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淺談中學生學習化學的難度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在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發現有很多學生反映化學是難學的學科。經過調查顯示,在化學成績不佳的班級里面,有60.4%的學生認為化學難學,其中有24.5%的學生因化學難學而“失去學習化學的興趣”,有19.8%的學生因化學難學而產生“厭學”。這一結果令我們感覺沉重,研究發現,教師在學生學習化學的難度上如果處理不好,很可能成為學生學習的分化點。形成化學學習難度既有客觀因素又有主觀因素,教師應該在這許多的因素中研究學生在學習化學中形成學習困難的程度及成因,尋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從根本上減輕學生學習的難度,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和興趣,提高化學學習質量。


一、化學學科本身難度


         化學中概念和理論很多,概念和理論具有較強的概念性和抽象性,理論知識比較抽象和深奧,頭緒繁雜,學生從感知概念到形成概念,在認識過程中逐步深化,容易導致認識的無序和不穩定。有些概念和理論還需要學生有較好的數學、物理基礎和實驗技能,這進一步加重了學習的難度。與其他學科相比,化學學科知識最大的劣勢在于知識體系不夠完美,顯得分散、零碎,往往是用這種理論解釋這種現象,另一種相似的現象就必須用完全不同的另一種理論來解釋。俗話說“化學是理科中的文科”,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很多。許多概念、理論的文字表達過于抽象、晦澀而遠離實質。


         化學學科中,符號表示多,經常需要理解、書寫化學方程式等等,需要將潛在的信息涵義變為具體的符號形式,運用化學符號來表示化學事物、把化學符號作為思維運算的的工具和媒介。學生在認知的過程中面臨著一個現象后面跟著一大堆化學符號,以及用這些符號和文字所做的結論的局面。這樣的知識集合對已經熟練掌握了的教師而言當然不難,但在學生的認知過程中,在大量的符號、文字、諸多“峰回路轉”式難題的多重困擾下,難度是不言而喻的。


二、化學教材內容本身形成的難度


        學習化學應該掌握一定的方法,解決化學問題需要掌握其解題方法與技巧,但是現行的教材中并沒有具體體現,例題和方法很少。教材的這種編寫是不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的,學生做習題或考試時,因缺乏方法指導和例題啟示,導致解題的預備知識和鋪墊不足,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礙,從而增加了解題的難度。一方面教材中單一的題型和測試目標限制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另一方面各類考試設計一些開放題與實踐題,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樣的習題具有較大的開放度,要求學生能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地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長期進行單一的、底層次的、理想化的習題訓練,在考試時面對新的題型會感到束手無策。


        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正成為當前中學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旋律。在新舊教材的傳遞過程中,因為諸多配套措施和教師的原有經驗不能很好很快的適應,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就會讓學生產生難度。新課程新教材知識內容的跳躍性大,對學科的綜合要求很高,學科的知識點多,但在綜合過程中一旦由于知識內容的跳躍性大,許多知識點在銜接上就會有疏漏,造成知識鏈接上的“脫鏈”。而且新教材的教學目標與習題作業不十分配套,由于新課程在教材結構體系和知識能力要求上出現新的變化,新教材中的新習題作業出現與新教材目標和內容要求不一致、不配套,讓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把握出現偏差。摸著石頭過河教師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對知識內容的深淺和寬廣的把握缺乏經驗,處理教學內容時困難重重,力不從心。因此在教師困難的教學下,學生出現學習不適應,也會感到困難。


三、教師人為造成的難度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因為種種原因造成學生學習化學的難度。在教學中難點集中,不注重講述的通俗性,教材處理不當,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把新課當做復習課處理,講述新課的過程中知識點講的過多、過深,這勢必造成學生學習負擔過重。把各種考試中的信息遷徙題中所涉及的知識點當做學生必須掌握的納入視線,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在現行高考制度幾乎是“一考定終生”的重壓下,任意增加訓練難度。
化學的知識點非常多和細,容易造成在里面打轉的怪圈。比如:鹽酸是不是電解質、纖維素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水和重水組成的物質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這些問題的討論和深究,這種“孔乙己”式的教學,導致的結果是:學生的學習負擔加重,知識面窄,只會死讀書……在其中有限的知識范圍打轉,卻不會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造成了思維的僵化,在這樣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習慣于全盤接受和死記硬背,沒有進行有創造性的思維訓練,在碰到實際問題或者是考試中的信息遷徙題時往往無從著手。


         而且現在正值新教材開始使用,新課標全面實施,高考改革正在進行,很多情況正在發生變化。新教材增加了許多內容,我們老師卻習慣于“教教材”,圍繞教材每一個細節問題進行“挖掘式”教學,結果導致教學內容多、課時不足。用傳統的方法來處理新課程,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只得加快課堂教學節奏,留給學生思考和感悟的時間很少。課標意識淡薄,對課程標準理解不透徹。由于對所教內容深度和廣度把握不好,擔心學生在高考中吃虧,因此,許多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自覺地加大了教學難度。教師對新課程實施智慧欠缺,對生成性問題處理不當,在新課程探究活動中,生成性問題增多。像教師對課堂中的知識內容的傳授講解相對容易把握,而對學生接受程度的不可預知的生成性問題就非常多,一節課中教師如果對這些問題處理不當,就會影響該節課教學任務的完成。為了追求“到位”的實效,漠視該模塊內容在教材整體體系中的縱向遞進關系,無視新課標中該模塊內容的功能與作用定位,造成自己“困難地教”與學生“困難地學”。


         除了在以上分析了這許多的主客觀條件外,還有學生的自身思維方式、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學習興趣等方面的因素。作為教師,應該從自身教學的方面加以改進,降低學生學習化學時的難度,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措施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讓學習困難的學生產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學中時時注意“溫故而知新”,降低新課的起點;在課堂上注意安排適當的練習,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應用和記憶、理解;經常進行對比小節,幫助學生把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當學生在化學學習中感到困難時,教師不僅僅只從教材、學生方面去尋找客觀原因,更要從自身的教案設計、教法選擇、教學觀念等方面找到解決學生學習困難根本的有效的方法。作為教師,應該注意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主動了解學生學習中的困難及產生學習難度、形成障礙的原因,幫助學生克服各種思維障礙、心理障礙、和情感障礙。針對各種不同的“問題”學生、“困難”學生采用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教學中應注意運用分散難度、設置階梯、逐步推進、由淺入深的原則,從學生心理上“降難”,從根本上化難為易,才能真正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雙峰 理論與實踐間落差問題初探 廣東深圳 中學化學參考,2006,(8):18~19
2、尹小東 課堂教學中如何促進差生轉化 西藏林芝 化學教學,2006,(7):24~25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959477.html

相關閱讀:不要讓高考倒計時牌打亂了考生的心態
高中學習計劃早制定
高一年級化學選修四知識點
我國生物無機化學的發展
學年度高考化學答題技巧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