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北宋七品小官馮拯是怎樣扳倒副宰相寇準的?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宋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北宋至道二年(996)七月,宋太宗在南郊祭祀天地。按照慣例,郊祀禮成之后,中外官員皆應加官進秩。當時的宰執包括宰相呂端,(副宰相)參知政事張洎、李昌齡、寇準。四人之中,寇準年齡最小(35歲),但是年輕有為,最得太宗寵幸。而呂端(61歲)、張洎(62歲)、李昌齡(59歲)三人年歲雖長,卻都得到過寇準的舉薦,故寇準在宰執中說話最有分量。

  寇準以天下為己任,喜歡品評人物,獎掖人才,不講資歷,不問出處。但是他年輕氣盛,有時做事過于剛愎。此次加恩,寇準作為主政大臣,安排進秩草率、有失公允。他的親近故舊多破格安排到三省、御史臺擔任清要職務,而對平素不喜歡或者不甚了解的官員,則按次序、資歷加恩。廣州左通判、左正言馮拯被進秩為虞部員外郎(正七品)。地位略有提高,但是品級和職事沒有變化。

  馮拯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的一甲進士(探花),論年齡僅比寇準大三歲,也是少年成名的俊才;蛟S是因為出自趙普門下的原因,他的進步很慢,長期在地方任職。比他晚兩年及第的寇準已經是朝廷二品大員、參知政事了,他才混了個七品小官。據《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準素不悅拯”,“拯嘗與準有隙,故準抑之”。

  對馮、寇交惡的原因,史書沒有任何記載,大概是馮拯急于仕進,表現太過引起了寇準的反感。馮拯知端州之時,曾經十幾次上書對朝政提出建議,宋太宗打算將他召回京城任職,誰料想卻遭到了寇準的阻撓。此次郊祀加恩,馮拯感覺受到了壓制,一怒之下上書彈劾寇準擅權亂政,并列舉了他在嶺南用人不公的事實。

  根據歷史記錄,馮拯彈劾寇準并非捕風捉影,胡亂猜疑。同期,廣州轉運使康戩也上告呂端、張洎、李昌齡等朝廷重臣黨同寇準,遇事不爭,成了寇準的傀儡?祽焓歉啕惾,與寇準同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得蘇易簡(太平興國五年狀元)舉薦擔任嶺南東路轉運使。轉運使掌一路財賦,兼有考察地方官吏、向皇帝舉薦人才的職責(相當于省部級干部)?祽煺f話的分量,自然要比馮拯高出很多,讓人不得不信。

  宋太宗本是個多疑的人,權臣結黨、任用私人觸及到他的敏感神經。于是“上大怒,召(呂)端等?之”,呂端、張洎等人把責任推給了寇準。太宗不聽寇準一再辯解,將他由參知政事降為給事中(正五品),出知鄧州(今河南省鄧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18449.html

相關閱讀:宋朝歷史事件之澶淵之盟
宋朝人吃喝趣事:實行分餐制 吃飯不講究
岳飛的妻子李孝娥簡介 歷史上的李孝娥原型李娃
北宋史上的傳奇名臣包拯:是清官能臣更是個錚臣
王安石變法的內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