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是對我國目前經濟增長狀態的準確判斷,不僅要求我們要準確認識,還需要主動適應、積極引領。
認識、適應和引領新常態,是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的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不斷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穩步發展,就必須牢牢把握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這個大邏輯。
準確認識新常態
新常態是對發展階段的一個新的判斷。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提出,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這一重要表述,是中央領導首次以新常態描述中國經濟,體現了一種新常態思維。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系統闡述了新常態。12月5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也提出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這是中央首次在政治局會議層面提出新常態。12月9日召開的中央經濟會議,是對APEC會議上習總書記關于增速、結構和動力的闡述進一步的深化和系統化,是決策層對新常態最為完整和系統的解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分別從消費需求、 投資需求 、出口和國際收支、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生產要素相對優勢、市場競爭特點、資源環境約束、經濟風險積累與化解、資源配置模式及宏觀調控方式等九個方面的新變化提出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性特征。
這些趨勢性變化說明,當前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從這些趨勢性變化和特征可以推出四大轉變的結論:一是經濟增長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三是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與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四是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準確認識新常態,必須把握好這四大轉變。
主動適應新常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我們不僅要準確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更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主動適應新常態,就要進一步增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要拋棄舊的片面強調增長速度、過度依賴投資拉動和資源消耗的方式方法,對GDP增速的下降要有寬容度,徹底擺脫速度情結、換擋焦慮,保持平常心,要探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變化了的內涵和條件,改變經濟發展的方式和結構。
主動適應新常態,就要努力做到八個更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八個更加,即要更加注重滿足人民群眾需要,更加注重市場和消費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導社會預期,更加注重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更加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強教育和提升人力資本素質,更加注重建設生態文明,更加注重科技進步和全面創新。八個更加是判斷我們認識是否到位的基本標準,也是我們適應經濟新常態的重要基礎。
主動適應新常態,就要有對路的方法和得力的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加快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圍繞解決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推進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點、又有利于長遠制度安排的改革舉措,也要使改革的舉措有效轉化成發展動力。要自覺遵循新常態下經濟運行規律,堅決破除過去的路徑依賴、思維定勢和工作慣性,實現思想觀念上的新變化、工作思路上的新發展、工作路徑上的新突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96740.html
相關閱讀:高一政治知識點
高三政治第一輪復習知識點總結:時代主題
高中政治知識點:國際組織概觀
高中政治巧記政治常識
2016年1月5日時事政治(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