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秦帝國背后的面孔:三寸之舌動天下的縱橫家張儀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人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張儀的連橫之術,奠定了秦帝國之后半個世紀的外交策略,也成為秦帝國霸業的重要基石之一,正如李斯所說:“惠文王用張儀之計……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公元前337年,對于張儀來說,是個充滿不得志與屈辱的時光。這位戰國隱世奇才鬼谷子的高足,魏國公室之后,由于家道中落,正屈就在楚國首都郢,充當楚國令尹昭陽君門下一名下等門客。不甘于終日飽食君祿的張儀,屢屢試圖獻計進言,但一概如石沉大海。更令其憤恨難名的是,在一次宴會上,昭陽君在酒性之余,拿出楚王賞賜的珍貴玉璧傳視四座,紛亂狼藉間,玉璧竟無故在席間遺失,“貧而無行”的張儀,莫名其妙地被疑為嫌犯,忍受了令尹手下慘無人道的拷問刑求,“掠笞數百”。嘴硬頑固的張儀當時并沒有被屈打成招,當他拖著遍體鱗傷的殘軀回到家中,聽到妻子不禁埋怨說,若是他不走求學游說之路,哪里來如此飛來橫禍時,奄奄一息的他卻豪興大發,聲稱只要自己的三寸之舌尚在,就有逢雨化龍、意氣風發的一天。

  縱橫游說之士,欲想實施胸中的錦繡韜略,權謀機變,必須首先得到一國君王的青睞,才能出將封相,執掌大權。與張儀同為鬼谷子門下高足的蘇秦,此時已經擔任趙國之相,力使東方六國實現“合縱”,聯手抗秦。是年(公元前330年)秦國大良造公孫衍(號犀首)新破魏軍于雒陽,生擒魏將龍賈,《史記·張儀列傳》中記取了一段敘事生動、曲折跌宕的故事:蘇秦急于派人游說秦惠王,使其兵鋒暫緩對準發起合縱的趙國,遂相中了郁郁不得志的同門師兄弟張儀。但又恐張儀至趙后貪戀相府中的優裕,所以苦心孤詣,等待張儀前來相見后不敘同學之誼,分尊卑而坐,饗其粗茶淡飯,并不時出語譏刺,迫使張儀一怒之下西去入秦。

  雖然這一段描述引人入勝,但其事很可能有誤。上世紀70年代出土的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證明,蘇秦活躍之年代,較之張儀要晚許多。而根據《呂氏春秋·報更》篇中的記載,資助張儀入秦的是諸侯小國,周天子直屬王畿附庸“東周國”的國君昭文君,這位小國諸侯雖封土狹促,籍籍無名,但慧眼識人,直言“寡人之國小,不足以留客”。他慷慨地贈送張儀千金之資,勸其西入爭霸天下的秦國尋求功名發展。

  入秦后,張儀的“以連橫之策破六國合縱”的外交大戰略受到了秦惠文王的欣賞,遂拜張儀為客卿。云夢秦簡《秦法律令》對于客卿功績之考核,有如下記載:“故客卿相,論盈,就正卿!奔纯颓溆杀O察官吏考核其功過,一旦稽考評議達到水準,可當正卿。在秦20級軍功爵制等級中,第10級左庶長以上,至第18級大庶長,都為“卿”級別,可見秦國對于客卿之禮遇重視。張儀上任后,立即著手推行其連橫外交的第一步,“欲令魏先事秦而諸侯效之”。他在連橫之初曾指出,“夫秦之所以弱者,莫如楚,而能弱楚者莫如梁”。魏國是合縱的核心,楚國是合縱舉足輕重的后盾。魏國既服,會在六國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如果進而制服楚國,合縱自然會失去根基和力量,難以取得成效。

  張儀的連橫外交基礎,即是秦國對六國一系列勢不可擋的軍事勝利:公元前328年,秦國公子華、張儀率軍隊攻陷魏國重鎮蒲陽。張儀又建議秦王,將蒲陽還給魏國,并派公子繇到魏國去當人質,作為威逼利誘魏國屈服的香餌。一切妥當后,志得意滿的張儀親臨大梁勸說魏王,驚慌失措的魏惠王于是割讓上郡15個縣與秦國,張儀回國后被任命為秦國國相。

  公元前322年,張儀辭去秦國國相職務,只身入魏,擔任魏國國相,魏以張儀為相,傳統史家于此一律斥責魏惠王昏聵懦弱,開門揖盜。但從另一方面講,魏國固然是看中了張儀的外交經驗,但也是迫于秦的壓力,而向秦做出的友好姿態,是魏國試圖通過張儀而跟強秦聯絡的一種方式。而此時各國也經常任命出自他國的“客卿”為相,諸如蘇秦佩六國相印,著名縱橫家公孫衍也分別相于秦魏之間,再加上這些客卿的功能大多為外交,所以我們似乎能夠推斷出,這些客卿所擔任的“相”類似于今天的外籍高級顧問以及駐外大使,除了外交與軍事外,不能涉足其他領域的政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10337.html

相關閱讀: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
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
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