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與消費
1.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含義及重要意義?
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對人民生活安定、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對世界金融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價值規律:
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是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
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則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3.影響價格的因素:
(1)供求影響價格;
(2)價值決定價格。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4.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
(1)調節產量;
(2)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這些影響是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重要體現。)
5.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
(1)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居民的當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費的總量就越大;
(2)居民消費水平也受未來預期收入的影響。
(3)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聯系。
(4)物價的變動會影響人們的購買能力。
(5)消費心理和消費觀念
6.從影響消費的因素角度分析如何提高居民消費水平:
(1)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要提高居民消費水平,必須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
(2)居民消費水平也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梢酝ㄟ^增加和促進就業、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以提高居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
(3)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聯系,因此國家應該完善分配制度,制定公平合理的分配政策,縮小收入差距,努力實現共同富裕;
(4)物價總水平也會影響消費。國家應該加強宏觀調控,抑制通貨膨脹,穩定物價。
7.消費心理及消費觀念:
(1)從眾心理、求異心理、攀比心理、求實心理。
(2)正確的消費觀念: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8.正確的金錢觀:
(1)要取之有道;(2)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二.生產、勞動與經營
1.生產決定消費
(1)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方式、質量和水平
(2)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2.消費反作用生產
(1)消費是生產的目的,消費使生產得以真正地完成
(2)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節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
(3)消費是生產的動力。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會帶動一個產業甚至幾個相關產業的出現和成長
(4)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能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3.如何大力發展生產力
(1)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2)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3)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
(4)加快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
4.國有經濟的地位
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它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這一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即體現在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平穩運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的能力上。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
5.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必然性:
①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②實踐證明它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作用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各種非公有制經濟在支撐經濟增長、促進創新、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7.企業經營成功的因素
(1)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只有這樣才能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2)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3)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
(4)運用好兼并、破產和聯合等手段,擴大優勢企業規模,增強企業實力和競爭力。
(5)其他措施:進行公司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組織機構;提高經營者和勞動者的素質;等。
8.企業兼并的意義:
擴大企業規模,增強優勢企業的實力,以優帶劣,把劣勢轉化為優勢,提高企業和整個社會的資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9.就業的意義:
就業是民生之本,對整個社會生產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就業使得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相結合,生產出社會所需要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勞動者通過就業取得報酬,從而獲得生活來源,是社會勞動力能夠不斷在生產;勞動者的就業,有利于其實現自身價值,豐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10.如何解決就業問題:
政府:①大力發展生產力,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②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制定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
勞動者:①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自主擇業觀、競爭就業觀、職業平等觀、多種方式就業觀);
②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努力擴大就業。
11.勞動者維權:
①自覺履行勞動義務是勞動者維權的基礎;
②依法簽訂規范的勞動合同是勞動者維權的依據;
③勞動者要增強自己的法律意識和權利意識,但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時,以合法的手段、法定程序維護權益;
④增強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通過投訴、協商、申請調解、申請仲裁、向法院起訴的途徑維權。
三.收入與分配
1.為什么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
(1)實行按勞分配,是由我國現實的經濟條件決定的:①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②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③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2)實行按勞分配,有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從而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
(3)公有制在國民經濟中占主體地位,決定了按勞分配在我國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體地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789320.html
相關閱讀:2016年1月5日時事政治(國內)
高三政治第一輪復習知識點總結:時代主題
高中政治巧記政治常識
高一政治知識點
高中政治知識點:國際組織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