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9屆高一地理下學期人口的空間變化期中復習題[1]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單項選擇題

1.讀下圖,甲、乙、丙是我國三個不同地區,目前,有關甲、乙、丙三地人口遷移的方向及原因,說法正確的是()

A.屬于國際人口遷移,經濟原因

B.屬于國內人口遷移,政治原因

C.甲地主要遷往乙、丙兩地,經濟原因

D.甲地主要遷往乙、丙兩地,政治原因

【答案】 C

【解析】 首先要根據圖中經緯度判斷出甲是四川、乙是上海、丙是廣東。其次要清楚目前人口遷移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經濟因素,是從欠發達地區向發達地區遷移。

下表為新疆和浙江在兩個時段的人口遷移變化(遷移率指遷移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人口遷移以青壯年為主)。據此完成2~3題。

遷移率 1995年~1999年 2000年~2005年 新疆 遷出率 1.4% 1.3% 遷入率 6.9% 4.2% 浙江 遷出率 2.1% 2.5% 遷入率 6.1% 16.2% 2.影響1995年~2005年新疆和浙江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分別是()

A.資源開發 工業化B.婚姻家庭 文化教育

C.生態改善 工業化 D.資源開發 文化教育

3.浙江省人口遷移變化對該區域產生的影響是()

A.加快耕地資源開發 B.加快人口老齡化

C.加快環境質量改善 D.加快城市化進程

【答案】 2.A 3.D

【解析】 第2題,新疆資源豐富,浙江工業發達,這是影響新疆和浙江人口遷入的主要原因。第3題,遷入浙江的人口主要從事工業、建筑業、服務業等行業,促進其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同時降低老齡化程度,加重環境壓力。

讀我國某市2010年遷入人口金字塔圖和從業人員構成圖,回答4~5題。

4.以下關于該市遷入人口的正確敘述是()

A.遷入人口中女性數量多于男性可能會產生婚育方面的社會問題

B.人口遷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響

C.該市因人口遷入而改變了就業結構

D.遷入人口中男性數量多于女性,這與該市產業結構有關

5.人口遷入對該市的負面影響可能有()

①減輕了該市的就業壓力

②制約了該市的經濟發展

③加劇了該市的環境問題

④加大了該市基礎設施的壓力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 4.A 5.D

【解析】 第4題,從遷入人口年齡及性別構成圖分析,2010年該市遷入人口中以青壯年人口為主,并且女性人口多于男性,可以判斷該市人口遷入受經濟因素(就業)影響,隨著青壯年女性增多,隨之會出現婚育率上升的問題。第5題,勞動力人口的大量遷入,會增大就業、環境、服務設施等的壓力。

讀美國各區域人口歷史變化圖和美國本土區劃圖,回答6~8題。

6.a、b、c、d曲線代表的地區分別為()

A.西部 南部 中北部 東北部

B.中北部 西部 東北部 南部

C.南部 西部 中北部 東北部

D.東北部 中北部 西部 南部

7.影響美國人口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

A.產業發展 B.政策、交通

C.自然條件 D.戰爭

8.關于美國人口的正確說法是()

A.美國人口重心繼續向東部移動

B.區域人口分布越來越不平衡

C.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向西部和南部遷移

D.中央平原的農業開發是中北部人口迅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答案】 6.B 7.A 8.C

【解析】 第6題,根據美國各地區發展狀況并結合四條曲線的變化特征進行判斷。自19世紀以來,東北部由于自然條件的優勢降低及中北部工業快速發展的吸引增強,人口比重在減小;中北部則隨著工業的發展,人口比重迅速增加;西部和南部從20世紀中期開始,隨著第二、三產業的發展,人口比重增加。第7題,從上述分析可知,影響美國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產業發展。第8題,目前美國西部和南部成為繼五大湖區后的新的經濟增長極,吸引人口的遷入。

二、綜合題

9.讀下列圖和表,回答問題。

2018年中國跨省人口流動的地區構成表

流出 省(市) 貴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河南 安徽 其他 占總量比重(%) 6.1 16.1 10.6 8.6 8.3 10.6 39.7 流入 省(市) 福建 北京 上海 江蘇 浙江 廣東 其他 占總量比重(%) 5.6 5.6 7.2 5.6 8.9 35.5 31.6 (1)簡述2018年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特征

征,并分析其原因。

(2)農村勞動力轉移對遷入地經濟發展產生什么影響?

(3)說明2018年中國人口跨省流動的空間特征,并說明主要影響因素。

【答案】 (1)從三大產業看:主要向第三產業轉移,其次是第二產業,向第一產業轉移最少。原因:第二、三產業的經濟效益相對高,第一產業經濟效益相對低。從轉移的空間看:主要是鄉鎮內部轉移,其次是省內鄉鎮外。向國外轉移最少。原因:遷移成本較低,同時要兼顧農業生產活動。(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2)鄉鎮企業快速發展;城市化水平提高;產業結構升級;交通壓力、城市問題等負面影響出現。(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3)主要由中西部省份流向東部沿海省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316728.html

相關閱讀:高中地理案例分析
污染源自動監控難題如何破解?
高考地理氣候與自然帶知識點
2014年高考備考:高考地理復習提綱
高考地理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必背內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