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難弟:十四阿哥就這樣被雍正治服
雍正真奪了十四阿哥允?的皇位嗎?傳言說隆科多將傳位十四子改為傳位于四子!但大清傳位詔書皆有滿漢兩文所書,怎么改?其次當時十四阿哥封撫遠大將軍王遠征西北,若立他為帝還需長途回朝,這期間必定釀成諸子為皇位斯殺,以康熙之智這是不可能的。也有說法是晚年康熙對于儲君之位一直在十四子和四子間猶豫不決,在其病重時本欲召十四子回朝,但擔心自己時日不多,害怕身后諸子殘殺,便順水推舟立四子繼位。現在的歷史證據越來越證明,康熙皇帝確實把帝位傳給了雍正,不是他從十四阿哥那兒奪來的。
康熙駕崩后,遠在西北軍中的十四阿哥、“大將軍王”允?聽到這個消息后真是五雷轟頂,方寸盡亂。想到半年前自己還曾和父皇共商平定西北之大計,自己也滿心希望能夠承繼大統,可如今卻已是斯人已去,換了人間。三十五歲的允?捧著諭旨,手不停的顫抖,一個巨大而悲愴的念頭向他壓來:他失敗了,而且是一敗涂地,已經沒有任何機會了。
但是,允?又是那么的不甘心和不服氣,他心想,憑什么我在外面出生入死,浴血疆場,而某個人卻安坐京城,君臨天下?此刻的他,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真是百感交集,是悲,是痛,是怨,是恨,連他自己都說不清。他的腦海里面,只有迷惑,猶如一片亂麻在無盡翻騰。允?本來以為自己是承繼大統的不二人選,可惜這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爬得高,也就摔得重,如今這天下早已是花落別家,自己也只能徒呼奈何!
也許在這個時候,允?才看清了自己的這個同母所生的四哥,他是如此的深藏不露,又是如此的縝密可怕。為什么大家在爭來吵去時,沒有人注意他的存在呢?如今回頭想來,一切都遲了!
有人或許問,既然允?手握重兵,何不提兵造反?對此,雍正冷冷一笑:“朕剛即位時,便召允?來京,當時朕垂淚對近侍大臣說:‘正值皇考升天之時,允?卻不在跟前,他竟沒有這樣的福氣。應馬上降旨宣召,讓他速速回京以盡子臣的孝心’。朕的本意并不是為防范他。像允?這樣庸劣狂愚、無才無識的人,威不足以服眾,德不足以感人;何況在陜西有年羹堯等人在那里震懾。允?所統之兵,不過幾千人,而這些人又大都是滿洲子弟,世代皆受朝廷恩惠,他們的家人也都在京城,那能聽從允?的指使進行反叛呢?”
誠然,允?接到雍正命人回京奔喪的諭旨后,就立刻返回京城。他本就沒有造反之心,即使有這想法,正如雍正所說的,內外皆受鉗制,舉兵造反,談何容易?如今風云突變,允?也只能乖乖的束手就擒,幾無還手之力。他的江山,只不過是心中編織的美麗的迷夢罷了。
雍正以體諒允?的名義,將之召回京城奔喪,解除允?的兵權于不動聲色間,還贏得了寬宏大量的贊譽。這一著,的確很高明。于情于理,允?若膽敢造反,必然落下不孝不忠的罵名,而一旦允?進入京城,那就成了雍正的囊中之物,可以任由他擺布了。
允?沒當上皇上,他心里憋氣,就是不服。激憤之下,他在從西寧回京的路上,不但沒有給新皇帝請安,反而揚言說:“如今我兄為皇帝,尚指望我叩頭耶?我回京不過一覲梓宮,得見太后后,我之事即畢矣!笨斓骄┏菚r,允?不知是不懂,還是有意挑釁,他命人行文奏事處,詢問到京之后見雍正如何行禮,“舉朝無不驚駭”。
行什么禮,這不明擺著的事情嗎,還用問?!分明就是不把雍正放在眼里!
允?就是要用這種沖動的方式發泄自己的不滿和對雍正的蔑視與挑戰,雖然這根本就是無濟于事。事實上,允?的這種抗議在雍正面前如泥牛入海,絲毫不起作用。接到奏事處的報告后,雍正根本不予回答,只是淡淡地說,讓允?先去拜謁大行皇帝(康熙)的梓宮吧。
允?的挑釁,很快被雍正輕描淡寫的消滅于無形間。但是,允?的怒火遲早要爆發出來。在去康熙靈柩前哭拜時,雍正也在場,允?見了自己的哥哥,這個剛上任的皇帝后,真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卻也只能含屈帶憤的向雍正遠遠的叩頭,“毫無哀戚親近之意”,這是當著這么多人的面,故意讓雍正難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93569.html
相關閱讀: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