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作為全新的學習方式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是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教學方式改革取得的重大突破。高中化學學科特點決定了化學學科教學必然是探究學習的重要途徑。
一、探究學習的概念及特點
“探究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就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學生獲得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活動,將自己的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創設一定的條件和氛圍,引導學生去模擬、探究科學的實踐活動過程,發現“新”現象,啟發學生綜合分析,使學生學會探究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1.探究學習以實踐為基礎。
學生通過自己提出問題和研究問題,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以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以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探究學習以探究為方法。
探究學習的結論是未知的、非預定的,結論的獲得不是由教師傳授或從書本上直接得到,而是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查資料,做實驗,通過假設、求證,最終解決問題,得出結論。
3.探究學習突出學生的主動性。
探究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行確定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對學習目標的完成負主要責任。學生真正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主觀能動性得到極大調動。
二、探究學習在新課程高中化學中的應用
1.探究學習在高中化學新授課堂的應用。
高中新編教材中有些內容的編排,本身就采用了探究學習的形式。如離子鍵概念的形成,是先安排氯氣與鈉反應實驗,讓學生感知宏觀現象,再由此分析鈉原子與氯原子的結構,討論它們是通過什么途徑達到穩定結構的,最終明白:陰、陽離子產生的靜電作用是離子鍵的實質。這種用微觀分析宏觀現象的實例可讓學生學到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對于新授化學基本理論課程,也可采用探究性學習方法進行教學活動,如新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各節內容時,從量變和質變規律闡述元素周期律的實質,介紹門捷列夫當初的哲學思想,啟發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指導學習,研究問題,打破思維定勢,營造創造發明的情境。對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新授課,教師更容易較好地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法進行教學,如氯氣性質的探究教學,先通過觀察氯氣總結其物理性質,再根據非金屬通性預測其化學性質,最后學生通過設計完成實驗以探究其化學性質。
2.探究學習在高中化學實驗課堂的應用。
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大部分知識只有通過實驗才能讓學生更深入淺出地理解和強化。但是通過相關調查數據表明,現在的課堂化學探究實驗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實驗結果與理論不一致的情況。在一些高中化學實驗中由于操作上的問題或者天氣等客觀因素導致實驗不成功。一旦出現這些問題,學生就會對實驗產生反感,不愿意相信實驗。這也反映出大部分學生還沒有從過去的應試心態中走出來。從客觀方面來看,看重實驗結果,這既與當前一些地區的高中化學實驗儀器精度不高、教師對實驗誤差分析不夠有關,也與長期以來驗證性實驗居多有關,大量的驗證性實驗阻礙了學生思維的活躍。
3.探究學習在高中化學復習課堂的應用。
復習課的目的使學生把學過的知識系統化、網絡化等,以全面鍛煉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別是知識遷移和綜合能力,尤其需要探究學習。對于高三學生來說,可以讓他們探究每章節或每個知識塊的內容,找到一條合適的線把各知識點串起來。比如,學生對比歸納一切有機反應時不難發現:鹵化反應、硝化反應、硫化反應、水解反應、酯化反應等都屬于取代反應的范疇,再由此對比發現有機化學反應大致分為的九種類型。
三、小組合作學習是高中化學探究學習的基本組織形式
在探究學習中,傳統的程序化、系統化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與現實需要不相適應,需要更為靈活、開放也更為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以能在更大的時空范圍內將個人學習、班級集體學習以及小組合作學習合理地穿插結合。而小組合作學習則成為高中化學探究學習的基本組織形式。小組合作形式的基本做法是將全班學生依其化學學業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性別乃至社會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將班級授課制條件下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系改變為組內合作、組際競爭的關系,將傳統教學與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這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學效率,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促進了學生心理品質的發展。新課程高中化學探究學習的實施方式靈活多樣,尤其是在課堂內,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多種學習方法交匯和融合。我們只有將學科特點、學生情況、教學資源進行有機整合,才能有效發揮新課程優勢,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作者:王紅星單位:山東省棗莊市第一中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298810.html
相關閱讀:高一年級化學選修四知識點
不要讓高考倒計時牌打亂了考生的心態
學年度高考化學答題技巧
高中學習計劃早制定
我國生物無機化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