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 ”為載體,以德激趣
古詩詞都是作者有感而發寫下來的,他們會借景抒情,表達自己的感情。在化學教學中引入詩詞,會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比如下面幾首詩:
《詠煤炭》(明·于謙)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鼐彝原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我國西漢已知用煤炭做燃料冶鐵。古稱煤炭為烏薪、黑金等。詩中說煤炭原是從地下開采出來的,它蘊藏大量的熱量。燃起熊熊煤火可使人感到春回大地,生起洪爐能照亮漆黑的夜空。鐵鼎等物都是靠煤炭燒煉出來的,從鐵器身上就看到了煤的作用。 作者借煤為喻,表達自己拯救百姓,匡時濟世的竭誠之志。
《浪淘沙》(唐·劉禹錫)
“日照澄州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淘沙取金是最古老的采金方法。金化學性質穩定,質地堅韌不銹,十分昂貴。但它在地殼中含量極少,多以自然金單獨存在,也有與其他礦共生,經風化侵蝕,雨水沖刷,在長期的遷徙中同泥沙混合形成沙金礦,其含金量不過幾至幾十克。由于金比重為19.3,較石英沙比重2.65大得多,在沖沙淘金中易先沉降,使金沙分離。 詩人深刻的揭露了勞動人民在驚濤惡浪中苦辛采得的稀貴金屬,最后又全部化為王侯貴族的奢侈品了。
《詠石灰》(明·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石灰石是一種廣泛分布的礦物,色青灰,質堅硬,化學成分為碳酸鈣。詩中描繪了石灰石燒制石灰的過程。先將石灰石敲碎,在石灰窯內經高溫煅燒,便制得雪白得生石灰CaO,后者與水作用生成白色粉狀的熟石灰(或消石灰)Ca(OH)2,再遇空氣中的CO2又生成白色的CaCO3。石灰經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盡管“粉身碎骨”,總保持自身的“潔白”不染,它在建筑、農業等部門用途十分廣泛。作者寫石灰風格以表現自己永葆清白的情操。
二、“詩 ”為載體,以趣啟智
借助詩詞的描繪,會幫助學生更形象、深刻地理解有關的化學知識。比如在初中化學學習中,很多學生不會區分“煙”和“霧”。通過對下面幾句詩詞中“煙”和“霧”的描寫的分析,學生對這個問題就豁然開朗了。
。粒竽聼熤,長河落日圓, B.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茫铣陌耸拢嗌贅桥_煙雨中。 D.煙花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日常生活中往往把“煙”、“霧”混為一談,實際上固體小顆粒飄浮在空氣中稱為煙,而小液滴分散于空氣中則稱為霧。硝煙、炊煙、塵土飛揚均為名副其實的煙,白磷燃燒時看到的現象是產生濃厚的白煙。清晨霧氣騰騰、水壺燒開后直冒白氣都是霧的作用,打開濃鹽酸、濃硝酸的試劑瓶塞時即會產生白霧。A句中的“煙”是由沙土隨風卷起形成,B句中的“煙”系炊煙,C、D句中的“煙”均為雨霧。弄清煙霧的區別便于我們從化學的角度欣賞古詩詞的美。
三、“詩 ”為載體,強化新知
利用許多蘊含化學知識的詩詞 ,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化學知識。下面我就初中化學中涉及到的有關化學知識的詩詞做了一個簡單歸納:
(一)“詩”致入“微” (有關分子、原子運動的詩詞 )
1.有麝自來香,不用大風揚 2.踏花歸去馬蹄香
。常黄璐壕戮G,十里稻花香 4.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担 暗香浮動,疏影橫斜 6.高花未吐,暗香已遠
7.遲遲春日弄輕柔,花徑暗香流 8.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梗畺|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1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
11.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12.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13.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ǘ┣А白儭比f“化” (有關物質變化的詩詞)
1.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2. 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
3.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4.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5.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6.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7.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8.白玉為床,金作馬
這樣把化學知識與詩詞結合在一起,強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理解的同時,也領略了祖國文化瑰寶的意境,可謂一舉多得。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適當引入詩詞,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感染熏陶,一定會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044381.html
相關閱讀:我國生物無機化學的發展
高一年級化學選修四知識點
學年度高考化學答題技巧
高中學習計劃早制定
不要讓高考倒計時牌打亂了考生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