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是橫貫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的山脈,大致位于32°N~34°N,103°E~113°E。其北側為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南側為低山丘陵和江漢平原。淮河是中國東部的主要河流之一,介于31°N~36°N,112°E~121°E之間,發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北麓,流經豫、皖至江蘇揚州的三江營注入長江,全長約1 000千米。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界線。
一、氣候方面
�。�.秦嶺—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嶺—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秦嶺—淮河南北雨季長短差異。秦嶺—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嶺—淮河以南雨季要長得多。
�。�.秦嶺—淮河是濕潤和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是1月0℃等溫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結冰;秦嶺—淮河以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冬季一般結冰。
5.秦嶺—淮河是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
�。�.秦嶺—淮河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夏季,秦嶺—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溫多雨。冬季,秦嶺—淮河以南溫和少雨,秦嶺—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二、植被方面
秦嶺—淮河以南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秦嶺—淮河以北為溫帶落葉闊葉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之說。
三、河流水文方面
秦嶺—淮河以南河流流量豐富,季節變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長,冬季不結冰;秦嶺—淮河以北流量較小,季節變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結冰。
四、地形、土壤、礦產方面
1.地形:秦嶺—淮河以南以丘陵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秦嶺—淮河以南漸以紅壤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黃壤或棕壤為主,東北以黑土為主,西北多白色沙質土。
�。�.礦產:秦嶺—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屬居多,工業上以有色金屬冶煉及出口加工等輕工業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煤、鐵、石油為主,工業方面以重工業占的比例較大。
五、農業方面
�。�.耕地類型:秦嶺—淮河以南以水田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旱地為主。
�。�.糧食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水稻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小麥為主。
�。�.油料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油菜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為主。
�。�.糖料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甘蔗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甜菜為主。
�。�.作物熟制:秦嶺—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嶺—淮河以北兩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六、其他人文地理方面
�。�.秦嶺—淮河以南聚落分散,沿河帶狀分布居多。房屋墻體較薄,屋頂坡度較陡,以通風散熱為主。私家園林建筑規模較小,布局精巧,以黑白為主色調,色彩素淡,包括傣族的竹樓、侗族的鼓樓等都比較淡雅,與水鄉風光、濕潤的氣候特點融為一體。秦嶺—淮河以北聚落集中 高中數學。房屋墻體較厚,有院落,防風保暖�;始覉@林建筑以紅黃為主色調,既顯示出皇權的尊容富貴,又與寬闊整齊的地形、多藍天白云的氣候特點相互輝映。
�。�.秦嶺—淮河以南水路運輸占很大比重;秦嶺—淮河以北以陸路運輸為主。
3.秦嶺—淮河以南交通不便,使交流受阻,方言較多。秦嶺—淮河以北多地勢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聯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機會多,彼此融合,因而語言差異不大,方言較少。
�。�.秦嶺—淮河以南人體平均身高較矮,男子聰明智慧,善于經商;女子婀娜多姿,心靈手巧。秦嶺—淮河以北人體平均身高較高,男子粗獷豪放,女子英姿颯爽。
5.秦嶺—淮河以南民族服飾以藍、青等素淡顏色為主,夏天的炎熱使得南方人更偏向白色和杏色。秦嶺—淮河以北民族服飾以紅、白、黑、綠等顏色居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28226.html
相關閱讀:高中地理案例分析
污染源自動監控難題如何破解?
高考地理氣候與自然帶知識點
高考地理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必背內容
2014年高考備考:高考地理復習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