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授談了個人的看法,指出:課程改革促使素質教育具體化,普及和強化了課程意義,新課程理念得到檢驗和踐行,教材壟斷被打破,新教學方式與評價方式進行了全面的嘗試,觸及(暴露)了教育體系的深層問題導向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等。應該說,這里面的很多認識讓人耳目一新,畢竟是專家,站在很高的角度理性看待課程改革方方面面的問題。
進一步,高教授還就如何理解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方式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高教授指出:對中學生而言,提倡自主學習實際上是提倡主動學習的精神,而不是基于承認學習的一套方法(主動學習、有效計劃、自我監控、及時調整)搬到課堂上,畢竟我們的學生還是孩子;對于合作學習,強調的是學生活動并培養合作精神。合作學習不是一種具體的學與教的方法,而是一種反映特定價值取向的方式,可以包括許多的具體做法;而探究學習,任務驅動是其特征,強調學生親歷,體驗知識的發生過程,構建知識的含義,獲得情意的發展。探究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方式,但不能固定形式。
不難看出,高教授的視角很獨特、很深刻,有效擊中了目前中學教學中在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重形式、輕內涵”的現狀,啟示一線教師在踐行課程理念時,應牢牢把握內涵、突出本質、抓住要害,從而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并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一點思考:我非常認同關于課程改革為我們留下了不少寶貴東西(如,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中級目標的課程,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為方式的教學理念,倡導以促進發展為目的、主體多元、方式多樣的評價體系等)的觀點。然而,在我看來,這些寶貴的東西目前留給的對象主要是課程專家或者課程管理層而不是一線教師。換句話說,課程改革給一線教師留下的,可能只是教材形式及其內容上的改變(正如會前互動老師所談??課程改革給他們的印象是“內容多了,難度大了”、“學生負擔加重了”等)。即便一些教師對課改十年的這些寶貴財富有所認同,但是由于缺乏更深入的理解,這些東西僅僅還停留在認同層面,尚未達到教學實踐中自覺踐行的層面。正是如此,這些寶貴財富的價值被大大的打了折扣。換句話說,課程改革十年留給一線教師層面的價值性的東西,遠未達到課程改革設計者所期望的水平。更進一步說,課程改革所取得的成績,遠沒有達到專家們所期望的那么深。
一句話,課程改革還有太遠的路要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08244.html
相關閱讀:學年度高考化學答題技巧
我國生物無機化學的發展
不要讓高考倒計時牌打亂了考生的心態
高一年級化學選修四知識點
高中學習計劃早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