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青年時期
一行(673-727),俗姓張,名遂,唐朝魏州昌樂人(今河南省南樂縣)人,一說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縣)人,唐朝開國功臣、鄒國公張公謹之曾孫、張大素之孫。(關于僧一行籍貫,正史《舊唐書》記載為魏州昌樂人,該史料是官修正史,最為權威。唐代鄭處誨《明皇雜?》記載為巨鹿人,是當朝史料,很具參考價值,宋代贊寧《宋高僧傳》記載為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縣)人,宋代《太平廣記》也記載為巨鹿人。)
僧一行自小讀書很多,到二十歲左右,已經博覽經史,尤其精通陰陽五行之學。他曾寫成闡釋揚雄《太玄》的專著,名聲不小。當時的武三思有意與他結交,但他顧忌其名聲不好,便逃走了,正好遇上普寂禪師,就從普寂出家。有一位叫盧鴻的隱士,得知一行的才學,驚異地對普寂說,此子“非君所能教導也,當縱其游學”(《一行傳》,《宋高僧傳》卷五)。普寂同意一行外出尋訪名師高僧,于是他遍訪當時的名宿,并曾到浙江天臺山國清寺向一位老僧學歷法。據《舊唐書》,唐玄宗于開元五年(717)派一行的族叔到湖北去請一行人京,向他請教安國撫民之道,據《佛祖統紀》卷二十九載,一行進京則在開元三年(715)。
僧一行少聰敏,博覽經史。尤精于天文、歷象、陰陽五行之學。見重于代。據《舊唐書》本傳載。時年二十的一行。得京都著名道人尹崇所送一本西漢揚雄所著的《太玄經》。一行很快即通達其旨。寫出《太衍玄圖》、《義訣》各一卷。闡釋晦澀難懂的《太玄經》。為尹崇所推崇。稱“此后生顏子也”。從此名聲大振。
另據《宋高僧傳》記載。一行曾長途跋涉三千里。至天臺山國清寺向一個隱名大德研習數術,造詣更深,名聲更震。一行為密教高僧,人稱一行阿?梨,為密宗傳持八祖之一,被尊稱為天師。一行品行高邁,剛正不阿。時武則天之侄武三思炙手可熱,慕其學行,為贏得“禮賢下士”的美名就有意拉攏他,張遂不愿為之所用,又怕因此而遭到迫害,于是逃到河南嵩岳寺剃度出家,取法名為“一行”。
二十一歲棄俗。隨荊州的弘景禪師出家。
隱居生活
隱于嵩山,跟隨嵩山的北宗禪普寂禪師習禪。
后步往荊州當陽山。依悟真習梵律。遍歷天下。訪求奇門異術。同時,修天臺學。
神龍元年(705),武則天退位后,李唐王朝多次召他回京,均被拒絕。
出山行業
開元五年(717),玄宗強行征詔一行入京,受到玄宗的款待。
開元七年(719),印度高僧金剛智入京,一行追隨其后,并施弟子之禮。又受金剛經訣,協助譯經。
開元九年(721),在李淳風的《麟德歷》基礎上重新修編新歷。從此,一行就開始專門從事天文歷法的工作。
開元十一年(723),為了測定星體位置的需要,一行與率府兵曹參軍梁令瓚等人制成了黃道游儀、“水運渾天儀”。
開元十二年(724),一行根據修改舊歷的需要,又組織領導了我國古代第一次天文大地測量,也是一次史無前例、世界罕見的全國天文大地測量工作。
開元十三年(725),善無畏來長安弘教,一行受胎藏法,在洛陽的大福先寺助善無畏共同翻譯《大日經》七卷等,并著《大日經疏》二十卷,成為解釋密宗理論的重要著作。又匯編經、律、論要文為《攝調伏藏》十卷(已佚)。一行與玄宗過從甚密,談經論道,出入宮廷,同登寺閣。在京城的近十年中,一行一直在兩京從事科學研究和宗教傳播活動。
玄宗覽奏開元十五年(727)九月,禪師臥病不起。十月八日在長安華嚴寺圓寂,行年四十五歲,僧壽二十四。葬于銅人原。其過早謝世,玄宗痛悼,嘆日:“禪師舍朕!”追賜其謚號為“大慧禪師”,并親自為禪師撰寫碑文《御制大慧禪師一行碑銘》:“長無暇日,日誦萬文。深道極陰陽之妙,屬辭盡春秋之美。”
據《舊唐書·一行傳》記玄宗“為一行制碑文,親書于石,出內庫錢五十萬,為起塔于銅人之原。明年,幸溫湯,過其塔前,又駐騎徘徊,令品官就塔以告其出豫之意,更賜絹五十匹,以蒔塔前松柏焉”。可見朝野上下對僧一行非常敬仰。僧一行無傳法弟子,法脈遂絕。
籍貫考證
。ㄌ疲┼嵦幷d《明皇雜?》:僧一行,姓張氏,鉅鹿人,本名遂。
。ㄋ危┽屬潓帯端胃呱畟鳌罚横屢恍小K仔諒。鉅鹿人也。本名遂則。唐初佐命剡國公公謹之支孫也。
(宋)李?等《太平廣記》:僧一行姓張氏,鉅鹿人,本名遂。
這三則史料均早于其他任何史料,尤其《明皇雜錄》是當朝史料,最具參考價值,所以一般認為僧一行是巨鹿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39762.html
相關閱讀: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
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
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
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