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水火不相容”,水是最常用的滅火劑,怎么會“助燃”呢?也許你看到過這樣的現象:在火爐上燒水、做飯的時候,如果有少量水從壺里或鍋里溢出,灑在通紅的煤炭上,煤炭不僅沒有被水撲滅,反而“呼”的一聲,躥起老高的火苗。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少量水遇到赤熱的煤炭,發生了化學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一氧化碳和氫氣都是可燃性氣體,被旺盛的爐火點燃,頓時發生燃燒,并放出大量的熱。
不過,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有條件的,紅熱的煤炭遇到少量的水,爐火能燒得更旺,溫度更高。但是,如果把大量的水澆在煤炭上,情況就截然不同了,因為大量水能吸走很多熱量,使煤炭溫度驟然下降。同時,水變成水蒸氣以后,并不能迅速離去,而是遮蓋在燃燒的煤炭上方,隔絕了煤炭與空氣的接觸,煤由于得不到充足的維持其燃燒的氧氣,火也就熄滅了。
水能“助燃”的本領相當高超。還可以應用到很多領域。
比如說,當微小的水滴噴入燃料油里以后,油便把水滴包圍起來,從而使油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增大,油就能更充分地燃燒。用這種方法,還可以把劣質油有效地利用起來,變廢為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044316.html
相關閱讀:學年度高考化學答題技巧
高一年級化學選修四知識點
高中學習計劃早制定
我國生物無機化學的發展
不要讓高考倒計時牌打亂了考生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