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意識的作用》是(人教版)普通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必修4《生活與哲學》第二單元第五課的第二框,共有三目,教學內容多,具有很強的思想理論性和探索實踐性。上好這堂課有利于引導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投身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
2、教學重難點:
(1)意識活動的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2)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3)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二、教學目標分析
1、與
識記 :意識的能動作用
理解: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運用:(1)談談人們為什么能夠正確地認識世界。
(2)分析人能夠在意識的指導下,通過實踐活動改造世界。
(3)列舉生活實例,說明如何才能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2、過程與
通過教學,逐步培養學生的辯證能力,引導既唯物又辯證的觀點和方法看待意識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能力和層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引導學生樹立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唯物主義世界觀。
(2)思考人們的各種創造性活動,深刻領會意識的能動作用。
(3)通過學習,領悟黨的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三、教學方法
1、運用主題教學模式、問題探究法和情景教學法。本課時主要分析"意識的特點,意識能動作用的表現,怎樣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等問題。通過搜集整理有關意識的作用的典型事例,展示社會生活、實踐中意識指導作用的成果,在具體的情景中引導學生進行哲學的思考,學習哲學分析問題的方法,體現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的新課程理念。
2、結合中國航天工業的最新成就、十七大報告精神和德化陶瓷經濟、旅游、社會協調發展的實例作為線索貫穿始終,將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資源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校本課程優勢,取材于生活,立意于運用。
3、 準備學習提綱,列舉社會生活中的多種現象和問題,在學生思考、歸納的基礎上,加以正確引導、釋疑解惑、點撥提高。
四、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搜集和整理"德化經濟、社會、文化協調發展"的有關,進行發布與點評。
2、在教師引導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自主、合作、探究、體驗學習活動的開展,閱讀教材并整理知識結構。
五、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搜集和整理"德化經濟、社會、文化協調發展"的有關資料
2、完成"學習提綱"中"自主學習探究"欄目。
情景導入,引出課題
中華民族是一個自強不息的民族,同時又是一個充滿夢想的民族!今天,我想帶領大家走進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夢--嫦娥奔月,而今,夢已成真。請大家欣賞"嫦娥一號奔月"的動畫(片斷),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思維著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而且最美的花朵在不斷地轉化成豐碩的果實。"曾經的夢想都成了光榮,光榮又孕育著新的夢想。從哲學的角度看說明了人的意識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設計意圖:開啟學生思維,進入課堂情境。)
講授新課,探究互動
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課堂探究一](閱讀教材P38馬克思的名言)
為什么說最蹩腳的建筑師也要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
最蹩腳的建筑師在建筑之前,在頭腦中形成了對建筑物的主觀構造,形成了計劃.草圖等,造出各種各樣的房子,他們活動是有目的性、計劃性、創造性、選擇性的活動。而最靈巧的蜜蜂筑巢表面上似乎有某種預定的目的、計劃,但實質上它們的操作純粹是無目的的本能的活動.它們的蜂房永遠是一種樣子。
馬克思的這段話說明了什么?
人的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又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設計意圖:根據教材提供的資源,學生合作交流,作出判斷,深入分析,使學生體會知識的生成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辯證。)
(1)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人們在反映客觀世界的時候,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動機,在實施行動之前要預先制定藍圖、目標、行動方式和行動步驟等,這與動物純粹無目的的本能的活動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2) 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并不是客觀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當人們的實踐活動需要時,人們才會去主動地反映它。
為什么說意識活動的主動創造性是人能夠認識世界的重要條件(根本原因)?
人的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它不僅能夠"復制"當前的對象,而且能夠追溯過去、推測未來,能夠創造一個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辨析:人類不能窮盡對世界的認識,因此,世界是不可知的。
--"可笑的預言",學生通過對資料的分析和思考,明確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的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
(3)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的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
[課堂探究二]
月球是人類探索太空的起點。"中國探月計劃"一期工程繞月飛行已經成為現實。"嫦娥一號"搭載著六種儀器在月球上進行多項科學探測,使我們能夠更準確地認識月球和進行科學研究。"中國探月計劃"的二期工程、三期工程也在有條不紊地按計劃進行。
科學家們為什么能夠提出"中國探月計劃"?
因為人的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又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深化拓展,理論延伸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提出"科學發展觀"這一科學理論?
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
--摘自十七大報告
我們認識了世界后,我們的意識是否就完成任務了呢?
2、 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過渡:人能夠通過生產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可以生產出新的產品,可以變廢為寶,可以模仿人腦制造出。動物能嗎?為什么?
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意識在人類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是怎樣發揮作用的?)
人們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即通過實踐把意識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沒有人的參與永遠也不可能出現的東西。
理解"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應注意以下兩點:
①意識不能直接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而是通過指導人們實踐才能引起物質形態的變化。
②正確的意識指導實踐促進事物的發展,使人們的實踐活動獲得;錯誤的意識指導實踐阻礙事物的發展,使人們的實踐活遭到失敗。
[課堂探究三]
月球是人類探索太空的起點。"中國探月計劃"一期工程繞月飛行由計劃變為現實,"嫦娥奔月"夢想成真。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請你從意識的作用角度說說"嫦娥奔月"是如何由夢想變為現實的嗎?
(通過引入課題情境的再利用,引導學生正確分析"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的結論,并能結合實際說明,培養學生的哲學思維方法。)
3、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
意識活動依賴于人體的生理過程;意識活動對生理過程又具有反作用。
[互動探究] 交流你我的體驗
一個乞丐來到一家門口,向一位大嫂乞討。這個乞丐太可憐了,他的右手連同整條手臂斷掉了,空空的袖子隨風晃蕩著,讓人看了非常難受。
大嫂指著門前的一堆磚對乞丐說:"你幫我把這堆 磚搬到屋后去吧。"乞丐生氣地說:"我只有一只手,你還忍心讓我搬磚。不愿意給就不給,何必刁難我?"這位大嫂聽了并沒有生氣,而是彎下身子搬起磚來,她故意把一只手插進褲袋里,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回來說:"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為什么不能干呢?"乞丐怔住了,過了一會兒,終于彎下身子,用他唯一的一只手搬起磚來,一次只能搬兩塊,整整搬了兩個小時,才把磚搬完。大嫂遞給他一條雪白的毛巾讓他擦拭汗水,又給了他二十元。乞丐接過錢說:"謝謝你,我永遠不會忘記你的。"
幾年之后,一位老板模樣的人來到了這位大嫂的門前。這個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邊的袖子隨著風兒一蕩一蕩的……
(1)大嫂對乞丐缺乏同情心嗎?你準備怎樣幫助一個人?
(2)從哲學上看,人最寶貴的東西是什么?對你有什么啟示?
(1)斷臂乞丐的困境更多地可能與他斷臂有關。他的謀生能力有了困難重重,但并不意味著完全喪失了一切,他還有一只能勞動的手臂,他更應該有自信自尊自強自主的精神。大嫂并不缺乏同情心,她的施舍是高貴的,是為了樹立他的信心,不要在生活面前倒下!幫助人的同時也在人格上給予別人應有的尊重,這是一種真正的愛心。所以,幫助人"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更有意義。
(2)意識具有能動性。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這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之所在。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
(聯系自身生活中的具體事例,通過學習和分析,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能夠樹立正確的思想觀點,能夠正確認識意識的作用,發揮意識調節和控制方面的積極作用,確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比較] 陸游和毛澤東的《詠梅》詩
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
陸游和毛澤東的《詠梅》詩帶給我們完全不同的人生感受。因此,有人說:"精神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精神是萬萬不能的。"精神對人的和行為具有極大的影響。當然,不是所有的實踐都能取得成功,所以精神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正確的意識指導的實踐,也不會取得成功,因此沒有精神又是萬萬不能的。
(此設計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理解精神的作用,用既唯物又辯證的觀點和方法分析和看待精神在學習和生活、中的作用。)
[學生歸納] 閱讀教材和相關資料,整合文本,生成知識。
意識的能動作用
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3、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
歸納總結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
拓展延伸,理論升華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十七大報告主題
運用今天所學的哲學知識分析,為什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意識的作用"的理解有新的提升,進一步體現思想政治課的時代性、科學性。)
生生互動,規劃人生
現階段(今后)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思考:做這件事需要具備什么條件?我具備做這件事的條件嗎?
父母的期望呢?你能否達到父母對你的期望?
如何才能使父母的期望與你的愿望及你的實際情況盡可能一致,從而實現你的愿望?
學生思考后,總結出正確的工作方法--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4、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1)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內涵。
其內涵帶領學生閱讀課本之后,讓學生談理解,稍加引導和點撥,使學生初步理解即可,不作深入理解。
(2)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要求。
理解如何才能做到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鼓勵學生聯系本地實際,身邊的事例進行討論分析。)
(3)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地位。
[課堂探究四]
播放影音資料片斷--德化經濟、社會、生態和諧發展
(1)德化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成就說明了什么哲理?
(2)運用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原則,分析我縣是怎樣做到陶瓷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的?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深化運用課堂生成的知識,提升學生學習能力。讓事實說話,使學生深刻領會到:學習哲學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學會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就是正確認識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基本工作方法。)
小結:我們應怎樣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
正確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規律性,以此作為行動的依據。
A、 正確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要求我們不斷解放思想,與日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B、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統一起來,把革命熱情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
誦唱校歌,放飛希望
《鳳凰山下鳳凰飛》
啊--
是什么,給了我們金色的希望,
是你那灼熱,灼熱的目光,
是什么,給了我們無盡的溫暖,
是你那寬廣,寬廣的胸膛。
啊--鳳凰山,啊--鳳凰飛,
啊--書聲瑯瑯,?水流香,
百年古松,記載著你的輝煌,
瓷都的榮耀,總在心中激蕩。
我們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吮吸著智慧的瓊漿,智慧的瓊漿,
我們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吮吸著智慧的瓊漿。
啊--
是什么,給了我們青春的力量,
是你那深遂,深遂的思想,
是什么,給了我們騰飛的翅膀,
是你那高遠,高遠的志向。
啊--鳳凰山,啊--鳳凰飛,
啊--春風陣陣,鳳鳴朝陽,
滿園桃李,仰望著你的笑臉,
時代的旗幟,總在心中飄揚。
我們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翱翔在科學的藍天,科學的藍天,
我們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翱翔在科學的藍天。
翱翔在科學的藍--天。
課后作業:研究性學習課題
播放影音資料片斷:德化風景美如畫
調查了解德化豐富的旅游資源,并根據這些情況擬定一份打響德化旅游品牌、開展特色旅游的發展規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3208.html
相關閱讀:高中政治知識點:國際組織概觀
高三政治第一輪復習知識點總結:時代主題
高一政治知識點
2016年1月5日時事政治(國內)
高中政治巧記政治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