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施瑯明末清初著名將領,施瑯背鄭降清,為清朝收復臺灣功不可沒,是一個富有爭議的人物。
施瑯,字尊候,號琢公,祖籍福建省晉江市龍湖鎮衙口。早年,他是鄭芝龍的部將,1646年(順治三年)隨鄭芝龍降清。由于鄭成功的招攬,入海加入鄭成功的抗清隊伍,成為鄭成功部下最為年少、知兵、善戰的得力驍將。
施瑯1651年隨鄭成功下廣東南澳勤王,后因與鄭成功戰略“舍水就陸,以剽掠籌集軍餉”的做法提出反對意見,鄭成功很不高興,削施兵權,令施瑯以閑假人員返回廈門,時遇清軍馬得功偷襲廈門,守廈主將鄭芝莞驚慌棄城潰逃,時施瑯親率身邊六十余人主動抵抗,勇不可擋,殺死清軍馬得功弟,馬得功差點被活擒,率殘兵敗將倉惶逃離廈門。
時在南澳的鄭成功見軍心動搖,繼續南下已不可能,只好回師廈門。鄭成功召集抵抗將領一概重賞,唯獨對“假回閑員”施瑯奮勇抗敵只字未提,只賞紋銀二百了事,先前施瑯左先鋒兵權也未恢復其職,個中諸多緣由引起施對鄭不滿情緒,恰在此時,施瑯一位親兵曾德犯了死罪而逃匿到鄭成功那里,并被提拔為親隨。施瑯抓回曾德,準備治罪,鄭聞訊急派人傳達命令,施瑯不得殺曾德。施瑯說:“法令,瑯是不敢違背的,犯法的人怎能逃脫責任?”接著他下令殺了曾德。
施瑯殺犯法親兵曾德再次觸怒了鄭成功,由此施鄭矛盾升級,鄭成功下令逮捕施瑯父子三人。后來,施瑯用計逃脫,鄭成功大怒即殺施父大宣及其弟施顯。施瑯被迫降清,先任同安副將,繼任同安總兵,1662年升任福建水師提督。
鄭經接替鄭成功后,由于內部陳永華(鄭克臧岳父)和馮錫范(鄭克?岳父)發生內訌。病中的鄭經把政務交由長子鄭克臧處理,克臧聰明能干,做事井井有條,從來沒有過失,也很受鄭經的寵愛和信任。鄭經病逝后,馮錫范毒死鄭克臧,立11歲的傀儡鄭克?為延平王,馮錫范專橫,貪贓枉法,大失人心。1664年施瑯由于建議,清朝派他率兵攻取金廈新勝,預備“進攻澎湖,直搗臺灣”,稱為“四海歸一,邊民無患”。
1667年,孔元章赴臺招撫失敗后,施瑯即上《邊患宜靖疏》,次年又寫《盡陳所見疏》,強調“從來順撫逆剿,大關國體”,不能容許鄭經等人頑抗,盤踞臺灣,而把五省邊海地方劃為界外,使“賦稅缺減,民困日蹙”;必須速討平臺灣,以裁防兵,益廣地方,增加賦稅,俾“民生得寧,邊疆永安”。他分析雙方的力量,指出臺灣“兵計不滿二萬之從,船兵大小不上二百號”,他們之所以能占據臺灣,實賴汪洋大海為之禁錮。而福建“水師官兵共有一萬有奇,經制陸師及投誠官兵為數不少”,只要從中挑選勁旅二萬,足平臺灣。他主張剿撫兼施,從速出兵征臺,以免“養癰為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32483.html
相關閱讀:皇太極離間袁崇煥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