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關土地制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井田制規定土地屬于全體國民所有
B.地主階級通過變法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制規定受田者可以買賣土地
D.土地國有是我國封建社會唯一的土地制度
2.公元前594年,魯國實行“初稅畝”,規定不論“公田”、“私田”,一律按田畝實數收稅。這一稅制改革
A.是“重農抑商”政策的具體體現
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進程
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發生變革
D.成就了魯國的霸主地位
3.商殃變法措施中,對建立封建經濟基礎起決定作用的是()
A.重農抑商獎勵耕織B.為田開阡陌封疆
C.燔詩書而明法令D.廢分封行縣制
4.對古代“重農抑商”政策評價錯誤的是
A.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B.影響工商業的正常發展
C.保證封建國家的稅收D.使小農經濟迅速解體
5.我國封建社會存在著土地國有制、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和自耕農土地所有制三種土地所有制形式。以下表述正確的是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社會一直阻礙著生產力的發展②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長期存在的基礎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重農抑商”思想長期占據統治地位的基礎④隨著封建社會的結束,上述土地所有制形式在中國逐漸消失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秦《瑯?刻石》:“皇帝之功,勸勞本事,上農除末,黔首是富!迸c該主張相左的是:
A.宋明理學B.重農抑商C.工商皆本D.封建君主專制
7.《齊民要術?序》中載:“舍本逐末,賢者所非。日富歲貧,饑寒之漸,故商賈之事,厥(通“缺”)而不錄!北砻,賈思勰對古代重農抑商政策的態度是
A.反對B.贊同C.聽其自然D.主張適當改變
8.關于明代海禁政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其根源是小農經濟B.直接原因是倭寇侵擾
C.由十三行與外通商D.禁止民間出海貿易
9.清朝后期“處處皆關,則關關有稅”“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論官兵民人,俱發邊衛充軍”。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B.抑商,禁海C.重農抑商D.保護漁業資源
10..明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造成的最嚴重后果是
A.妨礙了海外市場的開拓B.抑制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C.抵制了西方殖民侵略D.長期與世隔絕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非選擇題
1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至秦則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買賣。富者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守氄叱R屡qR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漢書?食貨志》
材料三:自田制壞而兼并之法行,貧民下戶復多,而中產之家(相當于自耕農)賑貸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狽無策,只有流離餓莩耳。
──董猬《救活荒民書》
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種土地制度?
材料二反映了該制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發生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這一變化對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針對材料三所反映的社會問題,統治階級曾試圖施行怎樣的土地制度加以解決?其結果如何?
參考答案
1-5BCBDB6-10CBCBD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74759.html
相關閱讀: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
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