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圖是根據數據繪制成的直觀圖形,是反映事物的時空變化過程和地理信息量化處理的一種形式。地理統計圖主要有柱狀圖、扇形圖、線狀圖、曲線圖、餅狀圖、折線圖、坐標圖、風玫瑰圖等。
一、預測
近幾年高考,廣泛而全面地引入多種形式的統計圖和示意圖,考查的地圖填繪、讀圖計算、地理數據讀取和分析。
二、指導
1. 重視教材中地理材料的圖像化和重組優化,精讀圖像,理解圖像承載的信息。
2. 統計圖的一般解題與技巧:正確判讀各類統計圖形的坐標系統,獲得有關數值及其變化趨向等信息;根據數值反映出來的變化、構成特征等,與相應聯系對照,并分析判斷,得出結論。注意適當采用“排除法”解決問題,因為統計圖分析題的備選答案,通常有一兩項是迷惑性不強或極易排除的,往往通過圖中反映出的定性結論就可以排除,在進行計算時,可以通過比較數值大小、位數等可排除迷惑選項。
三、統計圖的分類解析
(一)坐標圖
坐標圖是采用數字坐標形式表示多項地理要素的數字信息圖形。常見的是三角坐標圖,由一個等邊三角形構成。
對于三角坐標圖的判讀,應注意:三角坐標反映的是構成現象,圖中數據只表示相對量,不表示絕對量;各構成要素所占比重的總和必然是100%;三角坐標圖的構成要素只有三項,不可以任意增減;三角坐標圖中的三個坐標軸上的數值由低到高的遞增方向一致,即可能三條數軸上的值全部向右由大到小或全部向左由大到小分布。
判讀步驟:首先找出三個坐標軸的原點,然后過某點分別作平行于和每一個坐標軸的原點相交的另一個坐標軸的平行線,找出該平行線與坐標軸的交點,讀出數據。
例1 (2005年江蘇高考地理卷)下圖是德國和泰國產業人口構成的變化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關于德國和泰國產業人口構成及其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1937—1999年,泰國第一產業人口比重呈上升趨勢
B. 1961—1999年,德國第二產業人口比重呈下降趨勢
C. 1999年,兩國均以第二產業人口比重為最高
D. 1999年,兩國均以第三產業人口比重為最高
(2)1980—1999年,泰國產業人口數量變化最大的是( )
A. 農業 B. 工業 C. 商業 D. 旅游業
解析:首先根據第三產業人口所占比重大小,不難看出圖上部曲線表示的是泰國從事第一產業人口比重高,第三產業人口比重低,圖下部是德國產業構成人口的演變曲線。從圖中可讀出,1961年德國第二產業人口比重約為70%,到1999年呈下降趨勢。
(2)首先,明確農業是第一產業,工業是第二產業,商業和旅游業為第三產業。其次,泰國農業人口從1980年到1999年下降最快,其數量變化也最大。
答案:(1)B (2)A
(二)曲線圖(含折線圖)
曲線圖指用線條的升降起伏來顯示地理數字的變動情況和發展趨勢的圖形。如某地各月氣溫變化曲線圖、河流流量過程曲線圖等。
判讀步驟:1. 思考橫坐標與縱坐標所反映內容之間的關系;2. 對曲線的變化過程進行分析,遞減段表示縱坐標項目與橫坐標要素之間呈負相關,遞增段表示呈正相關;曲線斜率大的一段表示變化幅度大,曲線斜率小的一段則表示變化幅度;3. 對曲線的不同變化段帶來的問題進行分析、評價。
例2 (2005年廣東高考地理A卷)圖為某河流的年徑流量變化曲線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河流位于( )
A. 亞熱帶季風區 B. 亞熱帶大陸西岸
C. 溫帶季風區 D. 高寒地帶
(2)能正確反映該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
A. 只有雨水和地下水補給 B. 有一個汛期
C. 冬季可能斷流 D. 年徑流總量特大
解析:本題以曲線圖為切入點考查判讀能力及河流補給等知識。解答時首先要看清橫坐標表示月份,縱坐標表示流量。特別要引起注意的是,設計者沒有按常規的坐標繪制法將流量為0的刻度標在橫坐標上,而是位于橫坐標上一個刻度,起到一定的迷惑作用。
答案:(1)C(2)B
(三)扇形圖(餅狀圖)
扇形圖是以圓面積中扇形的大小表示地理數字資料的圖形。用來表示同類地理事物的內部結構及構成或表示同一地理事物的地理分布。餅狀圖反映某些地理事物比例關系的同時,也反映總體的絕對值。
判讀步驟:1. 閱讀圖例和文字說明,明確反映了哪些地理事物;2. 分析這些地理事物的共同點和差異,在腦中呈現相關的知識點;3. 對反映的地理事物進行排序;4. 結合其他信息回答問題。
例3 (2004年江蘇高考地理卷)下圖分別為某高科技園區空間結構和用地構成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要求:
(1)該高科技園區的核心區是______功能區,其環境綠化用地比例大,主要原因是______。
(2)除環境綠化用地外,該高科技園區用地所占比例最高的是_____用地,其主要原因是____。
(3)高科技產業地域分布一般具有______集聚的特點,這有利于______。
解析:對一圈多要素要綜合分析,綜合分析兩圖,生產功能區處于核心地位。高科技產業往往對環境質量要求高,所以綠地面積占的比例是最高的。
答案:(1)生產。對環境質量要求高。(2)科研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是高科技產業的依托。(3)共用基礎設施。企業間合作與交流。
(四)雷達圖
此類圖主要用來表示影響某地理事物的幾種要素所占的比重及各要素的變化趨勢。
判讀步驟:1. 注意圖中數據只表示相對量,即“比重”或“比例”;2. 雷達圖可能有多個坐標軸,但各個坐標軸上的讀數之和等于100%。如有四個坐標軸組成,四個坐標的原點都為零,距離原點越遠,所占百分比越大,并且四個坐標軸的數值相加為100%;3. 此類圖構成要素一般可為四項。
例4 該統計圖反映了兩種工業結構模式(模式Ⅰ和模式Ⅱ),讀圖回答:
(1)依據圖中信息,在空白圓圈中用所給圖例繪制模式Ⅱ的產業結構扇形統計圖。我國發展此種模式的優勢條件是_________。
(2)分析圖中模式Ⅰ反映出的工業生產投入的特點。
解析:本題考查“雷達”式統計圖的閱讀能力。在模式Ⅰ中,資金密集型占22%,勞動密集型占12%,資源密集型占23%,知識密集型占43%;而模式Ⅱ中,資金密集型占25%,勞動密集型占50%,資源密集型占12%,知識密集型占13% 高中英語。其余結合相關知識作答。
答案:(1)圖略(勞動密集型占50%,資金密集型占25%,知識密集型占13%,資源密集型占12%)。勞動力資源豐富,工資水平低。(2)勞動密集型產業少,知識密集型產業比重大;說明勞動力數量在布局中的作用減弱,勞動力素質在布局中的作用增強。
(五)風玫瑰圖
風玫瑰圖是在極坐標圖上繪出一地在一年中各種風向出現的頻率。因圖形與玫瑰花朵相似,故名。
判讀步驟:1. 圖中大小不等的同心多邊形,表示頻率,且與同心多邊形的大小成正比關系;2. 呈輻射狀分布的線段,表示方向;3. 根據風玫瑰圖形的輪廓線與方向線的交點,就可讀出不同風向出現的頻率,通過比較就可得出最大風頻風向和最小風頻風向。
例5 讀“風向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影響圖”,回答下列問題。
(1)城市功能區的布局必須考慮盛行風向,根據風玫瑰圖,各主導風向所對應的正確的功能分區是
A:_____ B:_____ C:_____ D:_____
(2)圖中居住區與工業區之間表示_______,主要由________構成。
(3)對于英國的某城市來說,正確的功能分區是_______(填序號)。
解析:本題綜合性較強,要求較高。根據圖,“玫瑰瓣”大的或長的方向即為風向頻率高、風力大的來向。
答案:(1)⑤④①③(2)衛生防護帶 綠化帶 河道(3)④⑤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28093.html
相關閱讀:高中地理案例分析
高考地理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必背內容
高考地理氣候與自然帶知識點
2014年高考備考:高考地理復習提綱
污染源自動監控難題如何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