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長“眼睛”的金屬??銣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的開頭,住在漢堡城里的德國化學家本生,發明了一種燃燒煤氣的燈,這種本生燈現在在我們的化學實驗室里還隨處可見。他試著把各種物質放到這種燈的高溫火焰里,看看它們在火焰里究竟有什么變化。

變化果真是有的!火焰本來幾乎是無色的,可是當含鈉的物質放進去時,火焰卻變成了黃色;含鉀的物質放進去時,火焰又變成了紫色……連續多次的實驗使本生相信,他已經找到了一種新的化學分析的方法。這種方法不需要復雜的試驗設備,不需要試管、量杯和試劑,而只要根據物質在高溫無色火焰中發出的彩色信號,就能知道這種物質里含有什么樣的化學成分。

但是,進一步的試驗卻使本生感到煩惱了,因為有些物質的火焰幾乎亮著同樣顏色的光輝,單憑肉眼根本沒法把它們分辨清楚。

這時,住在同一城市里的研究物理學的基爾霍夫決心幫本生的忙。他想既然太陽光通過三棱鏡能夠分解成為由七種顏色組成的光譜,那為什么不可以用這個簡單的玻璃塊來分辨一下高溫火焰里那些物質所發出的彩色信號呢?

基爾霍夫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本生,并把自已研制的一種儀器??分光鏡交給了他。

他們把各種物質放到火焰上去,叫物質變成熾熱的蒸氣,由這蒸氣發出來的光,通過分光鏡之后,果然分解成為由一些分散的彩色線條組成的光譜??線光譜。蒸氣成份里有什么元素,線光譜中就會出現這種元素所特有的跟別的元素不同的色線:鉀蒸氣的光譜里有兩條紅線,一條紫線;鈉蒸氣有兩條挨得很近的黃線;鋰的光譜是由一條亮的紅線和一條較暗的橙線組成的;銅蒸氣有好幾條光譜線,其中最亮的是兩條黃線和一條橙線,等等。

這樣就給人們找到了一種可靠的探索和分析物質成份的方法??光譜分析法。光譜分析法的靈敏度很高,能夠“察覺”出幾百萬分之一克甚至幾十億分之一克的不管哪一種元素。

分光鏡擴大了人們的視野。你把分光鏡放在光線的過道上,譜線將毫無差錯地告訴你發出這種光線的物質的化學元素的成分是什么。

本生拿著分光鏡研究過很多物質。在1861年,他在一種礦泉水里和鋰云母礦石中,發現了一種產生紅色光譜線的未知元素。這個新發現的元素就用它的光譜線的顏色銣來命名(在拉丁語里,銣的含意是深紅色)。

銣的發現,是用光譜分析法研究分析物質元素成分取得的第一個勝利。

發電機上顯奇技

大家知道,我們平常所用的電大多是用火力或水力生產出來的。燒煤的熱能或水流的動能,先推動汽輪機或水輪機變成機械能,然后再帶動發電機發出電來。從熱能(或水能)到機械能再到電能,中間幾經周折,能量損耗不少,效率當然很低。

那么,有沒有一種操作簡便而效率卻很高的發電方式呢?

當然有。人們發現,銣原子的最外層電子很不穩定,很容易被激發放射出來。利用銣原子的這個特點,科學家們設計出了磁流體發電和熱電發電兩種全新的發電方式。

磁流體發電是使加熱到二三千度高溫的具有導電能力的氣體,以每秒六百到一千五百米的速度通過磁極,憑借電磁感應而發出電來。

熱電發電是從加熱一頭的電極發出電子,而由另一頭的電極接受,在兩個電極之間接上導線,就會有電流不斷產生和通過。

這樣的發電方式多么簡單,多么直截了當!熱能直接變成電能,省掉了水力和火力發電時的機械轉動部分,從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當然,為獲得磁流體發電所需要的高溫高速的導電性氣體也好,為進一步提高熱電發電的電子流速度也好,都少不了要用到最容易發射電子,也就是最容易變成離子的金屬銣。

銣在這方面的廣泛應用,一定會給發電技術和能量利用帶來一場新的重大的技術革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77257.html

相關閱讀:高一年級化學選修四知識點
高中學習計劃早制定
我國生物無機化學的發展
不要讓高考倒計時牌打亂了考生的心態
學年度高考化學答題技巧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