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有云:“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币馑际钦f,治理國家之所以要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為自家都管不好而能管教好別人的人,是沒有的。因此,有修養的人在家里就接受到治理國家方面的教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儒家思想賦予中國人的最高價值境界。處在中國傳統社會的李光地,深受儒家文化熏陶,自然也是追求家與國的兩全其美。
李光地先從身邊的家人和族人開始,以制定家訓族規的方式,教導他們要治學、向善,不能仗勢欺人,為非作歹,起到了有效的約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自己的晚節,也保護了其身后的李氏后輩。緊接著,李光地又訂立鄉規民約,震懾不法之徒,革除社會陋習和不良風氣。從這一點來說,李光地做到了“齊家”。
李光地生于明末清初,當時正是中華大地改朝換代、兵荒馬亂之際,階級、民族等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尖銳復雜。在近50年的從政生涯中,李光地積極參與國家大事,以天下為己任,將自身的榮辱得失置之度外,竭力輔助朝廷,幫助平定了三藩之亂,完成了祖國統一大業。應該說,李光地在陷入兩難困境的時候,總能審時度勢,做出順應歷史潮流的正確選擇,促進了國家的統一,維護了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在這一點上,李光地做到了“治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94094.html
相關閱讀: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
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