格”以及如何采用?
學生閱讀后回答。
【此環節設計目的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第二組學生】交流查找到的資料:
世界銀行公布的最新排名: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美國2004年的國內生產總值近11.67萬億美元,遙遙領先于居第二位的日本。中國以1.65萬億美元,略微落后于意大利,排名世界第七。
國內生產總值(GDP)以美元計,排名全球一百八十四個國家和地區前十位的依次為:美國(11.6675萬億)、日本(4.6234萬億)、德國(2.7144萬億)、英國(2.1409萬億)、法國(2.0026萬億)、意大利(1.6723萬億)、中國(1.6493萬億)、西班牙(0.9914萬億)、加拿大(0.9798萬億)、印度(0.6919萬億)。
另外中國香港以1630億美元排名第三十三,中國澳門以68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一百一十位。世界銀行沒有公布中國臺灣地區的數據。
分析排名可看出,世界財富的分布極不平均。排名前五十位的國家和地區,有二十三個在歐洲分居世界第一、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然靠后。
全球去年40.8萬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有32.7萬億集中于高收入國家,大量人均GDP在八百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國家只創造了1.2萬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
請同學們思考為什么世界銀行要進行GDP的全球排名?GDP這一統計指標有何重要意義?
學生回答。
(通過分析材料讓學生自己發現GDP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多媒體演示】GDP的重要作用——GDP是一個重要的統計指標。
1.GDP總量反映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
2.人均GDP水平反映一國或地區人們的富裕程度
3.國民經濟各部門創造的價值在GDP中的比例變化反映了一國或地區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情況和發展趨勢。
師:從剛才第二組同學的案例中,我們既要看到我國經濟總量不小,又要看到因為人口基數大,人均量還不多,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辦任何事情都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當然,我們也要看到:1960--1970年間,我國年人均GDP是88美元,1970--1980年間年人均GDP是537美元,而2004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其速度之快,世界罕見,造成此變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和北美洲,十五個在亞洲,六個在拉丁美洲,四個在非洲,兩個在大洋州。非洲國家大都人口眾多,排名靠后。亞洲國家如中國、印度,雖總量排名靠前,但人口
(穿插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提升其愛國主義情感,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
如此看來,GDP是一個重要的統計指標,那么它是否完美無缺呢?
(四)GDP的缺陷和不足
【第三組學生】交流查找到的資料:
在過去的25年里,中國創造了GDP年均增長超過8%的世界奇跡,然而有一組數據卻不得不讓人深思:2003年,我國GDP總值雖不足世界的1/30,但原油消耗卻達2.5億噸,消耗量居世界第二位;煤消耗15.8億噸,占世界消耗量的1/3;鋼材消耗2.7億噸,占世界消耗量的1/4,比美、日、英、法等國家總和還多;水泥消耗8.4億噸,占世界消耗量的55%……
【討論】現階段我國的GDP核算體系存在什么缺陷和不足?
【學生】回答略。
(讓學生領會GDP不是完美無缺的,辯證地看待GDP,才是應有的科學態度。)
【老師】:GDP是反映經濟發展的重要宏觀經濟指標,但是它并沒有反映經濟發展對資源環境所產生的負面影響,看不出經濟發展背后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針對這種情況,我國有沒有采取相關措施呢?
【第四組學生】交流查找到的資料:中國綠色GDP核算體系框架初步建立并將進行試點,國家環?偩指本珠L潘岳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對試點核算工作已初步確定了時間表。國家環?偩值目傮w目標是:爭取用3—6年的時間初步建立起符合中國國情的綠色GDP體系框架。
【老師】:第四組同學告訴我們,我國已經開始啟動綠色GDP核算體系,那么,什么是綠色GDP?它的重要意義是什么?
【探究】:什么是綠色GDP,有何作用?
(五)綠色GDP的含義與意義
綠色GDP是指用以衡量各國扣除自然資產損失后新創造的真實國民財富的總量核算指標,即在現行GDP中扣除環境資源成本和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服務費用,其計算結果,稱之為“綠色GDP”。
建立以綠色GDP為核心指標的經濟發展模式和國民核算新體系,不僅有利于保護資源和環境,促進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經濟可持續發展;而且有利于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高經濟效率,從而增進社會福利。同時,采用綠色GDP這一總量指標,也有助于更準確地測算一國或地區經濟的生產能力。
【老師】:我們要看到,建立起綠色GDP核算之后,并不是要取消GDP;GDP是綠色GDP的基礎,沒有GDP,就不可能有綠色GDP。綠色GDP是可持續發展的指標之一,你能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做些什么嗎?
【學生活動】:設計環保標語。
(聯系學生思想實際,培養環保意識,活躍課堂氣氛。)
【布置作業】課本第38頁“操作平臺”。
四、學習訓練與評價
1.對于在課外搜集資料認真,課件制作積極的同學給予加分,作為平時成績計。
2.在課堂交流中發言踴躍,質量上乘的同學給予加分,以此鼓勵。
3.環保標語的設計作一個成果展示,鼓勵同學創新思維,表現突出者建議參與到公眾媒體活動中去。
(課堂表現占學期總評成績的10分,課后作業占20分,表現突出者加分,一次一分。)
五、教學設計說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69591.html
相關閱讀:征稅和納稅
國家財政
有序無序的政治參與
第一框 市場配置資源教案
國家財政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