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日本如何評價李鴻章:東方第一政治家已經老邁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人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核心提示:雖然這個故事對李鴻章略有褒獎,但在文章的末尾,卻對李鴻章在甲午海戰中的敗績進行辛辣的嘲諷:“正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曾被稱為東方第一政治家的李鴻章,現亦老邁至此境地!

1894年,當中日雙方在海上、陸上激戰時,一支來自日方的龐大記者團,時刻緊盯戰事進展,并在第一時間把報道發向日本和西方媒體。與此同時,日方還招募來自歐洲和美國的記者,跟隨前線日軍進行隨軍采訪。

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收藏了一套日方出版于甲午戰爭期間的雜志??《日清戰爭實記》,其中就登載了許多隨軍記者的報道和文章。翻閱這些來自于120年前的雜志,我們看到,在這些精心安排的報道里,日方處心積慮地為自己的罪責開脫、“辟謠”。同時,李鴻章苦心經營的北洋艦隊,其內部情況,在日方看來,簡直就是透明的。

發現經過:中日宣戰后問世 日方490天出版49期《日清戰爭實記》

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的吳先斌館長介紹,這套名為《日清戰爭實記》的雜志,是他2009年從北京潘家園買來的。

“我以前就知道有這么一套雜志。2011年9月,我去北京潘家園,在一個朋友那里,與這套書不期而遇。我當即提出,想收藏這套書,朋友很爽快就答應了!

將雜志帶回南京后,吳先斌逐本翻閱。“這套雜志一共有四十九期,是甲午戰爭期間,日本方面出版發行的。我問過懂日語的朋友,他說雜志里的文章,使用的語言相當晦澀,應該屬于古日語。好在日語中本身就有很多漢字,而且很多專有名詞,比如地名、人名,我們都能看懂。所以我先自己讀了一遍,后來又請教了懂日語的朋友,對其中的內容,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雜志里對甲午戰爭爆發之后,中、日雙方的一系列交戰直至北洋完敗,到《馬關條約》簽訂,都有詳細報道。此外,對北洋水師的將領、戰艦、戰斗力,都有詳細的介紹。有的文章,還對中、日雙方海軍的實力進行了對比。從這些文章看,甲午戰爭前后,日方的情報之精準,對輿論的駕馭能力之強,確實不容小覷!

現代快報《發現》周刊記者簡單翻閱了一下這些雜志,出版信息顯示,這些雜志的發行方是位于東京日本橋區的“博文館”,編輯者是“島田薰”,發行人叫“大橋新太郎”。其中,第一期雜志是明治二十七年八月二十七日出版發行的,此后,雜志平均十天出一本,到明治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出版了第四十九期。記者查閱得知,日本的明治二十七年,就是清朝的光緒二十年,用公歷紀年則是1894年。也就是說,1894年,在中日雙方宣戰后的第二十七天,第一期《日清戰爭實記》雜志就問世了。

評價李鴻章:“曾被稱為東方第一政治家,現亦老邁至此境地”

甲午戰爭期間,身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是北洋海軍的真正統帥。1894年的夏天,當戰爭的范圍不斷擴大時,身在直隸總督衙門的李鴻章,一方面遙控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等人進行作戰部署,另一方面試圖運用一切可能的方法,保存北洋的最后一點力量。而此時,在一水相隔的日本,通過《日清戰爭實記》,日本國民卻對這位遙遠的敵人了解得一清二楚。

出版于1894年9月的《日清戰爭實記》第二編中,有一篇題為《李鴻章》的文章。文章從李鴻章的身世說起,“號少荃,安徽合肥縣人,其父名進文,其母名沈氏,生于現清帝四世祖先仁宗嘉慶廿六年,現年七十有三,其祖先皆以文學登上顯位。”隨后,李鴻章的進學經歷、官場履歷、政績,甚至他的樣貌,都被一一羅列,細節豐富得令人咋舌。比如,其中講到他少年時代的老師叫吳方定;他的外貌則被描繪成“身長六尺,身體強健,態度耿直,膚色稍黑,兩眼漆黑炯炯有神,牙口不整,因抽煙略有變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07653.html

相關閱讀: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
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
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