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社會的真諦(歷史唯物主義部分)
4.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4.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生活中的物質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內容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社會意識是指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是指社會意識有時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有時落后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
4.2、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4.2.1、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決定著社會的性質和面貌,決定著社會形態的變革和更替。
4.2.2、4.2.3、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旧a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窘洕A指生產關系的總和。上層建筑指一定社會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以及該社會的各種思想觀點和社會意識形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上層建筑的狀況不同,對經濟基礎反作用的性質是不同的。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它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2012高考指南:熱門專業 高校收費標準 招生辦聯系電話 估高考分選大學 高考錄取安排
1 2 下一頁 尾頁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48425.html
相關閱讀:高中政治知識點:國際組織概觀
高三政治第一輪復習知識點總結:時代主題
2016年1月5日時事政治(國內)
高一政治知識點
高中政治巧記政治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