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高考中很重要的一項,所以高中生在答高考語文時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讓我們在語文上有不錯的發揮,這樣有利于我們下面的考試,所以我們在平時就應該不斷積累、將強訓練。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一篇《高考語文成語怎樣復習?》,幫助大家在高中學好語文。
一、熟悉歷年高考中出現過的成語。
高考命題應該說是比較科學的,因此作為教師或者學生,對每一年的試題尤其是近幾年的試題應該認真地去研究,無論是選句還是設題,這樣,復習時可以有的放矢,對高考的幫助較大,F將一些高考出現過的成語列舉于下。
光怪陸離 雨后春筍 有口皆碑 偃旗息鼓
安步當車 頤指氣使 車水馬龍 蓬蓽生輝
汗牛充棟 淋漓盡致 洗心革面 左右逢源
從歷年高考的情況來看,試題中出現的成語除個別(如“美輪美奐”、“不孚眾望”等)較生僻外,絕大部分是在報紙雜志上經常出現而容易用錯的成語。所以,我們在進行成語復習時,不能見難就鉆,而應當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見而易錯的成語,這樣才會取得比較好的復習效果。
二、例舉常見且易錯的成語。
我國的成語浩如煙海,要一個中學生全部掌握,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應把重點放在常見且易錯的成語上。如:
1、不足為訓:不能當作范例或法則。
2、差強人意: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
3、慘淡經營:煞費心思,著意布置、謀劃和管理某項事業。
4、側目而視:斜著眼睛看人。形容畏懼、憎恨或鄙視的樣子。
5、登堂入室:登上廳堂,又進入內室。比喻學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學藝深得師傳。
6、改弦更張:弦的松緊與調的高低不合,應收緊或放松,使聲音和諧。引申為改革變更。
7、耿耿于懷:對所經歷的事持有看法,不能忘卻,牽掛心懷。
8、起死回生:救活垂危的人。形容醫術高明。
9、苦心孤詣:用心良苦,造詣極深。用以稱許刻苦鉆研學問、創造業績為他人所不及者。
10、身臨其境:親自到某個地方,應與“設身處地”相區別。
11、文不加點:寫文章不用涂改就很快寫成。形容文思敏捷。
12、首當其沖:首先受到攻擊,首先遭遇災難。
13、嘆為觀止:贊嘆觀賞的對象精妙之極、完美之至。
14、兩小無猜:指幼年男女天真無邪,相處融洽。
15、目無全牛:古代有個殺牛的人最初殺牛,眼睛所看見的是整個的牛(“全!),三年之后,技藝大進,動刀時只看到皮骨的間隙,而看不到全牛。后因以“目無全!北扔骷妓嚲考兪。典出《莊子·養生主》。
16、緊鑼密鼓:多比喻公開活動前的緊張的輿論準備。
17、明日黃花:指過了重陽賞菊日的菊花,比喻一旦事過境遷,則徒然感慨。
18、禍起蕭墻:禍亂產生于家中,比喻災禍、變亂皆由內部原因所致。
19、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麗或景物非常優美。
20、有條不紊:形容做事、說話有條有理,絲毫不亂。
這里所舉的成語,僅是常用成語的一小部分,但這些成語確是我們平時容易錯的,而又是各類模擬試卷中經常出現的。
三、歸納解答成語題的幾個注意點。
1、吃透詞義。
成語的含義不是它所構成的單個詞語簡單疊加組合,而是在構成成分提供的事件背景基礎上,通過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來的,切不可望文生義。如:
例1、葉圣陶先生說,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這次去蘇州游覽了幾個園林,果然覺得名正言順。
例2、告別時,他非要送我幾件高檔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例1中“名正言順”的意思是名義正當,道理也講得通。后指做事理由正當而充分,含有理直氣壯的意思。句中誤解為說法與實際情況相符。例2中“大方”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見識廣博或學有專長的人。句中把“大方”誤解為不吝嗇。
2、褒貶誤用。
大多數成語含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并隨著語言環境的不同,詞的感情色彩也會隨之變化,有時候,由于對一些成語褒貶不辨,從而導致誤用。如:
例3、魯迅先生對于友人,尤其對于青年,愛護無所不至,不但盡心竭力,還常主動幫忙。
例4、現實中,有許多身居要職,卻胸無城府,思想頑固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撓改革。
例3中的“無所不至”意思是沒有達不到的地方,F多形容壞人到處干壞事或所有的壞事都做到了。貶義。例4中的“城府”是指城市和官府,比喻待人處事的心機。整個詞語的意思是指為人坦率真誠,不用心機。褒義。
3、辨清對象。
成語因其詞義有所側重,這便確定了該詞語的大致適用對象范圍。如果對成語所表達的習慣對象或范圍缺乏了解,便會使陳述和被陳述之間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如:
例5、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那種不扎扎實實地學好基礎知識就急于做高難度題的喧賓奪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例6、小羅看好了那件款式新穎的運動服,可惜帶的錢不夠,只好忍痛割愛。
點擊查看:高中語文基礎知識及復習資料
例5中“喧賓奪主”比喻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來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而句中的基礎知識與難題無主客之分。例6中“忍痛割愛”的意思是忍痛把自己心愛的東西交給別人。作為商品的運動服本不屬于自己所有,因無錢而不買自己喜歡的商品不能叫“忍痛割愛”。
4、刪除贅余。
雖然成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準確的,但還要防止與句中其他詞語意義重復。如:
例7、一個讓人看不懂的店名,能招徠顧客嗎?其實,只能讓人貽笑大方。
例8、當時那激動人心的場面至今還記憶猶新。
例7中“大方”是指某種專長的人。整個詞語的意思是被內行的人笑話,前面不能再加“讓人”。例8中“記憶猶新”的意思是過去的事,至今還記得清楚,就像新近發生的一樣。前面不能再用“還”。
5、前后矛盾。
成語在句中意思盡管準確,還應注意它和其他詞語是否矛盾。如:
例9、最近到沿海地區,雖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變化,卻給我留下極深刻的印象。
例10、開始,人家送禮他都不收,時間長了,他就認為是小事一樁,犯不著太認真,也就不以為然了。
例9中“浮光掠影”的意思是比喻觀察不細致,學習不深入,印象不深刻!案」饴佑啊迸c“極深刻的印象”矛盾。例10中“不以為然”意思是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說話者要表達的意思是“不認為錯”,可用“不以為非”。
6、搭配不當。
有些成語由于詞性的限制,要注意它的用法。如:
例11、我們都司空見慣了那種“違者罰款”的告示牌。
例12、這里藥鋪良好的水土條件,又有一個團結向上的領導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樂業。
例11中“司空見慣”的意思是形容經常看到,不足為奇的事物。后面不能帶賓語。而例12中的“安居樂業”的意思是安心地住在那兒,喜愛自己的職業。只能說“人民安居樂業”,不能說“生活安居樂業”。
7、相信本義。
不少成語的詞義后來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義偶爾還會出現,當一個成語重新回到本義時,我們不能輕易認為它用錯了。如:
例13、每當夜幕降臨,飯店里燈紅酒綠,熱鬧非凡。(1992年高考題)
例14、我很胖,可是這位老護士很快就選準了一條血管,一針見血,我很佩服。
例13中的“燈紅酒綠”用在“飯店”之后,本義便“復活”了,不再有貶義。因而使用是正確的。例14中“一針見血”通常是比喻說話、寫文章言辭直截、簡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義是一針就見到血,形容醫務人員技術熟練。這里正好適合使用本義。當然是正確的了。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高考語文成語怎樣復習?》,希望大家在平時的考試中就加以訓練,這樣我們在高考中就會比較從容了,祝大家成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865013.html
相關閱讀:中國古典戲劇知識
2013年高考語文知識點易錯分析:實詞色彩不當
培養語感,促進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
古詩音樂描寫藝術欣賞
語文試題中最易失分的七個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