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一些省份推進高考綜合改革方案,主要措施是逐步實施本科第二批與本科第三批合并錄取,通俗地說,就是讓公辦本科院校和民辦本科院校同臺競爭,選拔生源。此舉對民辦院校而言無疑屬于利好消息,會進一步淡化公辦院校與民辦院校的身份界限,有人說,民辦院;蛴瓉硇乱还砂l展春風。民辦院校等候這一天的到來幾乎望眼欲穿,等得花兒都快謝了。
以往的招生模式,人們都很熟悉,先是重本,再是一本,再是二本,再是三本,再是公辦?,最后是民辦?啤T酵,生源質量越差,有的考生考一兩百分,也能上大學。由于制度的限制,有的辦得不錯的民辦院校在選拔人才時,卻無法獲得優先權,不得不吃公辦院校的剩飯。而且,由于公辦院校與民辦院校在招生時存在制度設置的分水嶺,民辦院校由此產生自卑感,考上民辦院校的學子也會有自卑感。
二本三本的合并,取消的是制度設置的等級。淡化二本三本,其實淡化的是等級觀念。大學辦得好不好,人才培養得怎么樣,品牌美譽度如何,應該由市場說了算,考生和家長是顧客、購買主體,質優價廉的大學和質優價廉的商品一樣,理應得到青睞,市場購銷兩旺,乃至供不應求。老牌子有老牌子的影響力、知名度,新牌子有新牌子的實用性、創新性、先進性、科技含量。都像商品似的在超市陳列著,各取所需即可。
二本三本的合并,對于辦得不好的二本院校,無疑產生了壓力,原本由制度劃分給它的目標生源由于多了競爭對手,可能會被三本劃拉走,不再具有壟斷性對于三本院校,也會產生壓力,制度的壁壘是不存在了,具有了同臺競爭的機會,但是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枯萎,蝶自繞開。實事求是地說,眾多三本院校由于先天營養不足,無論是資金投入、師資力量、科研實力、實驗室建設、校園文化都不具備與公辦院校的可比擬性。如果說制度可能束縛了它飛翔的高度,但是能不能飛起來,能飛多遠,與制度無關。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今年廣東高考招生錄取將合并二本的A線和B線,對考生來說選擇多了,更有利。但是,合并后民辦學校的學費不變,這是個問題。以往乃至以后,考生選擇公辦院校讀書,除了其他的優勢,低學費也有吸引力。而民辦院校辦得越好,學費越貴,沒有一二十萬,讀不下來一個本科。而且,很多民辦院校在升格本科后都改了名,某某理工學院,某某工程學院一旦同臺報考,考生很容易迷失雙眼,本來以為選擇的是公家,卻花落民宅,有能力負擔的家庭問題不大,無能力負擔的家庭,考生面臨尷尬境地讀,讀不起,不讀,沒有再選擇的機會。故此,二本三本錄取時可淡化,但是身份不但不能淡化,且要鮮明地亮出來,不能魚目混珠,不能借公辦的平臺和公辦的名號,行民辦之舉。
讓考生充分知情,自由選擇,是確保高考綜合改革方案全面推進的根本,不管是二本三本合并,還是所有的高校都閃亮登場,接受考生的檢閱,只是形式的不同。其實,這和旅游一樣,坐飛機可選頭等艙、商務艙、經濟艙;坐火車,有高鐵、特快、普快,有軟臥、硬臥、硬座。但是,如果你明明要坐火車,卻被拉到國際機場,那該如何是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35494.html
相關閱讀:高中政治知識點:國際組織概觀
高一政治知識點
高三政治第一輪復習知識點總結:時代主題
2016年1月5日時事政治(國內)
高中政治巧記政治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