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不僅僅是一種學科,更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傳承,是我們傳統優良品質的傳遞,是我們世世代代美好品質的傳播。以下是政治網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大題解題技巧,希望可以解決您所遇到的相關問題,加油,政治網一直陪伴您。
政治從失分原因看解題技巧一失分原因分析
今年浙江卷的政治主觀題平均得分為23.94(去零)。其中40題的平均分偏低,尤其第2問;41題得分情況略好。綜合命題思路與評卷情況分析,考生失分主要有以下原因:
●設問指向把握不明
1.知識指向把握不清晰。40題1問的知識范圍是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部分考生回答文化繼承性或文化發展的某塊知識,也有考生回答文化創新或文化作用。40題2問考查社會意識的有關知識,許多考生卻從意識的能動作用與價值觀作用回答致使失分嚴重。41題2問中部分考生把科學發展觀等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3問中部分考生忽視政府的知識指向,黨政主體不分、甚至只從黨的角度予以作答。
2.題型素材把握不明確。40題1問的題旨重在要求考生結合材料運用知識分析W村建設禮堂文化之所以成功的原因,部分考生不能準確判斷題型胡亂作答;部分考生忽略素材信息,只有理論堆砌,未見材料分析。41題1問為指出近期國民經濟狀況,不少考生答成措施;2問中許多考生將意義類題答成促進就業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舉措;3問中不少考生回答不全面,缺少材料中現狀與意義的分析。
●知識儲備調動不足
部分考生在回答40題1問時,將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所有知識一并搬上,雖有知識儲備,但對知識的理解不夠到位,致使調用不足。大多數考生對如何繼承與如何發展界定不清、儲備不足,凌亂的答案背后實質是思維混亂、知識雜亂。40題2問考查 社會意識相關知識。社會意識相關知識包括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兩大方面。其中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又分為社會意識的不同步性與反作用兩層內涵。超過7成的考生論述的重心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從而影響到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完整闡述。約超過半數的考生不能完整表達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兩層內涵,其中有眾多考生表述的是社會意識落后于或先于社會存在,而不是分析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反作用。不少考生顛倒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的辯證關系。由此可見,許多考生對社會意識的知識儲存是不到位的。
41題2問中,考生對就業的意義掌握不夠扎實,未能有效運用歸納演繹的方法從總意義、對個人與社會的分層意義全面理解。41題3問中,許多考生對政府的知識亦是如此,將原則與宗旨混淆,把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答成公共服務、把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答成政治職能、甚至將依法行政與政府權力行使需要監督等也寫上。
●材料信息提取不清
在以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為情境的40題中,簡述了祠堂和祠堂文化的作用與W村老祠堂改造與禮堂文化建設的舉措,并介紹了該村禮堂文化建設的成果。許多考生未能辯證認識祠堂文化的作用,尤其是未能看到祠堂文化在宗親認同、村民教化、鄉村治理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同樣在對敬先賢習禮儀等優秀內容的繼承、借助村民一家親等活動剔除封建宗法思想、普法講座最美評選等核心價值觀等時代精神的融入等辨識不清?忌鷮Ρ尘安牧系膶哟谓庾x不夠清晰,在提取材料信息能力方面存在不足,致使在分析表達時層次亂,漏點多。41題1問考生將圖中 國內生產總值寫成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下降答成增長減緩、備注中勞動密集型產品答成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對外依存度高寫成對外依存度高等比比皆是。
●答題策略應對不力
政治主觀題答題普遍存在理論觀點與材料論據的缺位、錯位、脫節等問題,普遍缺乏辯證分析和靈活運用。40題2問答卷中只有理論堆砌或材料摘抄大有人在。在對祠堂文化的分析中,幾乎所有考生都未對祠堂文化進行定位;不少考生對祠堂文化的定性片面,將祠堂文化定性為腐朽文化與落后的社會意識。在禮堂文化的分析中,絕大多數考生沒有分析禮堂文化對祠堂文化的繼承關系,6成以上的考生沒有闡述禮堂文化的時代發展性。在社會意識的反作用的雙重性分析中,眾多考生未能全面分析祠堂文化與禮堂文化的影響,尤其缺少祠堂文化的消極影響與禮堂文化的積極作用。41題2問中,部分考生答非所問,將高校畢業生創業創新的意義答成促進就業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措施部分考生將創業等同就業,缺少兩者的有效連接過渡;有些考生無法將創業銜接到就業、創新銜接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而分層作答,致使答案洋洋灑灑、不著邊際。部分考生術語表達不規范、書寫雜亂影響其卷面得分,答題區域錯位導致扣分也著實可惜。
二政治主觀題解題技巧在比較緊張的考試環境下,能否熟練運用解題技巧,做到清晰、透亮。高效閱讀直接關系到考生答題效率。高效閱讀主要表現在對設問與材料信息的精準把握。
1.三定審設問,限定指向明
明晰設問,不僅有利于考生明確試題立意與正確理解情境,也有助于考生正確把握主旨,有的放矢地答題。考生可以利用三定法即定知識定題型定材料來研讀設問,把握設問主旨,清晰試題用什么材料來考考什么知識出什么題型等指向性。比如,通過三定法研讀 40題1問,可以這樣把握其指向性結合材料(材料信息)、知識指向(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題型與主旨(禮堂文化建設為何成功),從W村是如何發揮祠堂文化的作用、如何繼承祠堂文化及如何發展祠堂文化這三個方面分析說明其成功建設了禮堂文化。
2.據問看材料,句讀層次清
政治主觀題的材料往往是對來自生活的時鮮素材的凝練,具有內在的邏輯層次,通常用敘事方式進行描述。考生可通過句讀+分層+關鍵詞研讀材料的句讀,把握材料的邏輯層次及其關系,通過抓關鍵詞等方法明確用什么(哪些)材料來考,從材料中篩選、提取、整合有效信息,提升材料閱讀能力。如41題的情景材料分為引言、材料一、二與材料三這三塊。其內在邏輯是:引言為考生提供了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概況,材料一二中反映的近期國民經濟狀況為考生分析創業創新提供了現實背景依據,材料三則是針對國民經濟現狀國家采取的相關舉措。材料一主要提供我國GDP及其增長率、經濟質量等相應數據,材料二則提供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的相關數據。材料三分為兩句話,第一句是國務院針對就業創業的總舉措,第二句則是針對高校畢業生的具體做法。第一句中不僅有國務院的做法,還有該做法的相應意義。
掌握解題技巧,靈活調度知識、準確規范套路是提高政治主觀題答題效益的不二選擇。這些離不開平時自主積累的知識建模與題型建模。
3.知識巧建模,存儲調度靈
知識猶如糧食需要顆粒歸倉、倉儲到位,不能散亂一地、混雜一堆?忌蓮暮暧^上照單元標題課標題框標題目標題的目錄體系法進行綱舉目張式的知識建模,明確知識條目所在的目錄層級,把握內在關聯,準確定位知識,靈活調取知識。從微觀上以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三W追問法精讀框(目)題及相應考點,精細倉儲知識。針對40題1問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的知識指向,考生可通過上述二法厘清教材脈絡,將知識細目化、精準化。對于傳統文化的繼承內容,考生不妨自我質疑以下問題:文化繼承的對象是什么傳統文化的含義及主要內容;為什么要繼承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的特點與作用;如何繼承傳統文化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與做法。在宏觀在胸、中觀成線、微觀在握的知識建模基礎上,考生可靈活調度運用傳統文化的特點與作用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與做法以及發展傳統文化等知識分析W村如何發揮祠堂文化的作用、如何繼承祠堂文化及如何發展祠堂文化等。
4.題型有套路,作答應有方
雖然高考政治主觀題設問方式多樣,總體可概括為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辦等常見題型?忌谧裱沃饔^題的有理有據、理據對應、分點作答答題普適套路的同時,還要注重圖表題、措施類、關系類、認識類、原因依據類等題型的一般思路的歸納與梳理。是什么一般涉及經濟現象、經濟信息,出現在經濟生活圖表題的第一問,如41題1問。這類圖表題的常用方法是三看三比加一特,即看表名、內容與備注;縱比看成績、橫比看差距、內外比看關聯再加上特殊年份特殊拐點。解題的具體要領是找全主體、段線結合、講清趨勢;比較差異,綜合分析、簡略舉措。表述一般可以采用時間+地域+主體+行為+綜合說明的范式組織答案。又如41題2、3問則屬于原因依據等為什么類題型。其答題的一般套路是現實依據+理論依據+材料做法的重要意義或作用,根據材料信息可從好事談意義、壞事說危害作全面分析。部分考生在41題3問中死摳理論依據四個字,忽略現實依據與重要意義,造成較多失分。這也給考生以答題有方法、也需靈活用的提醒。
5.看菜來吃飯,分點有講究
難度并不大的41題3問,因時間安排不合理造成大量空白卷、零分卷。這提醒考生在拿到試卷后,應先通覽全卷的主觀題,根據自身情況靈活安排時間進行答題以提高總分。同時政治主觀題解答中,要學會看菜吃飯、看分答題,根據分值考慮答題要點,分點作答,詳略得當,避免只及其一、不及其余。
三知識巧建模,存儲調度靈
落筆前,首先要看清題號與答題區域,以免因錯位答題造成無謂扣分。其次要整理好答題思路,不打草稿打腹稿,做到思路清晰、表達流暢。落筆時,要規范表達術語,清晰邏輯條理與縱列要點,做到有理有據。筆跡清楚、間隔有序、涂劃規范,提高卷面觀感與得分。落筆后,要學會檢查反芻,查漏補缺。
最后,希望小編整理的高考政治大題解題技巧對您有所幫助,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85194.html
相關閱讀:2016年1月5日時事政治(國內)
高三政治第一輪復習知識點總結:時代主題
高一政治知識點
高中政治知識點:國際組織概觀
高中政治巧記政治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