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歷史的選擇 教案設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政治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導入 新課:

提問:為什么在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是行不通的?

鴉片戰爭后,無數仁人志士西方學習,試圖找到救國圖強的道路,但都沒有成功,歷史證明在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是行不通的。那么怎么才能使中國獲得獨立和民主,變得富強起來呢?正當中國的先進分子為解決這一問題在艱難地探求新的出路時,俄國發生了一件震憾世界的大事,這就是十月革命的勝利。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中國人民從此選擇了一條什么樣的革命道路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了解的內容。

講授新課:

二、歷史的選擇

1. 日出東方

(1)十月革命的影響

1917年11月(俄歷10月)7日,俄國人民在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從而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開辟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新時代。十月革命使中國產生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李大釗是在中國大地上舉起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旗幟的第一人。

1913年東渡日本,讀大學期間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

1916年回國后,積極參與正在興起的新文化運動。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

1918年,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這時他毅然轉到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上,首先揭出馬克思主義的旗幟,大力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學說,

1919年元旦發表的《新紀元》一文中,他進一步指出,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它將帶來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中國人民應該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他預言,十月革命所掀起的潮流是不可阻當的。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十月革命以前,中國人曾通過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謀求中國的富強,但由于缺乏先進的理論為指導,再加上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聯合扼殺,所以都歸失敗。而十月革命的勝利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使中國人民獲得了最銳利的思想武器和找到了前進的方向,那么誰能承擔起領導中國革命的重任呢?

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失敗說明,中國資產階級由于其天生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沒有能力承擔起領導中國革命的重任,這個任務歷史地落在了無產階級身上。

(2)1919年的五四運動,拉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

1919年1月,美、英、法、意、日等27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中國政府派代表出席會議,并提出廢除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取消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收回山東主權等正當要求,遭到帝國主義的拒絕。4月底,會議順從了日本的要求,決定把戰前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交給日本,而北洋軍閥控制的中國政府竟準備在和約上簽字。消息傳出,舉國憤怒。1919年5月在北京爆發了以學生斗爭為先導的反帝愛國運動。學生的運動遭到軍警的馬隊沖擊。北京政府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國各界人士的憤慨。上海6萬多工人在5日自動舉行罷工,支持學生的反帝愛國斗爭。后來其他城市的工人也進行了罷工。中國政府代表終于沒有出席巴黎和約的簽字儀式。五四運動,是一場全國范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標志著中國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換,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準備。

(3)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目煥然一新

1920年初,李大釗和陳獨秀等人開始醞釀建黨的問題。在法國留學的蔡和森則明確提出應該建立中國共產黨。在共產國際代表的幫助下,上海、北京、武漢、廣州、長沙、濟南等地的先進知識分子,建立了黨的早期組織。在法國和日本留學的青年學生,也成立了黨的早期組織。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參加會議的各地代表有: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毛澤東、何叔衡、王盡美、鄧恩銘、陳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陳公博,包惠僧受陳獨秀派遣參加了會議。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科爾斯基列席了會議。在會議進行過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闖進了會場,會議被迫中斷。于是,最后一天的會議,便轉到了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艇上舉行。經過討論,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并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

黨的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將肩負起怎樣的歷史使命呢?

(4)偉大使命

領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使命。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進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

2. 開天辟地

(1) 中國共產黨開辟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在黨的領導下在城市舉行了多次起義和罷工,給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派以沉重打擊,掀起了多次革命高潮。但在當時,反革命的勢力遠遠超過了革命的力量,大革命失敗了。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及時分析了當時中國的特殊國情。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在這里,農民占了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他們是封建勢力的主要壓榨對象和帝國主義的主要掠奪對象,因而他們也就是反帝反封建主義的民主革命的主力軍,因此廣大農民所在的農村,也就成為中國民主革命走向勝利的主要戰略基地。

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和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創立、發展,正確反映了中國革命和中國戰爭的規律,為中國革命的發展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是中國從失敗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點。工農武裝割據,成為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革命新道路的主要內容。從此,中國革命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道路。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

請同學閱讀教材第42頁中間小字,回答問題:

為什么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是哪兩步?

新民主主義革命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別是什么?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首先完成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然后才能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區別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標志是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問題。)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是異常艱難和曲折的

第一次國內戰爭(北伐戰爭)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中國人民在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的合作領導下,為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推翻北洋軍伐的統治而進行的革命戰爭

第二次國內戰爭(土地革命)1927年8至1937年7月,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人民為反對國民黨蔣介石的集團統治,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農民主政權而進行的戰爭

抗日戰爭(19371945)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19451950)

(4)194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啟了新的歷史紀元

插圖: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結束和社會性主義革命的開始。

提問:新民主義義革命完成后,為什么必然要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兩者的聯系

由此可見新民主義革命走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是歷史的必然,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是社會主義革命

(5)新民主義革命走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是歷史的必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53370.html

相關閱讀:2016年1月5日時事政治(國內)
高三政治第一輪復習知識點總結:時代主題
高中政治知識點:國際組織概觀
高一政治知識點
高中政治巧記政治常識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