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教學過程中,化學實驗除了擔負一定的化學知識教學任務外,也是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最佳載體。深入挖掘化學實驗中的有利因素,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的一個重要內容。
一、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創新意識和探究欲望
興趣是創新的前提,是學生自覺進行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的內在動力。因此,要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培養創新能力,必須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學生初次接觸化學,對這一新的學科充滿好奇,特別是對千變萬化的化學實驗具有濃厚興趣,這就為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方面提供了最有利的契機,把化學實驗作為培養興趣的切入點,充分利用好每一個實驗,增強并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究欲望。
二、優化實驗設計,培養創新精神
創造性是教師勞動特點之一,教師創造性地教,學生才會創造性地學,才能學會創新。教師在實驗教學中不能照本宣科,墨守成規,要勇于創新,優化實驗設計,在不改變實驗裝置,變化實驗步驟,更換實驗藥品等,以取得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操作更方便,現象更明顯等效果。也可以變化實驗方式,如變驗證性試驗為探究性實驗等,還可以根據需要增設一些實驗。這都是教師創造性的具體表現。更重要的是教師的創新將會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例如,在驗證NaOH溶液跟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這一性質實驗中,教材中的實驗操作是:向試管中的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這樣做的不足在于,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后生成的藍色氫氧化銅沉淀混雜在藍色的硫酸銅溶液中,不利于學生觀察。我在此略作了改動,把兩種溶液的滴加順序做了調整,改為向試管中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是無色的,就會發現絮狀的氫氧化銅藍色沉淀不斷下沉,現象很明顯。諸如此類的小改進,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長期做下去,定能激發學生思想內部的創新火花。
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參與意識,培養創新能力
實驗教學中,要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徹底改變教師在實驗中的主角地位,讓學生成為實驗的主角,克服“教師做,學生看;教師說,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的不良做法,營造一個全員參與、民主平等、自由探究、團結協作的和諧氛圍,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覺探究的精神。
我在進行化學實驗教學時,堅持“三多”的指導思想,即讓學生多想、多做、多總結,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大膽設想,勇于實踐,敢于創新,效果不錯。
1、多做。指的是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實驗動手機會,讓學生多做實驗,以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實驗的內容可以是讓學生代替教師完成演示實驗,可以是讓學生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設想是否合理可行,也可以是自主進行一些探究性實驗。實驗方式可以使學生獨立操作,可以使同學之間合作,也可以使師生合作進行實驗。動手實驗前,要明確實驗的目的是什么?需要哪些儀器?實驗步驟是什么?明確了這些之后才能動手做實驗。在做實驗的同時要仔細、全面地觀察。
2、多想。指的是實驗前教師充分挖掘實驗中潛在的創新因素,通過巧妙的問題設置,有意識地誘導學生自主地猜想,大膽地設想,為學生放飛思維提供足夠多的實踐和空間,旨在啟迪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多總結。就是指實驗過程中,多讓學生總結實驗現象,歸納實驗結論,揭示變化規律等,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觀察,自己的認識,敢于標新立異,將創造性思維進一步升華。
如進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實驗時,不急于進行實驗,首先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根據反應物的特點,你能設計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嗎?學生通過聯系制取氧氣的反應物的特點及條件和制取裝置,經過思考討論后,達成共識,應用跟以過氧化氫為藥品,二氧化錳做催化劑制取氧氣相似的裝置。方法確定后,指導學生分組合作完成實驗,并觀察實驗現象,歸納實驗結論。之后,進一步提出問題:能否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來制取二氧化碳?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并闡述理由之后,讓學生進行實驗驗證,經過一段時間后,答案就很明確了。然后引導學生探究分析其原因。
四、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體驗探究樂趣,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僅靠教材中大綱所規定的實驗是不夠的,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適當增設一些探索性實驗,讓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并動手實踐,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進一步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如,設計一個實驗,驗證Fe、Cu、Ag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提出實驗課題之后,由學生自主地選擇理論依據,自主地選擇所需藥品,自主地進行試驗,自主地分析歸納結論。這樣的實驗,自始至終都包含著學生的創造性因素,并且把創新和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提高了學生自主創新實踐的能力。長期堅持,學生就會體驗到探究的成就感,探究欲望也會與日俱增。
綜上所述,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探究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師應深入挖掘,認真研究,大膽探索,拓寬和加深這一渠道,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盡自己的義務和責任。
作者:褚建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45858.html
相關閱讀:我國生物無機化學的發展
不要讓高考倒計時牌打亂了考生的心態
高一年級化學選修四知識點
學年度高考化學答題技巧
高中學習計劃早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