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勤奮催化學術??周其林院士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來源: 記憶方法網
1973年,17歲的周其林從南京一所中學畢業后到農村下鄉,每天與農田和牧牛打交道。36年后,他作為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唵、隨和,是周其林院士給人的第一感覺。他勤奮地耕耘在自己的分子世界里,像個貪婪的孩子享受著化學之美。問及何以能在從20來歲到如今的這30年,在人才濟濟的化學領域取得如此成績,周其林院士只說了兩個字:勤奮。人生的轉折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復讓中國學子們一片歡騰,當時的周其林是南京農村的一名普通下鄉知青,除草、耕田、收割是他每天生活的全部。得知恢復高考的消息,他重新拾起已經荒廢4年的學業,準備報考南京大學物理學系,卻由于激烈的競爭而落榜。盡管第一次高考失利,周其林卻沒有失去信心:“我反而發覺考試沒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困難,如果再有半年的時間,我一定可以考上!庇谑窃诟呖贾贫然謴秃蟮牡诙辏21歲的周其林以物理91、化學89的高分走進大學,成為蘭州大學化學系的一名學生。從農田到課桌,周其林萬般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由于從小在南方水鄉長大,周其林一開始并不適應蘭州寒冷干燥的氣候環境。有一次,他在路燈底下坐著念書忘了冷,結果凍出了風濕性關節炎,疼痛難忍,被同學送進了醫院。“那時候,大家都非?炭,不肯放過任何一點學習的時間,常常徹夜攻讀,否則就會覺得辜負了光陰。”周其林回憶說,那時在路燈下念書而凍病的學生屢見不鮮,后來學校為了保護學生的身體,每晚12點就會準時熄燈,甚至連路燈也關掉了。在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單中,與周其林相鄰的便是蘭州大學的涂永強教授,當年他們曾是并肩苦讀的同班同學。23歲時,周其林明確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從事有機化學的基礎研究,至今他已為之奮斗了30年的時光。他的博士生宋頌說,周老師常說一個人精力有限,一輩子只能專心做好一件事情,應該及早確立目標并為之努力。“在農村種田的時候,我從未幻想過有機會繼續讀書,更沒想過要做一名化學家。”周其林回想起那段下鄉勞動的時光時說,“但那些年我學會了踏踏實實做人、兢兢業業做事。特別體會到在任何環境下,只要努力總是有希望的!秉S金十年1988年至1996年,周其林先后赴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瑞士巴塞爾大學、美國三一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他說,做博士后的8年是開始科學研究的準備期,也是一個重要的積累階段。1999年對周其林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他受聘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并到南開大學任教。他幽默地稱這段時間是他學術人生的“黃金十年”。問及為什么選擇南開大學,周其林說,“當時有機化學方向能夠申請‘長江特聘教授’的學校中,南開大學的有機化學實力很強,學生素質也非常高,南開扎實的學風也是吸引我的地方!闭劦皆谀祥_的十年,周其林充滿了感恩之情:“化學是門基礎學科,南開的良好學術基礎讓我一開始就站在了學術的高原之上,這里高素質的學生也讓我頗感欣慰。十年中,學校非!Wo’我,讓我得以安靜地做學問!敝芷淞炙鶐ьI的課題組主要從事金屬催化的有機合成反應、不對稱催化、手性藥物合成等研究。他設計合成的高選擇性手性螺環配體和催化劑,目前已在手性藥物合成等領域獲得廣泛應用。在當前重量輕質的學術風氣下,學生眼中的周其林顯得很“另類”。他的碩士生李亞利說,周老師對自己和課題組內的學生要求特別嚴格,發文章時非常謹慎!霸谖覀儼l文章之前,周老師都會要求其他同學將實驗重復一遍,對關鍵步驟的數據進行驗證,結果相同才準許發表,”李亞利說,“周老師常常告誡我們,化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做實驗要負責任,萬一數據有錯,小到科研細節,大到人類發展,都會產生嚴重的后果!比欢芷淞盅芯砍晒臄盗繀s令人驚嘆??2019年間發表研究論文130余篇,論文被引用1900余次,編寫著作10部(章),申請發明專利11項。在南開大學,幾乎人人都知道,“大學者”周其林的課題組是面向全校學生開放的,無論本科、碩士或博士,只要對他的研究方向感興趣,都可以到他的實驗室里體驗一番。2003級哲學系的宋頌在大三的時候決定轉到自己一直感興趣的化學系。在周其林老師的課題組中,他從最簡單的實驗操作練起,如今已成了有機化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每天早晨8點鐘到實驗室,晚上9點左右離開,一周6個工作日,一年兩次帶學生出去旅游,周其林的生活如同化學反應一樣準確。與科學研究一樣,周其林在生活上也非常細心,在他的辦公桌里,整齊地擺放著一個個檔案袋,封面寫著學生的名字,每個學生發的每一篇文章和學術資料都他保留下來。院士生涯的新起點從下鄉知青到中科院士,周其林堅信勤奮是成功之母。他常和學生說,能夠走進南開大學,大家在智商上肯定沒問題,能否取得成績90%源于是否踏實努力。學術之路雖然辛苦,周其林卻樂在其中。在他看來,貌似枯燥無味的化學學科,每個角度都散發著驚艷之美。就像他長期鉆研的手性合成分子一般,表面上完全對稱,性能卻有可能截然相反,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令他品味無盡。周其林說:“如果說科學的功能是認識自然、改造自然,那么化學之美在于創造;瘜W家的任務是創造新的物質,即在自然世界的旁邊創造出一個人工世界。正是這種創造的幸福感令一代又一代化學家前赴后繼,樂此不疲!1997年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1999年受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05年獲中國化學會有機化學委員會“有機合成創造獎”,2006年獲中國化學會“黃耀曾金屬有機化學獎”,同年獲天津市“自然科學一等獎”……一個個閃光的獎項記錄著周其林學術人生的軌跡。“成為院士,對于我來說是一份榮譽,也是一份責任”,周其林平靜地說,“我的生活不會因此改變,以前我付出了百分之一百,今后還是百分之一百,在任何時候,我都告訴自己要踏踏實實地做人、做事”。除了有機化學領域的耕耘者,如今的周其林更是南開園內人人敬仰的伯樂。周其林說,自己欣賞的學生一要會善于交流溝通,因為在當今的學界早已過了單打獨斗的時代;二是要思想活躍,創造力是化學必不可少的素質;第三是要勤奮,這是無數科學家成功的秘笈所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320533.html

相關閱讀:我國生物無機化學的發展
學年度高考化學答題技巧
不要讓高考倒計時牌打亂了考生的心態
高中學習計劃早制定
高一年級化學選修四知識點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