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皇帝權力有多大?摳門道光奈何不了奢侈內務府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清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在中國歷史上,皇帝號稱“富有四海”,坐擁世間富貴榮華?墒,以皇帝的身份崇尚節儉,并且畢其生如一日的,道光帝可以說是首屈一指。他不僅把節儉看成是人生的樂趣和目標,并以此作為衡量大臣能力和品德的標準。

  但是,史學家們評論道光帝的節儉時,往往帶有一些揶揄的色彩。那么,道光帝的節儉為何沒有為他留下美名,卻被人取笑為摳門、吝嗇呢?作為一國之君,他究竟能儉樸到什么程度?道光帝這種過度的節儉,是天性使然還是別有用意呢?
  
  天子摳門,舉世無雙
  
  在中國歷史上,天子號稱“富有四海”,以天子之尊崇尚節儉,而且畢其生如一日,道光皇帝堪稱首屈一指。這位自幼生長于揮金如土的乾隆盛世的君主能做到這樣,實在難得。
  
  但是,史學家論起道光皇帝的節儉,往往帶有些揶揄的色彩。因為他節儉得過分了——該省的一定要省,不該省的也必須省,這就超出了節儉的范疇,顯得吝嗇了。所以,說他“摳門兒”好像并不過分。
  
  道光帝的節儉,在他還是皇子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了。那是嘉慶二十三年(公歷1818年)的九月,道光隨父親嘉慶皇帝前往盛京,也就是今天的沈陽祭奠先祖。晚上就住在沈陽故宮里,雖說是宮廷,但實際上相當局促簡陋,不要說無法與北京的紫禁城相比,就是山西晉商的王家大院,也不知比沈陽故宮闊氣多少倍。
  
  嘉慶皇帝特意把道光領到了清寧宮東暖閣,又叫人從倉庫里拿來了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用過的遺物:已經沒人會用的糠燈、牛皮制成的蠢笨的烏拉、不施油彩、不加雕琢的拐杖。看著這些簡陋的物品,聽著父皇的講解,回想著祖先創業的艱難,立志要節儉律己。
  
  回京后,道光與妻子一說,二人一拍即合,立即找人搬走了房間里除了床鋪桌椅以外的家具陳設。此后,每日下午四點前后打發太監出宮買燒餅。來回路遠,太監懷里揣著燒餅,一路小跑,燒餅仍不免冰涼堅硬。夫妻二人毫無怨言,沏上一壺熱茶,啃完燒餅,立即上床睡覺,這樣,連燈都不用點了。
  
  道光皇帝登上皇位之后,迅即倡導節儉之風,并推而廣之。
  
  道光元年,皇帝發表了一篇節儉的宣言書——《御制聲色貨利諭》,表達了節儉的理想:
  
  第一,重義輕利,不蓄私財。要為國家省,為天下省,為百姓省。他引用古人的話說: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就是說,百姓不窮,我這個皇帝能窮嗎?百姓不富,我這個皇帝能富嗎?但是,怎樣才能使百姓富起來呢?他說,我給你們省。
  
  第二,停止各省進貢。道光認為各省進貢的多是些土特產,比如水果、蔬菜、茶葉、藥材等,地方官每每諂媚地說非珠玉可比,原不值多少錢。但一點一滴,都是民脂民膏,省一點兒,百姓就少一點兒負擔。而且,不遠千里,送到北京,運費太貴,浪費更大。
  
  譬如盛京,每年進貢遼陽產的香水梨,梨本身不值多少錢,但要雇50個壯勞力挑到北京,一來一往一個月,挑到北京爛掉一半,浪費之大,可想而知。
  
  第三,不再增建宮殿樓閣。經過康雍乾幾代經營,皇室居所已經盡善盡美,除了日常維護外,不必再修。今后那些想拿工程回扣,想討好皇帝的人再打增建這個主意,花言巧語,蠱惑圣聽,就是大清萬世的罪人,將立即追究他的刑事責任。
  
  《御制聲色貨利諭》頒發全國,各級官員認真學習,熱烈討論,深入領會,一片頌揚之聲。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很難了。
  
  這不,眼前就有一個難題,道光帝說停止進貢,但各省官員誰也拿不準能不能當真,何況進貢本身對地方官來說也是有利可圖。于是,心照不宣,寧左勿右,照常進貢。當然,進貢不叫進貢,叫孝敬,在皇上面前言辭再懇切些,不怕他不收。
  
  于是,福建的荔枝、江西的春筍、云南的藥材、浙江的茶葉、揚州的玉器、景德鎮的瓷器等仍源源不斷地送往北京。道光皇帝為難了,處分送孝敬品的各省官員?古語說得好,伸手不打送禮的,而且法不責眾;如果將這些孝敬退回各省,運費就會翻番,想想都心疼;但如果接受了孝敬,豈不是出爾反爾。
  
  送孝敬品的官員不厭其煩地勸說皇上,這些東西本是生活必需品,您不收,內務府也得到市場上去買。不成想,一提內務府,卻立竿見影,道光帝馬上下令“賞收”(皇帝給別人東西就賞賜,收別人的東西叫賞收)。各省的差官歡天喜地,忙不迭地叩頭謝恩。
  
  為什么一提內務府就立竿見影呢?
  
  內務府是一個管理宮廷事務的機構,內務府大臣就是皇帝的大管家。在前面,我們提到過,當時官員盤剝百姓,上級官員盤剝下級官員,內務府官員盤剝的對象就是皇上。大家肯定會感到奇怪,內務府連皇上也敢克扣、盤剝?當然敢克扣,內務府主持皇室家務,事涉宮闈,國家監察體制對其不予監管,由皇帝直接監管內務府。
  
  但是,皇帝根本管不了內務府,原因有三:
  
  一、離開了內務府,龐大的皇室就玩不轉了。所以,皇帝也不得不遷就些;
  
  二、以主子之尊,與奴才們斤斤計較,開不了口。因為這種舉動有失身份,而且這種社會經驗很不足的皇上也算計不過內務府;
  
  三、內務府大臣都是皇帝較為親近貼心的人;实垡虼艘簿捅犚恢谎坶]一只眼,真應了那句話:越是危險的地方就越安全,內務府就是個“燈下黑”的地方。
  
  內務府官員克扣、盤剝皇帝的渠道主要有兩個:一是工程回扣,二是為皇家購物時報花費,無論買什么東西,一經內務府的手,頓時價碼倍增。
  
  道光皇帝厲行節儉,內務府陽奉陰違,所以,一提起內務府就頭疼。收下了各省送來的“孝敬”,道光帝感覺這終究不是個辦法,于是,折中辦理,刪改則例,減少貢品數量、種類,如屬于奢侈性享受的貢品就徹底禁止孝敬,其他貢獻的品種和數量也有所減少,并強調按此落實,各省不得自行其是,擅自增減。比如,規定遼陽的香水梨以后每年進二百個。盛京官員跟皇上說:皇家那么多人口,這二百個梨哪里夠吃?道光帝說:不吃,留著上供用,二百個足夠了!
  
  因為削減了貢品,而道光帝又將宮廷每年經費降到二十萬兩。事實上,偌大一個宮廷每年最少需要四十萬兩才能支應得開,于是宮廷生活艱難起來。
  
  道光皇帝帶頭過緊日子,他使用的只是普通的毛筆、硯臺,每餐不過四樣菜肴,除了龍袍外,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補丁再穿。《滿清外史》記載:道光帝“衣非三浣不易”,什么叫“三浣”?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分別也叫上浣、中浣、下浣,三浣就是一個月,可見,他一個月才換一套衣服,說明衣服不多。又規定除了太后、皇帝、皇后以外,非節慶不得食肉,嬪妃平時不得使用化妝品,不得穿錦繡的衣服。多虧皇后是個賢內助,苦苦支應,仍感入不敷出,想了很多辦法,平衡多方利益,協調各面關系,才把皇家的日子對付著過下去。
  
  道光帝對皇后的賢惠十分滿意,逢皇后生日,決定為皇后祝壽。滿朝親貴重臣獻上壽禮,拜完壽,自然留下赴宴。眾多文武百官心想皇家御宴將是何等排場,不料開宴才見一人一碗打鹵面,后來聽說,為此次壽筵,道光帝特批御膳房宰了兩頭豬。而皇后更是高興,因為道光帝曾明確規定:萬壽節(皇帝生日)、皇后千秋節(皇后生日)及除夕、元旦、上元(元宵節)、冬至的慶賀禮儀筵宴停止舉行,這回算是破了例了。
  
  生活節儉,治國吝嗇
  
  道光的節儉也體現在對子女的教育方面。
  
  道光十一年(公歷1831年)夏,道光帝曾經作《御制慎德堂記》,他告誡皇子皇孫祖宗創業不易,切勿“視富貴為己所應有”,應該做到“飲食勿尚珍異,冠裳勿求華美,耳目勿為物欲所誘,居處勿為淫巧所惑……不作無益害有益,不貴異物賤用物,一絲一粟,皆出于民脂民膏,思及此,又豈容逞欲妄為哉”。
  
  道光之意是:不要把富貴看成是受之無愧的,吃飯不要追求山珍海味,穿衣戴帽不要追求華美時髦,耳目不要被視聽享樂所引誘,居住不要被豪華氣派所迷惑。不要做那些無益的事情,不要把那些罕見的東西看得很珍貴,一絲一粟,都是百姓的血汗,想到這一點,怎么能任意揮霍呢?一個萬乘之尊的封建帝王能認識到這點實屬不易。
  
  皇室婚嫁是一件勞民傷財的大事。道光帝有九個兒子、十個閨女。兒子中,長大成人的有六位;閨女中,長大成人的有五位。道光帝得子較晚,在他逝世的時候兒子大多未到議婚的年紀,但他指示將來婚禮一律從簡,而且,要求女方家置備裝奩也不得奢華,否則,不僅將奢靡之物擲還,還要接受處分,兒媳婦給公婆的各種禮物一概豁免。
  
  至于公主出嫁,費用不得超過二千兩白銀。額駙(駙馬)家對皇家的聘禮也須相應減少,如在公主下嫁前額駙家應進的“九九禮”則干脆免掉,這樣反倒使皇家省去了一頓招待額駙的筵席開支。后來,道光心疼自己養大的閨女白送了人,又恢復了“九九禮”,但改為象征性的“羊九只”,依然不設宴,把羊收下后趕到御膳房,與客人寒暄幾句就端茶送客了。
  
  道光皇帝以身作則,以此轉變官場奢侈腐化的風氣。他一看到官員衣服光鮮,就露不悅之情,甚至規定旗員六品以下,不得衣著綢緞,一律布衣布靴。對于不能節儉的官員,他能加以處分。道光十年(公歷1830年),有人舉報盛京將軍經常在家里演戲宴樂,道光帝立即革了他的職務。
  
  《清宣宗實錄》里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兒,道光十四年(公歷1834年)冬天,道光檢閱京城的禁衛軍,看到官兵都穿著樸素的衣服,高興地說:“一洗過去的惡習,崇實務本,不失滿洲舊風,將幾位主管官員各提升一級”。
  
  在道光帝的影響下,官場風氣有所轉變,至少北京如此。幾天過后,官員們上朝都穿上打補丁的衣服。議事結束,紅日東升,乾清門內外光明一片,只見滿朝文武個個灰頭土臉,雖不至于衣衫襤褸,但當時的一般中產階層也不致于這副打扮。臨散朝,彼此之間免不了拉拉家常,或者互相哭窮,或者交流節儉經驗,比如哪兒可以買到便宜蔬菜,如何將一斤米煮出五斤飯,等等。
  
  道光皇帝哪里知道,此時北京城里的舊貨鋪子把庫存的破衣爛衫都賣了個好價錢,品相稍好的舊衣服比新的還貴呢。有些窮京官兒買不起,就只好自己做舊,把新袍子弄臟弄破加上補丁。道光帝眼見滿朝文武都穿舊衣破袍,認為自己勤儉節約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于是節儉得更加起勁。
  
  身居宮禁,不了解民間物價,道光經常向大臣打聽宮外的物價情況,如一斤肉要多少錢,一斤菜要多少錢,等等。無奈眾臣也不知其詳,本想緘口不言,無奈皇帝一再追問,逼急了就信口胡謅。
  
  道光皇帝厲行節儉,成天與內務府斗智斗勇。有這樣一件事兒,道光帝就沒讓內務府得逞。
  
  根據《春冰室野乘》這部書記載:有一天,道光突然想吃“片兒湯”,這是民間一種最普通的面食,派太監跑去跟御膳房一說,不料廚師一口回絕,不會做。
  
  御膳房的廚師怎么這么大的譜兒?原來,皇帝誰都敢處罰,唯獨對廚師客氣一些。為什么?怕廚師挨完處罰以后記仇,報復皇帝——下毒。因此,皇帝的廚師很少挨罰,而且都是終身制加世襲罔替,沒辦法,這是皇家傳統。
  
  道光沒吃上片兒湯,也沒當回事兒。不料第二天早上,內務府大臣請見皇帝,說有重要事情請示,道光帝趕緊召見,一問,原來是內務府奏請增設專制“片兒湯膳房”一所,提出了近萬兩白銀的開辦費。
  
  道光帝說前門外飯館一碗片兒湯不過四十文制錢,讓太監去買就是了,何必增設專門的膳房。那就讓太監去買吧!碰了一鼻子灰的內務府大臣扔下一句不陰不陽的話,灰溜溜地走了。下午,去買片兒湯的太監拎著空食盒回來了,報告皇帝前門外飯館倒閉的倒閉,沒倒閉的也不賣片兒湯了。不知這話是真是假,但高價“片兒湯膳房”最終沒開成。
  
  《春明夢錄》里還記載,一次曹振鏞跪奏軍國大事,道光帝一眼就瞥見了他膝蓋上打了補。ㄜ姍C大臣每日下跪幾十次,膝蓋處最易磨損),忙問補這個補丁花了多少銀子。曹振鏞考慮到內務府會報花賬,三思之后,順嘴說了句三兩。
  
  實際上,當時三兩銀子能做好幾條褲子了。不料,道光皇帝聽后龍顏大怒,研究軍國大事的心情一絲一毫都沒有了,立即召來內務府大臣,痛罵一頓,指責其補一塊補丁報銷了上千兩銀子,簡直喪盡天良,欺人太甚。
  
  沒想到內務府大臣理直氣壯——皇上褲子上的補丁是在蘇州打的,手藝好,工費高自然。而且,您的褲子是湖縐——浙江湖州產的一種絲織品,剪了幾百匹湖縐,才對上花紋兒,所以,您看最后補得天衣無縫。此外,還有保鏢押運的費用也不低……
  
  什么?還帶了保鏢!道光帝急了。
  
  那是自然,萬一褲子丟了,皇上怪罪下來,我們的小命兒不得玩兒完嗎?大運河魯西南段兒治安不好,不得不防。內務府大臣從容應答,而且越說越有理,一幅言之鑿鑿的樣子。道光皇帝不明白其中的是非曲直,竟也無言以對。
  
  內務府大臣接著說:“所以,一千多兩銀子根本不貴;噬弦窍淤F,以后咱就在北京補,不去蘇州,按說內務府的織造處也能補,不過最近內務府快成清水衙門了,織造處的好工匠也走得差不多了,手藝高低您老可得遷就些。
  
  道光皇帝一聽,連忙擺手,心里說以后俺再也不敢麻煩你們了。斥退內務府大臣。以后道光再有縫縫補補的活兒,就找后宮的嬪妃干,反正她們閑著也是閑著,盡管手藝差點兒,但不用花費啊,而且,龍袍一穿,里面的褲子也看不出有沒有打補丁。
  
  事后,謹小慎微的曹振鏞后悔不迭,幾次想到內務府去解釋一番,又無法張嘴,所以,當道光皇帝向他咨詢雞蛋多少錢一個時,這位曹大人死活不說,就是不知道。為什么?他既怕說出后得罪內務府,又怕道光帝發誓再也不吃雞蛋,甚至雞都讓后宮去養。
  
  當時,大臣來京覲見述職,如果皇帝高興,會留下吃飯,名為賜宴。但說歸說,你可別當真。道光說完賜宴,大臣們心神領會,立即出宮,隨便找個地吃飯去,他們內心里十分明白:皇帝是不會真的請吃飯的。上諭一發,天下皆知,被賜宴者面子就有了,你還當真想吃這頓飯?現在已不僅僅是節儉,就是摳門!道光皇帝摳門兒就摳門到這種程度。
  
  道光不僅在生活細節上吝嗇、摳門,在為政治國方面也是如此。
  
  道光初年,新疆發生張格爾叛亂,數萬清軍萬里遠行,征戰數年,終于平定了叛亂。
  
  道光八年(公歷1828年)夏,清政府在午門舉行獻俘禮,現場山呼海嘯般的“萬歲”聲令道光帝心潮澎湃、陶醉不已,他立即做出一件“壯舉”——宴請平叛有功的將士。幾天之后,宴會在清漪園(光緒年間改名頤和園)萬壽山下的玉瀾堂舉行。將軍們筷子一揮,幾碟小菜立即見底,吃又沒得吃,退席又不敢,只好面面相覷,呆若木雞。
  
  后來,在探討新疆設防方案時,將軍們提出的布防方案就是通不過。本來,將軍們已經考慮到了道光帝的吝嗇,準備上奏僅要一萬八千名士兵鎮守新疆,但道光帝一下子就給砍去了三分之二,只批準清軍留守六千人。將軍們憤然回擊,提出專守新疆東部,西部自治,不予設防的方案。道光帝又大罵他們放棄新疆防守,指責其居心叵測。
  
  鵝掌這道菜的做法更是出奇。將鵝圈在鐵籠里,籠下點著炭火,鵝環奔數周而死,其精華集中于兩掌,每一席所需幾十只乃至上百只鵝,而割去鵝掌后,全鵝棄之無用。還有一道菜叫魚羹,取鮮活的大鯉魚幾十尾,倒懸于梁上,下承燒得沸騰的水鍋,敲碎魚頭,魚血滴入鍋中,魚尚未死,為蒸汽所逼,搖頭擺尾,一刻不停,魚血直到滴盡為止,鍋中紅絲一縷一縷連綿不絕,廚師撩血調羹,而全魚就無用了……
  
  據說,這種宴會食物種類繁多,一場宴席歷時三晝三夜,其間名菜佳肴連續不斷。伴隨宴席,聲色犬馬,歌舞升平,奢華之極。
  
  可見,道光皇帝的“節儉”對官場奢靡的風氣沒有多大影響,那么,其“節儉”影響了他的兒孫嗎?試看咸豐縱情于聲色,兒媳慈禧大興土木的生活就可知,其影響力是多么不值一提。這對道光帝的節儉形成了相當辛辣的諷刺!
  
  那么,道光帝的“節儉”有助于解決國家的經濟危機嗎?盡管道光皇帝為國家節省了一些經費,卻無助于經濟危機的解決,財政狀況也未見徹底好轉,反而每況愈下。以至有的大臣發出了這樣的質問:為什么乾隆朝揮金如土而國庫充盈,如今日日節儉卻民生罕裕,“豈愈奢則愈豐,愈儉則愈吝耶”?這個疑問何嘗不同樣困擾著道光帝呢。總之,作為一國之君,不去大刀闊斧地開源興利,而在一飯一衣上錙銖必較,這就不是節儉,而是舍本逐末的摳門兒、吝嗇了。
  
  原文載于《道光皇帝》作者:喻大華,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07918.html

相關閱讀: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