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一介武夫經商與一般的商人經商沒什么太大的區別,都是要追求利潤的最大化。不過,武夫經商自有武人的特色,武夫手里拿著刀把子槍桿子,作為“經商”強有力的后盾,也叫“持劍經商”。人們常常說一個商人為了做成一單生意絞盡腦汁把十八般兵器都用上了,是說這個商人用盡了心力和智慧?墒牵浞蚪浬滩粊磉@一套虛的,他們的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等十八般兵器,個個可都是能要腦袋的真家伙。
不過,武夫也得講點臉面兒,盡量能“商”則“商”,盡力保持克制。不過,他們的耐心是極其脆弱的。前提是老百姓們要乖乖聽話,老老實實地和他們“做生意”,做著有武夫特色的生意,武夫們一般是不動真家伙的。當然,這并不是說他們仁慈愛民如子,而是力爭以最小的代價獲取利益的最大化。
南宋的大將張俊一身兼兩職,當著甩手將軍,也當著世上最省事、最賺錢的商人。自然,他手下的士兵也是要身兼兩職的,除了行軍打仗,主要是為張俊做買賣。張俊把大批的官兵派出經商,走時借本五千,回來要必須要交一萬五千。張俊就是這么難為人!可是,此時的“商令”就是如山的軍令,官兵們只好咬牙堅持,去做販夫走卒。張俊做的是“進出口貿易”,派兵到海外經商,往往獲銀利幾十倍。銀子太多了,打著滾兒來,連張俊都犯了難,難就難在防偷防盜。張俊就想了一絕招,每一千兩銀子鑄成一個銀球,并給這“球”起了一個響當當的名字“沒奈何”。
晚唐昭宗的時候,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司令員下令燈油歸他專賣。后來,李司令員發現并沒人來買他的燈油,派人一調查,原來他治內的老百姓都改用松明子照明了。李茂貞氣得七竅生煙,大罵刁民可惡,成心破壞“正常的經貿活動”,這個“買賣”簡直是沒法做了!于是,李茂貞下令禁止使用松明子。當時,有一個伶人叫張廷范求見李茂貞,用嘲笑的口氣說:“您單單禁止百姓用松明子只怕還不夠,天上還有月亮,我建議您也下令禁止用月亮照明。”……
五代時期,趙在禮是一個靠兵變起家的藩鎮軍閥,在后唐和后晉兩朝深受寵信,先后擔任十一鎮的節度使。趙司令員在哪里做官,就在哪里開“店”,以官為“商”,到處進行搜刮、盤剝等“商業經營”活動。趙在禮在任宋州節度使期間,人民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當他要調到永興任職的時候,宋州人民拍手稱快,紛紛說:“此人若去,可為眼中拔釘子,何快哉!”趙在禮聽說后,惱羞成怒,宋州人真是混蛋,全然不看他“造福一方”的主流,立即上表要求留鎮宋州一年。他為報“拔釘”之恥,干脆徹底拋棄了“經商”的幌子,咬牙切齒地下令:每人每年加收一千錢,叫做“拔釘錢”!搬斪印笔悄敲春冒蔚膯?!這顆“釘子”扎得宋州人民入獄的、死亡的不計其數。這一年,趙在禮就多斂了整整一百萬錢。
五胡亂華的時候,前秦王苻堅派王猛率領大軍進攻前燕。前燕皇帝慕容?派慕容評統率精兵三十萬前去抵敵,與王猛在潞川對峙。慕容評這個人貪婪成性,對峙期間,他也沒忘記“經商”發財。他讓軍隊封山,向周圍的百姓賣水賣柴,從中漁利。歷史上記載為“賣水鬻薪”,“入絹一匹,得水二石”,大概是一匹絹換五十四斤水。士兵們怨氣沖天,根本沒有斗志。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燕軍徹底崩潰,秦軍斬殺俘獲十幾萬人,慕容評獨自一個逃走,然后就當階下囚,然后,當然就沒有了然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98159.html
相關閱讀: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