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論
1.世界本原是物質的(理解)
一、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識而存在;2.人類產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也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二、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1.社會是客觀世界發展的必然結果。2.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客觀的。3.支配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
總之,整個世界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質。
2.物質和意識關系(理解)
·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一:物質決定意識: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上先有物質,后有意識,意識依賴于物質,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人腦這一物質器官特有的機能,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二: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能夠推動人的實踐活動順利開展,從而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歪曲地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入歧途,阻礙事物的發展。
3.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理解)
(1)正確的思想意識與錯誤的思想意識都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2)無論是人的具體感覺還是人的抽象思維,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3)無論是人們對現狀的感受與認識,還是人們對過去的思考和總結,以至人們對未來的預測,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總之,任何意識都根源于物質,其內容歸根到底來自于客觀事物,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4.對同一事物有不同反映的根源(理解)
產生正確認識與錯誤認識的主觀原因:(l)立場不同。(2)世界觀不同,人生觀不同,思維方法不同。(3)知識構成不同。
5.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理解)
物質和意識哪個是世界的本原,即那個是第一性,哪個是第二性,對這個題的不同回答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6.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方法論)(運用)
不同的意識對客觀事物起著不同的反作用,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l)要重視和調動人的精神能量。(2)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物質文明是基礎,但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質文明也要受破壞,甚至社會也會變質。
7.一切從實際出發(方法論)(運用)
·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把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作為根本出發點。
·為什么必須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1)從具體工作來看,這是做好各項工作的起碼要求。(2)從黨的工作大局來看,這是無產階級政黨正確地制定和執行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3)這是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發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43657.html
相關閱讀:高一政治知識點
高中政治巧記政治常識
高三政治第一輪復習知識點總結:時代主題
高中政治知識點:國際組織概觀
2016年1月5日時事政治(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