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揭秘陳圓圓墓碑上的驚天秘密 她的墓碑上寫了啥?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解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故事得從貴州省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這里說起,馬家寨這個寨子雖然叫馬家寨,但是全寨人都是姓吳,沒有一家姓馬。曾經就在岑鞏縣工作過,當初剛聽說馬家寨的時候,認為這里肯定都是姓馬的,至少以姓馬的為主,出乎小編意料的是一家都不姓馬。

  這就引起了好奇心重到就算曹沖再世也無法稱量的小編的注意,于是就有意的去關注,身邊的同事都說那是吳三桂的后代,陳圓圓就葬在那里。小編當時表示想前去一睹究竟,終因俗事纏身不能成行,還是在諸多清史專家考察過將這個地方的秘密公諸于眾之后,小編才得以前往一探。

  馬家寨的秘密已經不是秘密,不過小編相信仍然有很多看官不盡其然,所以就想把這個故事重新擺給大家聽一聽,博君釋然。

  話說吳三桂反叛清廷,康熙皇帝以天子威嚴迅速把吳三桂打得落花流水,直接把吳三桂氣得一病不起,“革命”尚未成功的吳三桂就這樣懷恨而亡。康熙皇帝下令搜捕他的家屬,揚言要滅了吳三桂的九族。

  尚在昆明城內的陳圓圓聽說吳三桂亡故以后,攜子孫在軍師馬寶的掩護之下,以聲東擊西、金蟬脫殼的妙策躲過清軍追捕,一路朝著陳圓圓的老家蘇州方向逃奔。

  當他們逃入思州土司田氏的勢力范圍內龍鰲河邊上的龍鰲里之后,發現這里濃郁墨翠,溪水淙淙,山間一個平整的壩子被群山環抱,視野開闊,氣候宜人,人煙稀少,不失是一個藏身的好去處。也許是走累的緣故,亦或是這里就像極了陳圓圓的故鄉,他們就不在走了,于是在這里留了下來。

  他們駐扎下來之后,經商議不能扎堆而居,于是就化整為零,分散居住。為確保安全,撫育吳三桂的子孫,陳圓圓就在天安寺削發為尼,改名寂靜,字玉庵。馬寶就上鰲山寺出家當和尚,吳三桂的次子吳啟華就在一個叫廂子屋的地方開荒種地,就此定居下來。出家后的馬寶,經常經過一道山梁下山探望陳圓圓和吳啟華等人。這一條山嶺后來稱之為"馬跡梁",現稱則叫"馬家梁"。陳圓圓和馬寶最后都在龍鰲里這個地方修道而終。

  陳圓圓亡故之后,被吳三桂的子孫埋葬在龍鰲河邊繡球山上,因害怕被人知道,向清廷告發,陳圓圓的墓埋葬得跟普通老百姓并無兩樣,連碑都不敢立一塊。

  直到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吳氏后代才為其立了一塊碑,但是墓碑之上卻不敢直書“陳圓圓之墓”,而是寫了一條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碑文。其文如下: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孝男吳啟華,媳涂氏立,孝孫男吳仕龍、吳仕杰,曾孫吳大經、吳大純,孝玄孫吳朝達、吳朝選、吳朝魁、吳朝政、吳朝璽、吳朝柱、吳朝相、吳朝值;皇清雍正六年歲次戊申仲月吉日立。

  這樣的碑文,除了吳家后代知曉以外,外人不得而知。直到20世紀末,吳家人才道出其中玄機。

  1983年,當地一位叫黃透松的古文獻學專家第一次到馬家寨調查,馬家寨一位名叫吳永松的“秘傳人”透露了關于“陳圓圓墓地”的口頭傳說,這引起了黃透松的注意,于是對這樣的傳說開始深挖其中的奧妙。但是,吳家人一致反對公開這段歷史,“害怕遭株連”。

  此后,黃透松等人打消了吳家后人的顧慮,并在馬家寨右邊的山上找到“陳老太婆”陳圓圓墳墓,作為“秘傳人”吳永松才把其中的玄機托盤道出。他解釋說:整塊碑文都是繁體字,只有一個簡化的“聶”字,當時的“聶”字的繁體是這樣的:“?”。而“故先妣”沒用“清”字,表明陳圓圓是明末的一位王妃,“妣”代表女性!皡情T”暗指她是蘇州人,蘇州古稱吳門,對外也可解釋為吳家!奥櫋庇玫氖怯赫觊g還沒有的簡化字,是吳家后代為了隱蔽獨造的,陳圓圓本姓邢,后跟養母姓陳,邢有右耳,陳有左耳,“雙耳”代表邢和陳,一字雙意;“雙”字的繁體(?)上邊為兩個“佳”字,佳佳為好,花好月圓,暗喻“圓圓”。“位席”當時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沒有這樣的寫法,而吳家人這樣寫就想表示陳圓圓地位崇高,以女性而位居宗祠。十一個字連起來就是“明蘇州氏陳圓圓王妃之墓”。

  這樣的解釋,清史專家現場考察以后,,認為與陳圓圓的歷史吻合,其真實性可以肯定。為掩人耳目,當年刻碑者真是煞費苦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13817.html

相關閱讀: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