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實用類文本(18分)《“六朝人物”張中行》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記敘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實用類文本 (18分) 六朝人物張中行 謝志浩 1909,張中行先生出生于河北香河。1931,通縣師范學校畢業后,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自由的學術空氣在三十代初期的北平隨風飄散。當 實用類文本(18分)
“六朝人物”張中行
謝志浩
1909,張中行先生出生于河北香河。1931,通縣師范學校畢業后,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自由的學術空氣在三十代初期的北平隨風飄散。當時東北已淪陷,學生運動風起云涌。做學問還是搞政治,不可能不縈繞在學子們的心頭。在胡適、錢穆、陳寅恪、傅斯、昊宓、梁思成等學術名流的支撐下,盡管政治已進校園,但學府的生態和心態依然存在底線的從容。張中行那一代讀書人,耳濡目染,有著自由的呼吸,經過慎思明辨,然后有所確信,最后直道而行。危城北平,還是能夠安放得下一張平靜的書桌。這一點,對理解像張中行輩分的學者,是很關鍵的。
張先生一輩子本本分分,兢兢業業。大學畢業后,他在天津、保定、北平當過多的中學老師。1949,被分配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將后半生完全奉獻于此。文革結束之后,老先生看到了中國社會的真正希望,所以他像出土文物一樣,開始了自己輝煌的夕陽紅。
那個時代的《讀書》,因為有馮亦代、黃裳、金克木、張中行這樣的老先生做臺柱子,所以既有趣,又好玩。張先生穿越時光隧道,圍繞北大教授,展開記憶。妙趣橫生的人物,飄逸瀟灑的歲月,把讀者帶回到上個世紀三十代,也給了讀者無窮的力量。難怪洪于城在《當代文學史》中,特別推崇他的散文,認為有大家風范。
長期的動蕩生活,使得具有佛學修養的老先生,更多地想在困難的環境中,尋找一點人生的樂趣。1997,88歲退休回家后,跟隨女兒住在燕園,與季羨林、鄧廣銘、金克木相過從,被坊間譽為“燕園四老”。這幾位老哥,真是老頑童,居然合作研究起八股文。張先生還研究“文言與白話”“佛教與中國文學”。這些東西,可不是一般的教授說干就能干得了的。
先生還支持過河北的一張語文報紙。主持報紙事務的趙曉龍先生與我友善,給我說過老先生的趣事。曉龍兄到北京辦事,看望先生,在紅樓附近的酒館小酌。花生米一碟,二鍋頭一小瓶,簡簡單單,情趣盎然。先生還提議,和曉龍一起前往正定訪古,在86歲高齡,回鄉訪古,憑吊古跡,發思古之幽情,可謂殊勝因緣,堪稱文壇佳話。
民國時期,軍閥割據,黨派紛爭,內憂外患,兵連禍結,很不太平。但短短三十八恍惚間,讓人覺得和六朝特別接近,有些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風格,產生了不少具有魏晉風度的人物。如今,金克木、張中行、季羨林都已化作云煙。六朝人物,真是越來越稀罕了。
(選自《那些有傷的讀書人》,有刪改)
15.“危城北平,還是能夠安放得下一張平靜的書桌。”這句話如何理解?(6分)
16.根據文意,概括張中行先生“夕陽紅”的具體表現。(6分)
17.作者稱張中行先生為“六朝人物”的理由是什么?(6分)
現代文閱讀:實用類文本(18分)
15.(6分)①東北已經淪陷,學生運動風起云涌,北平局勢緊張;②北平學術自由,學府的生態和心態依然存在底線的從容;③學府的生態和大師們的心態真正影響了張中行,使他放棄搞政治,選擇做學問。
評分建議:每點2分。
16.(6分)①支持教育事業: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兢兢業業,支持語文報紙;②散文創作成果豐碩:為<讀書》撰稿,有大師風范,給讀者力量;③學術研究精深:研究八股文、文言文與白話、佛教與中國文學等;④回鄉訪古:憑吊古跡,發思古之幽情。
評分建議:每點2分,答對三點即可。
17.(6分)①在生活的時代上,民國時期與六朝時代都處于動亂的時代;②在學術研究上,都有文藝復興、思想啟蒙的風格;③在生活情趣上,都處事淡泊樂觀,忘懷得失;④在人格操守上,都慎思明辨,有所確信,直道而行。
評分建議:每點2分,答對三點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58359.html

相關閱讀:《我的鄰居吳冠中》閱讀
《八月十日燈下所記》閱讀答案及評分標準
《霍達:社會的良心,時代的秘書》閱讀答案
《撿硬幣的男孩》閱讀答案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傳說……》閱讀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