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作為橫貫我國東、中、西部的“黃金水道”,長江運能已經開發了多少?潛力有多大?開發長江航運潛能將會產生什么作用?這些都是21世紀中國經濟發展中的戰略性課題。
長江運能僅開發出1/10
長江干流現有主要港口216個,綜合年吞吐通過能力約4.5億噸,年客運量為5000多萬人次,貨運量約3億噸。長江干流的航運能力究竟有多大?對此,各方面的專家說法不盡相同,但比較一致的說法是,長江的運能最保守的估計也應該相當于10條京廣鐵路。據統計,目前京廣鐵路一年的貨運量為3億噸,據此推算,長江的運能應該是30億噸。也就是說,目前長江的運能僅開發出其能力的1/10。
關于長江“黃金水道”的運能潛力,從世界上一些大江大河的運能現狀也能找到有力的佐證。例如,比長江通航里程短280公里的密西西比河目前的年貨運量為10億噸。全長僅有1320公里的萊茵河目前的貨運量是長江干流運量的10倍。
一邊是運能挖潛十分不足,一邊是對運力需求十分緊迫。先看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上海、江蘇、浙江三省市,目前的經濟總量已占全國的1/5以上,對外貿易量占全國的三成,長三角地區進出貨物絕大部分由水運承擔,是我國內河航運最為繁忙的地區。據統計,目前長三角地區航行船舶有11萬艘,載重總噸位達1560萬噸,比整個歐洲的內河運力規模還要大。因而這一地區對挖掘長江航運潛力的呼聲最為迫切。
再說西部。位于長江上游的西南各省市近幾年的GDP年均增長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交通運輸業發展勢頭非常迅猛。從四川宜賓至湖北宜昌江段的貨運量2000年以來平均增長速度超過10%。四川省4年間通過長江出川的貨運量翻了一番,而重慶市的平均增長幅度高達20%。按照規劃,位于長江上游的四川、云南、貴州、重慶四省市,2020年的GDP總和將突破4萬億元,保守估計,通過長江的運輸需求至少比現在要翻兩番。占據黃金水道898公里航運的中部鄂、湘、贛三省也將借道長江實施“中部崛起”戰略,運輸需求也將迅猛增長。
2004年上半年,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經濟增長速度達9.7%,這是1997年以來我國經濟最高增速,從而產生了對能源和交通的旺盛需求,長江水運貨源充足。在沿江經濟快速增長的形勢下,長江航運呈現繁忙景象,船舶流量加大,沿線港口泊位緊張,長江干線運輸生產的主要指標——貨物吞吐量、外貿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均呈現大幅增長的良好態勢。近20年來,長江干線港口貨物吞吐量年均遞增5%,而今年上半年增幅高達46%,創下歷史新高。
根據長江航務管理局運輸處提供的資料,2004年上半年,長江干線重慶、涪陵、宜昌、武漢、南京、張家港、南通等25個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2.04億噸,同比增長46.1%,凈增6458萬噸,呈大幅攀升之勢;外貿貨物吞吐量完成2473.4萬噸,同比增長18.2%,凈增38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完成83.9萬標箱,同比增長27.4%,凈增17.3萬標箱;川江跨省汽車滾裝運輸載貨車輛15.5萬輛,同比增長84%,呈大幅增長態勢,繼續成為川江水運經濟一大亮點。長江干線17大貨類中,有13大貨類增長在兩位數以上。預計長江干線2004年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將達4億噸,同比增長30%,外貿吞吐量將達5000萬噸,同比增長13%左右,集裝箱吞吐量將達175萬標箱,同比增長25%左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017191.html
相關閱讀:2014年高考備考:高考地理復習提綱
高中地理案例分析
高考地理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必背內容
污染源自動監控難題如何破解?
高考地理氣候與自然帶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