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下學期高一期末考試歷史試卷(測試時間:100分鐘 卷面總分:100分)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 易中天在《帝國的終結》中說:“秦,雖死猶存,它亡的悲壯!睆恼紊峡,“秦,雖死猶存”主要是指 A. 統一度量衡 B. 嬴政自稱始皇帝 C. 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 開創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2. 《十二銅表法》規定:“出賣的物品縱使交付,非在買受人付清價款或提供擔保以滿足出賣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權并不移轉!痹撘幎ǚ从沉 A. 羅馬法對貴族利益的維護 B. 羅馬法對私有財產的保護 C. 古羅馬商品經濟的高度發達 D. 古羅馬對商品交換活動的嚴格限制 3. 從英國《權利法案》到美國《1787年憲法》,再到《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以及《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這種現象反映了資產階級民主道路的一個突出特點是A. 反封建性 B. 宗教特色 C. 普選制 D. 法制化4. 下圖是1937年10月刊發在《戰時畫刊》雜志上張樂平的漫畫《殺雞儆猴圖》,畫中的“雞”代表“上海日軍”;“猴”代表“日軍部”。該漫畫A. 反映了抗戰相持階段上海軍民的斗志B. 表達了作者對國民黨消極抗戰的失望C. 有利于鼓舞中國人民堅決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D. 意味中國取得了局部戰場勝利5. 1917年4月16日,列寧從流亡地回到了彼得格勒,向布爾什維克黨和革命群眾提出了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任務,爭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權,這就是A. 《和平法令》 B. 《四月提綱》 C. 《土地法令》 D. 《告工人、士兵和農民書》6. 下圖反映的兩種政治制度,其最主要的區別是A. 實行地區不同 B. 自治程度不同 C. 社會制度不同 D. 法律依據不同7. 美國代表也被迫承認:“這是聯合國歷史上的轉折點,反西方國家在美國威信動搖時第一次擊敗了美國!边@是美國代表針對下列哪一事件所說的A.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B. 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提案C. 中國成功參加萬隆會議D.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8. 1989年民主德國宣布開放東西柏林邊界,民主德國邊防兵把一個小孩抱到柏林墻上,讓他看一眼西柏林市景,這反映了A. 兩個德國出現 B. 美蘇“冷戰結束” C. 兩極格局形成 D. 兩德統一在望9. 有史學家說:“(春秋戰國時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權,不僅意味著毫無阻礙和毫無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而且也意味著把它出讓的可能性!贝爽F象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A. 手工業的發展 B. 鐵器和牛耕的使用C. 商品經濟的發展 D. 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確立10. 古代南京云錦,是專供宮廷御用或賞賜功臣之物。云錦配色多達十八種,大量使用金線,形成金碧輝煌的獨特風格?椩旃に嚫叱,用“七個范子,八個障子”就能把雜亂無章的線理得井井有條,成語“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錦。南京云錦最有可能生產于 A. 民營手工業 B. 官營手工業 C. 工場手工業 D. 家庭手工業11. 錢乘旦對工業革命的后果歸納出了“三個比例的變化”:工農業比例、手工業和大工業比例、城鄉比例。其中工業壓倒農業,農業國變成工業國是最根本的變化。這主要是說明工業革命 A. 促進了經濟結構的變化 B. 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 C. 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 D. 促成了社會階級結構的變化12. 下圖是1840—1920年中國棉紡織業消費棉紗情況示意圖。對該圖相關信息理解錯誤的是A. 土紗遭到了機制紗的排擠 B. 近代工業和傳統手工業競爭并存C. 外國棉紗進口數量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D. 19世紀土紗占主導地位13. 電視劇《大染坊》主題曲《把感動留在人間》唱道:“總以為淚水早已擦干……總以為彩虹就在眼前,我卻在風雨中越走越遠,這一場榮華富貴好心酸,這一場錦繡年華欲說無言……”該劇講述了主人公陳壽亭在20世紀初從一個叫花子到擁有雄厚資產的印染廠主的曲折歷程。若要改變“心酸”“無言”的陳壽亭的命運,從根本上說,應該 A. 引進外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成果,解決技術落后問題 B. 大量吸收外資、民間資本解決資金少、規模小、競爭力低下等問題 C. 成立營銷團隊,擴大營銷范圍,解決市場狹小問題 D. 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律社會的現狀14. 1957年,我國工業總產值比1952年增長128.6%,五年合計鋼產量1656萬噸,等于從1900年到1948年49年間鋼總產量760萬噸的218%,煤產量達到1.31億噸,比1952年增長98%;產業結構發生新的變化,在工業總產值中,工業產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重工業比重由26.4%提高到48.4%。這說明 A. 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農業的發展 B. 我國已基本上實現工業化 C. “一五”計劃得到很好執行 D. 我國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15.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中央政治局討論通過的《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指出:“現在,方向已經明確,道路已經開通,群眾正在前進。我們面臨的主要的問題是,不少同志對這一歷史性變革缺乏充分的思想準備,某些上層建筑的改革趕不上經濟基礎變化的需要!边@一歷史性變革是指 A. 農村經營方式變化 B. 農村生產關系的根本性變革 C. 農業經濟發展狀況 D. 農村所有制的變革16. 美國經濟學家弗理德曼訪問中國后寫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與服裝明顯多元化,與此伴隨的,則是經濟增長與發展的明顯跡象。農業改革效果十分明顯……私營企業有所發展……得到允許的、有限的經濟自由已經在改變中國的面貌!闭f明當時的中國 A. 私有經濟主體地位上升 B. 農民獲得了土地所有權 C. 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 D. 改革開放改變著社會面貌17. 下列歌謠中,不能反映民國初年社會風尚的是A. 結婚證書當堂讀,請個前輩來證婚 B. 文明洋傘小包裹,長統洋襪短腳褲C. 辮線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說荒唐 D. 改良的頭,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腳丫18. 閱讀《申報》的部分記事,可以得出的結論有 ①近代科技的進步,為報業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 ②《申報》支持中國共產黨的武裝斗爭③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直接摧殘中國新聞事業 ④《申報》對研究中國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19. 19世紀的蚌埠僅是個隸屬于鳳陽的偏遠小鎮,雖每逢集市,偶爾也有出售樹木或木制家具的,但無人開設木行;1911年津浦鐵路修成后,蚌埠一躍成為皖北水陸交通的樞紐,當地的木竹商號鱗次櫛比,成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這最能說明 A. 便利的交通是推動近代化的重要因素 B. 當地資本主義經濟得到快速發展 C. 交通的發展促進了蚌埠自然經濟的迅速解體 D. 木竹市場的形成推動了當地的近代化20. 2010年11月12日,新民網發表“省錢省力省時間,網絡購物方興未艾”的新聞。此新聞產生的時代背景不包括 A. 中國人在全球金融危機中增強節儉意識 B. 互聯網在中國進一步普及應用 C. 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 D. 網絡經濟成為中國經濟的主導21. 1926年美國出售的汽車約70%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進行的,當時美國流傳的說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边@種現象造成的影響是A. 市場繁榮 B. 汽車制造業發達 C. 銀行業發達 D. 正常的經濟秩序被打亂22. “農民并非受人蠱惑,‘自覺地’進行反布爾什維克黨的活動,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損害,‘本能地’起來反對蘇維埃!睘榇,蘇維埃政府采取的具體對策是A. 推行余糧收集制 B. 實行糧食稅收政策C. 推行農業集體化政策 D. 取消農產品義務交售制23. 據美國國務院計算,蘇聯1950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為美國的33%,1975年上升到53%。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蘇聯已經建成了“發達的社會主義”。這主要是因為勃列日涅夫時期 A.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B. 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和國力大為增強 C. 推動了荒地開墾增加了糧食產量 D. 突破了蘇聯已有的政治經濟模式24. 下圖是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不同時期GDP所占的世界份額示意圖,它反映出A. 世界貿易組織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 B. 多極化趨勢取代冷戰的兩極格局C. 世界經濟發展重心的轉移趨勢 D. 區域化推動了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增長25. 2010年1月12日(當地時間)海地發生7.3級地震,世行行長佐利克在一份聲明中說,海地地震災情讓人震驚。世界銀行13日宣布,將向海地提供1億美元的緊急援助,以幫助這個受地震重創的國家進行災后重建。這說明A. 世界銀行為世界經濟的恢復創造了條件 B. 世界銀行的貸款重點只有發展中國家C. 世界銀行是為協調國際貨幣關系而建立的 D. 世界銀行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0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26題12分,第27題11分,第28題13分,29題14分,共50分。) 26. (12分)閱讀下列關于中國古代商業發展的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圖1 西漢工商業城市分布圖 圖2 唐朝工商業城市分布圖(1)根據材料一中圖1和圖2的對比,分析我國古代工商業城市分布區域發生的變化。(2分)材料二 市井經濟之家……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员彼巍稏|京夢華錄》 遇坊巷橋門及隱僻去處,俱有鋪席買賣。 ——摘自南宋《夢梁錄》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朝商業活動與唐朝相比所具有的主要變化。(2分)材料三 燕、趙、秦、晉、齊、梁、江淮之貨,日夜商販而南;蠻海、閩廣、豫章、楚、越、新安之貨,日夜商販而北。 ——[明]李鼎《李長卿集》 (3)依據材料三,分析古代商業發展呈現什么特點?聯系所學知識,舉兩例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江西省吉安市高一下學期級期末考試歷史試題(WORD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836615.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揚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試題 歷史
遼寧省五校協作體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理
高一年級歷史下冊暑假作業題[1]
廣東省中山市桂山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