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四川省綿竹中學 龔志華
“繁筆”相對于“簡筆”。人們為文,大都注重簡練,使用“簡筆”,就連契訶夫也主張“簡潔是才能的姊妹”。其實呢,如《簡筆與繁筆》一文所說,文章的繁簡又不可單以文字的多寡論。言簡意賅,是凝練、厚重;言簡意少,卻不過是平淡、單薄。“繁“呢,有時也自有它的好處:描摹物態,求其窮形盡相;刻畫心理,能使細致入微。有時,真是非繁不足以達其妙處。
《在馬克斯墓前的講話》繁筆較多,其妙處值得探究。
第一部分開頭:
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讓他一個人留在房里還不到兩分鐘,當我們進去的時候,便發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永遠地睡著了。
這段話若變成簡筆,就是“馬克斯逝世了”。若這樣,清是清楚,但不足以表達恩格斯的細致而深沉的思想感情。
作為繁筆,“繁”在哪些地方呢?一是逝世時間,二是逝世情形。
為什么詳細交代馬克思逝世的時間?
一是因為這是在葬禮上講話,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準確時間。二是交代具體時間,可強調這是世界無產階級應當永遠不忘的時刻。三是這個具體的時間,表明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對世界無產階級都十分寶貴,飽含了對馬克思的無限崇敬與贊揚之情。
為什么要細說馬克思獨自停留在病房的時間?
這是因為恩格斯終生的摯友馬克思就這樣靜靜地走了,他沒能陪在他身邊,抱憾終生。這一時刻更是令世人萬分悲痛和無法忘記的。
為什么“馬克思的逝世”這一意思要委婉地多樣化地表達?
一是因為馬克思是一個思想家,所以用“停止思想”來代替“停止呼吸”,突出了思想家的特點,又寫出了“生命不息,思考不止”的生命狀態。
二是用“安靜地睡著了”“永遠地睡著了”,而不用或“心臟停止跳動”是借諱飾表達對馬克思的無限崇敬和深切哀悼。運用反復表達了對馬克思的無限依戀和對于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矛盾與深重的悲痛。
這一處繁筆,其妙處在于內容上呈現了馬克思的病危狀況,對工作的態度,還蘊涵了恩格斯對馬克思的深切感念之情,對全世界無產階級痛告時的心理與用意。
第二部分同樣有如下繁筆:
1、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
這句話,簡單地說就是“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這樣表述簡是簡潔,但卻含糊不清。而變成繁筆,則表達了豐厚的內容。
為何在前面加前綴語,即“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
這一前綴語,作為長句的狀語,突出了馬克思這一發現的偉大歷史意義。置之于前,最為了更進一步地強調并突出意義的偉大。讓讀者認識到,馬克思的這一發現,在人類認識史上是一次劃時代的大飛躍,同三大發現之一——達而文的進化論那樣開辟了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無限廣闊的前景。
為何在后面加同位語,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
這一同位語,包含了這樣幾層意思:一是用反動意識形態為剝削散布重重迷霧來反襯馬克思從簡單事實中揭示真理所經歷的復雜斗爭和所具有的偉大意義。二是明確地闡述了“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決定“經濟發展階段”這一關系。三是全面闡述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由經濟基礎解釋上層建筑,而不是由上層建筑來解釋經濟基礎的關系。
2、由于剩余價值的發現,這里就豁然開朗了,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為何要運用對比,從前后兩個方面來細說?
“豁然開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剩余價值理論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指導意義。
3、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即使只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但是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淺嘗輒止。
這段話運用繁筆,強調突出什么?
強調突出馬克思的發現之多,涉歷的領域之廣,且每一領域都有獨到的深入的研究。
作為革命理論家和實踐家來說,馬克思是偉大的。作為科學家,馬克思同樣偉大。
4、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拂去,只是在萬不得已時才給以回敬。
為何要補上“只是在萬不得已時才給以回敬”一句?
先用形象的比喻表現了馬克思的無畏氣概和對政敵的極大蔑視,再加上一句補充,強調其寬容,充分表現了馬克思的人格魅力。
總之,這一處細筆,充分展現了馬克思寬廣的胸懷和非凡的氣度。
第三部分:
而我敢大膽地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為何使用遞進轉折句?
充分說明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謀私利。他有敵人,但都不是他的私敵,而是無產階級的大敵。這是對馬克思把畢生精力獻給無產階級解放事業的崇高精神的熱烈贊揚,也是對馬克思一生的最好總結。
轉折遞進的方法,中肯含蓄地頌揚了馬克思階級立場的堅定和道德品質的崇高。
繁筆,既可以是內容的細化與鋪展,還可以是內容的聚焦與點示,有長有短,關鍵在于修飾語、補充語和擴展語。
《在馬克斯墓前的講話》中的繁筆,上說形式都具有,實在是示例典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336051.html
相關閱讀:語文試題中最易失分的七個題型
2013年高考語文知識點易錯分析:實詞色彩不當
古詩音樂描寫藝術欣賞
中國古典戲劇知識
培養語感,促進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