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禍從天降
清朝末年,民間約定俗成,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這年的大年初二,悶丫娘一大早就往村口走去,打算接閨女悶丫回娘家。
一想到閨女,悶丫娘的心里就堵得慌。悶丫去年出嫁,嫁給了鎮上的李家。這李家倒是個富戶,開著一家鹵菜館,生意紅火,家里青磚房院、高騾大馬,該有的都有,可關鍵是不該有的也有,這李家有著一個“活夜叉”。
活夜叉是悶丫的大姑子,她為人又刁又狠,人們背地里就給她起了這么個外號。早幾年她嫁過人,嫁過去后因為她性子潑,三天吵兩天鬧,把家里攪得狼煙四起,害得她男人得了氣鼓病,時間不長就死了;钜共姹黄牌艛f回了娘家,不但沒收斂,反而活得更肆意了。悶丫過門后,活夜叉算是瞄上了準兒,想盡法子欺負她,挑撥兄弟三天兩頭打媳婦。性子綿軟的悶丫整天過得提心吊膽。
兩個月前,悶丫生了個閨女,悶丫娘去探望月子,只坐了一會兒,活夜叉就灌了她滿耳朵的風涼話,說什么敗興人、不是旺夫的命,頭胎生丫頭,好谷子都填了糞坑……氣得悶丫娘飯都沒吃一口就走了。
悶丫娘想著閨女,不覺已到了村口。此時村口聚集了不少鄉親,有人一見悶丫娘過來,便喊道:“悶丫娘,咱村就數悶丫的婆家富,我們今天可要搶你家的‘回娘饃’吃個夠。”
悶丫娘聽了,忙笑瞇瞇地接話:“好,好,吃‘回娘饃’,福財雙得!”
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這是當地的一個風俗,大年初二,回娘家的閨女都要給娘家送“回娘饃”。這“回娘饃”可不是一般的白面饃,做“回娘饃”,要用上等的新麥子磨面,再用極細的籮篩過三遍,直到篩出來的面粉細得喘口大氣都能吹散。然后打甜井的水來和面,面和好后經過三揉三搓,醒發成筋力十足的面團,再揉成又圓又光的生坯,燒起旺火蒸。饃蒸好了,屋里院外都彌漫著清甜的麥香。這饃咬上一口,不軟不硬,滿口甘美。因為“回娘饃”形狀圓圓的,象征著團團圓圓的福氣,又因它是發制出來的面食,帶著來年“發”的彩頭,人們圖這個吉利,初二一早就迎在村口,搶吃各家閨女帶來的“回娘饃”。
這時,從村外遠遠地來了一輛馬車,有人喊了一聲:“有閨女回村了!”人們忙一齊朝村外看去,就見馬車越來越近,這輛馬車挺神氣,高大的棗紅馬拉車,車上還搭著藍布圍幔,不用說,準是個富裕人家。
有人就說:“悶丫娘,準是你家悶丫來了,別家誰能套這樣的車?”悶丫娘聞聽,趕緊往前湊。馬車到了跟前,果然,從車上跳下了悶丫的丈夫李友二。他個子不高,粗粗壯壯的,此時他站在眾人面前,不知怎的竟有些手足無措。他不自然地沖著悶丫娘低低喊了聲“娘”,便不做聲了。
鄉親們都樂了,他們覺得這是姑爺靦腆,有人就沖著馬車里喊:“悶丫,快把‘回娘饃’拿出來。”話音剛落,車簾里果然遞出個挎籃。有個鄉親手快,一把接過來,掀開蓋布就要拿饃,可這拿饃的手剛伸到一半就停住了,大伙直愣愣地盯著挎籃里邊,都是一臉驚恐——只見挎籃里躺著幾個蔫蔫癟癟、半生不熟的“回娘饃”,樣子難看不說,更讓人?得慌的是,每個“回娘饃”上都點著一個大大的白點兒。
“這是‘喪饃’!”有人驚恐地小聲說,人們都倒吸了一口冷氣。悶丫娘的臉色立刻變得煞白煞白的,她哆嗦著問姑爺:“這是怎么回事?”
李友二吞吞吐吐地說:“娘,悶丫沒了,她昨夜……跳井了。”
悶丫娘一個愣怔,突然瘋了一樣撲向李友二,哭喊著:“我好好的閨女怎么就沒了,你還我閨女……”鄉親們也都懵了,心想悶丫沒了,那車簾子里往外遞饃籃的人是誰?
這時車簾一掀,從里邊躥出一個人來,只見她瘦條子身形刀條子臉,長著一雙老鼠眼,再配上一張地包天的兜齒嘴,說起話來嘴角還一歪一歪的。她不是別人,正是悶丫的大姑子,那個活夜叉。
她怎么跟來了呢?因為李友二是個沒主意的憨性子人,遇到大事就有些傻眼,只有聽活夜叉吩咐的份了。這活夜叉呢,她恨悶丫大年初一尋死,給她家添了晦氣,所以便出了這個缺德主意,在初二一早給悶丫娘家村里送“喪饃”,讓全村人都接晦氣。
話又說回來,悶丫好好的怎么跳井了呢?說起來,這也是讓活夜叉給逼的。
那時人們過年,講究在家里邊熱鬧,沒人下飯館,所以一到年三十,飯館都關門封灶,伙計們都拿著封賞回家。悶丫婆家開的是鹵菜館,伙計一走,家里一應雜務全得悶丫一個人干。她直忙到初一晚飯時,趁著一家子吃飯,才有空去蒸明天給娘帶的“回娘饃”。正忙著呢,孩子哭了,孩子一哭,悶丫的瞎眼婆婆心疼了,她讓兒子把孩子抱過來,喂上點湯水。李友二剛要去抱,活夜叉不愿意了,她一拍桌子吼道:“哪有大年初一老爺們抱孩子的?初一抱了,你得抱一年!”說著話,一步竄到屋里,拎起孩子來到灶房,往悶丫懷里一扔,便罵開了:“你個敗興人,給娘家蒸饃看把你上勁的,你的丫頭片子嚎喪,你沒聽見?成心添堵是不是?我讓你蒸!”說著一揚手便將冒著熱氣的籠屜掀翻,屜里的饃“噼里啪啦”滾了一地。
悶丫憋屈啊,看著滾了一地的“回娘饃”,想想自己一年到頭受的窩囊氣,明天沒有“回娘饃”怎么進村?娘的臉往哪兒放?越想心里就越窄,她把孩子奶足了放回屋,狠了狠心,一頭朝院里的那口井扎去……
2。鳳姑續親
悶丫一氣之下尋了短見,活夜叉害了人不愧疚反而生氣了,她要送“喪饃”來報復。此時她見鄉親接了“喪饃”,心里樂開了花,便吩咐兄弟趕緊回家。不料兄弟被他丈母娘撕扯著脫不了身,活夜叉的潑性上來了,一指悶丫娘,兜齒嘴上下翻飛:“你閨女自己跳的井,沒有哪個推她吧?這叫神仙地難留該死的鬼!還你閨女?我還讓你還我家一口井呢,好好的甜水井讓這死鬼糟蹋了……”
一番話把悶丫娘氣得渾身打顫,一口氣沒接上,直直地就倒了下去。鄉親們見悶丫娘氣昏過去了,趕緊七手八腳地救人。等悶丫娘這口氣緩過來,活夜叉他們早走了。
真是欺負人到家了!人們搖著頭,只好先把悶丫娘背回了家。到了家,悶丫娘躺在炕上干瞪著眼,不哭也不鬧。請來的郎中說,她這是連悲帶怒,氣堵心竅,這口氣窩在那里下不來,時間長了恐怕得要命。鄉親們看著直嘆氣,誰都束手無策。就在這時,只聽“咣”的一聲,從大門外闖進來一個人。
一見來人,大家眼睛都亮了,悶丫娘有救了。果然,這人一出現,悶丫娘“哇”的一下就哭出了聲。
要問來人是誰?她就是悶丫娘的親妹子,嫁在鄰縣,她聽說了悶丫的事,便趕緊搭了大車趕來了。悶丫娘多年守寡,妹子沒少幫襯她,姐倆感情很好。此時悶丫娘拉著妹子一邊哭一邊說了經過,氣得妹子兩手直哆嗦。老姐妹倆哭了一陣后,妹子冷靜下來了,她想起一件要緊的事:悶丫這一走,撇下了襁褓中的女兒怎么辦?等李友二再娶進一房,那時,一個后娘、一個夜叉,這可憐的孩子夾在中間還有活路?不行,得想個萬全之策。悶丫娘的妹子是個有主見、辦事嘎嘣脆的女人,就見她緊抿著嘴想了半天,點了點頭,似乎下定了決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gushihui/372199.html
相關閱讀:大愛泯情仇
去明朝撈一把
家有傻鳥
臺海驚魂
幾百只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