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疆土不保,臺灣版中國領土為何1141萬平方公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解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看看下面這一張秋海棠形狀的地圖,你是否會熱血沸騰?

諸君想必都知道,這是臺灣版“中華民國”中國地圖!

該圖是依民國時期認定的中國固有疆域而繪制的,完全迥異于目前流傳的所謂官方地圖以及國界認定,看了后自然有一種心如刀絞般的感覺。

尤其在臺灣官方認知中,外蒙古并未獨立,而是屬于中國的特殊行政區,所以亦列在中國版圖上——這也就是所謂的秋海棠地圖。1949年后,國民黨轉進臺灣,為了爭取正統,蔣介石向聯合國提出控蘇案,最后并獲通過,因此國民黨宣布廢除《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此后,國民黨一直以此為藍本,堅持外蒙古獨立已失其法律效力。外蒙古獨立案更一直是國府在國際外交與聯合國事務上爭執的焦點,即便日后外蒙古已經是聯合國會員國,蔣介石對內仍拒絕承認此一事實。

至于疆域的四極,大略是東至東經135度4分、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流處的黑瞎子島;西至帕米爾高原、東經71度噴赤河;北到北緯53度57分的外蒙古、薩彥嶺脊;南至北緯4度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從歷史角度觀之,這的確不失為一件有象征意義的紀念品。

倒是因為臺灣在民進黨執政時期,為強調臺灣本土性,擅自一廂情愿地廢除了《中華民國全圖》需以固有疆域為準的規定,取而代之的是《臺灣地圖》,疆域大幅縮水三百多倍?尚Φ氖牵“中華民國憲法”,法律上仍維持正統版圖,他們未能得逞。不過,諸君在臺灣能看見的以類似番薯造型的臺灣為主體的地圖,不再包含大陸地區,因此所謂秋海棠地圖在市面上日漸稀少,如今能在書店找到一張以中國固有疆域為主的地圖,還算件幸事。

君不知,中國國民黨來臺之后,無論歷史與地理教育,仍延續大陸時期的主軸,以全中國為軸心,也就是日后被民進黨批判為“大中國主義”的文化政策;但由于國民黨當局對大陸地區已無治權,所以雖然許多大陸行政區域或各省的范圍已然被新中國重劃甚或改名,臺灣的歷史課本與地理課本仍維持1949年之前的名稱與界定,中國面積仍維持1141萬8174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國。

譬如在臺灣,包括臺灣在內有35個省,以及海南特別行政區、蒙古與西藏地區;而且青海省旁有個西康省,北京還叫北平,尤其鐵路名稱、范圍、長度也都沿襲舊制。

尤其在外界關注的外蒙問題上,由于臺灣官方堅持外蒙并未獨立于中國之外,因此不但在學校教育上有所著墨,甚至國外進口的地圖及地球儀,只要數量是一個以上,都必須檢附“內政部”的同意文件,同時中國的疆界必須修正為“含外蒙古”后才準予進口。這些對原有行政區劃的堅持,不但突顯蔣介石父子爭正統、正朔的原則,同時成為臺灣各級學?荚嚨闹饕}材。

因此直到1980年之前出生的臺灣五年級、六年級學生,都還是接受類似的中國歷史地理教育。基本上,國民政府在臺由官方出版的《中華民國全圖》,較為精細者多半由“國防部”下專屬單位或聯勤總部繪制,并不公開對外販賣,因此長年來,市面只能看到民間版自行印制的地圖,并未有官方認定的標準地圖。

但到了1998年,臺灣當局也對地圖問題做出了新的突破,先是正式開放了對于中華民國地圖的審查態度,許可民間印制的大陸地圖在維持原有疆界及首都之外,可以采用對岸現行的行政界與地名。

緊接著,在官方《中華民國全圖》方面,雖然仍維持國民政府播遷臺灣地區前原狀,但也首度以較淺顏色畫上現行中國行政界與地名并陳。這是兩岸分隔多年來,臺灣正式官方版地圖首度出現對岸行政區劃可供對照,也是政治意識禁忌的一大突破。

2000年陳水扁上臺后,臺灣官方立場則出現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首先就是外蒙問題。對國民黨的歷史論述而言,外蒙古始終是中國的一部分,只是在蘇俄蠱惑與操作下,成立了外蒙古人民共和國,但國民黨并未承認其合法地位。

但隨著民進黨與黨外勢力擴大,所謂中國固有疆域以及外蒙主權的歸屬問題,成為民進黨政治操作的重要議題。例如1993年,民進黨立委就曾帶頭要求臺灣“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進行憲法解釋,認為1949年后,中華民國未曾在大陸及外蒙行使領土主權,因此所謂中華民國的固有疆域不該屬于中華民國的領土范圍。

雖然最后此舉被打了回票,但也可以看出民進黨民代在此議題上有斧鑿的痕跡。

民進黨也宣稱,為增強雙邊外交,加上中華民國實在沒有理由再主張擁有外蒙主權,因此做此決定,而糾結數十年的外蒙古關系也至此底定。換句話說,國民黨長年以來營造國家疆域系秋海棠形狀的認知,已經遭到民進黨徹底打破,所謂中華民國的大陸地區疆域圖,也因此向新中國的“老母雞”看齊。

只是歷史無情地流轉,如今在臺灣,在蔣家時代屹立不動50多年的“秋海棠”,似乎也已慢慢走入歷史幕后,甚至有許多臺灣新生代不再知道“秋海棠”的涵義,對故國缺乏感情而只知有臺灣;這種情感認同上的日漸淡薄,取而代之的是,中國大陸成為臺灣的年輕族群心目中,工作機會、經濟前景更為蓬勃發展的地方。

如此變化,看歷史離合,的確讓人感慨萬千。

以史為鑒才是未來發展的正合之道,以史為鑒才能使中華民族盡量少走彎路。因為迷失在歷史的暮靄中,會讓充滿朝氣的人喪失激情的活力。

我雖自謂是80后的半個學者,但看到秋海棠這幅地圖,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97374.html

相關閱讀: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