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關于盧溝橋事變已有較多論述,但當時直接指揮中國軍隊抗擊日軍的到底是誰?學術界有多種說法,有說是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的,也有說是副軍長佟麟閣的,還有講二一九團團長吉星文、加強營營長金振中的等,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為了真正搞清楚這一問題,本文作者通過資料的查找與甄別考證,認為時任二十九軍三十七師師長的馮治安在盧溝橋事變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這一觀點過去較少談及,現將其理由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關于盧溝橋事變的很多論述都談到,盧溝橋事變時,堅守盧溝橋的是二十九軍官兵,但究竟是二十九軍哪一部,并沒有交代清楚。實際的情況是:盧溝橋事變前,二十九軍轄4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1個衛隊旅,約10萬人。為了加強對日軍的防范,作了嚴密部署:三十八師(師長張自忠,兼任天津市長)在天津廊坊至塘沽一線布防,三十七師(師長馮治安,兼任河北省代主席、北平警備司令),在北平南苑至保定布防,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在河間至大名布防,一四三師(師長劉汝明,兼任察哈爾省主席)在察省全境布防。這里還需要說明的是,當時作為二十九軍副軍長的佟麟閣,主要負責南苑軍訓團。由此可知,冀察兩省、平津兩市均屬二十九軍勢力范圍,而馮治安的三十七師則駐北平地區,拱衛古都安全。因此說盧溝橋事變時,堅守盧溝橋的是二十九軍官兵,從大的方面講也沒有錯,但不夠確切。
“若敵人挑釁,就堅決還擊”
從中國軍隊兵力的部署情況看,馮治安的三十七師駐守北平。真正駐守盧溝橋的是三十七師一一?旅(旅長何基灃)二一九團(駐防長辛店,宛平城內駐守的是二一九團第三營,營長金振中)。由于當時日軍常到盧溝橋東、北區域以演練為名進行挑釁,盧溝橋事變的前一天,馮治安還曾到他負責的轄區盧溝橋視察,他在聽取吉星文團長關于日軍頻繁活動的動向匯報后指示:“有什么情況及時向我報告”。7月7日,馮治安又在北平召集何基灃與吉星文等布置應變措施,他指出:“仍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則,不貿然開火,但若敵人挑釁,就堅決還擊。”
下午,日軍開至盧溝橋西北的龍王廟,搶筑工事,傍晚向東移動,爾后,日軍稱走失了一名士兵,要求進入宛平城尋找,我守城官兵看到他們是在尋找借口,斷然拒絕。馮治安聞報后果斷下令:“務必固守,不準日軍一兵一卒進入,不許放棄一尺一寸國土,彼若開槍,定予以迎頭痛擊!痹诖似陂g,二十九軍副軍長秦德純也向日軍抗議,督察專員兼宛平縣長王冷齋也出面駁斥了日軍的尋釁行為。8日凌晨,蓄謀已久的日軍迫不及待地炮轟宛平城,同時開始向盧溝橋北側的平漢鐵路橋進攻,戰斗正式打響。秦德純、馮治安、張自忠當即聯名向南京報告并表示決心抵抗。同時,馮治安直接向部下下達死命令:“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土是軍人的天職,寸土不讓,不怕犧牲,盧溝橋就是爾等的墳墓!”日軍利用事先搶修的工事,首先襲擊打死了我守鐵路橋的申仲明排長,這激起了我守橋官兵的無比憤怒,他們不顧力量的懸殊,奮力沖入敵陣與敵肉搏,砍死敵人百余,我兩排守橋官兵也全部壯烈犧牲,鐵路橋失守。8日夜,金振中營長趁著夜色的掩護,率百余名敢死隊員從宛平縋城摸向鐵路橋,揮刀殺入敵營,收復了鐵路橋。金振中負傷在保定住院療傷期間,得到國共兩黨及全國人民的熱情慰問。金振中在爭奪鐵路橋的局部戰斗中作為指揮官,并成為英雄,也是毫無疑問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11875.html
相關閱讀: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
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
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