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富二代”應該出現在秦朝,以胡亥為代表的秦始皇的兒子們,是那個時代“富二代”的典型代表。因為,秦始皇不僅締造了大一統的封建帝國,而且把天下財富通通攬在懷里。
當初,秦始皇把自己命名為始皇帝,初衷是想讓自己的兒孫們繼承自己的偉業和財富,二世、三世,以至萬世,永遠流傳下去。如果用經濟學觀點來分析,秦始皇實際上的意思是“富一世”,秦二世是“富二世”。盡管秦始皇的愿望非常美好,然而,終究是造化弄人,他的這一偉大構想,不僅沒有實現,到了“富二世”這里,更窮得叮當,胡亥混到最后,連腦袋也混沒了?偨Y“富二代”胡亥的人生經歷,可以用“糊涂”二字一言以蔽之,也可以說他姓胡叫“胡來”。
輕信趙高之言,上了奪權的賊船
胡亥雖然是秦始皇的兒子,但不是長子。從權利和財富傳承的角度來看,他并不能繼承老爹的皇位和財產。這方面,不僅老爹秦始皇沒給他這個特殊照顧,胡亥本人也沒有這個能力,更沒有這個想法。論說,老爹死后,他遵照老人的遺囑,本本分分、安安穩穩地過他應該過的日子,也還不錯,然而,一切的改變都是因為他輕信了一個人。
這個人叫趙高。趙高本是個閹人,但又是一個極其陰險極其狡猾的人。秦始皇南巡途中得病,臨死前留下遺囑,要長子扶蘇帶兵回咸陽,守候喪葬,繼承家產和皇位,并要趙高速速派人將信送給扶蘇,但是居心叵測的趙高截留了這一重要信函。秦始皇死后,趙高先是與李斯串通在一起,然后找到胡亥,對他進行了全新的人生誘導。
這天,趙高拿著御書去找胡亥,對胡亥說:“主上駕崩,并無詔書分封諸子為王,而獨賜長子書。長子扶蘇一到,即皇帝位,而公子無尺寸之地,為之奈何?”意思是說,你老爹皇上已經死了,可是并沒有立你們幾個弟兄為王,也沒有給你們任何財產,而是把江山和家產都留給了老大扶蘇。扶蘇一旦到了,就成了皇帝,而你什么也沒有,這該怎么辦呢?
很顯然,趙高這是在誘導胡亥想辦法改變這一結果。這時候的胡亥,實事求是地講,還真沒有這種想法和打算。他說:“我知道,皇上最了解自己手下的大臣,老爹最熟悉自己的兒子,既然老爹做出這樣的決定,自有他的想法和道理,我當兒子的只管遵守就是了,沒有什么可以議論的。”意思是說,我沒錢沒地,是老爹的安排,這事兒與你無關,你就別再瞎操心瞎議論了。
看到胡亥如此愚笨,趙高并沒有就此罷休,他繼續進行深入誘導:“不然,方今天下大權,存亡在你、我及丞相三人,愿公子早自為謀。人為我所制,與我為人所制,情況大不相同!币馑际钦f,公子啊,可不是像你說的這樣啊。當今天下的財富和大權,究竟歸誰,在于你、我和丞相三個人。希望你早為自己打算。手中有權有錢,管制別人,和手中沒權沒錢,被別人管制,情況是大不同啊。
這話,胡亥是聽明白了,但是,他仍然在猶豫,因為他還在堅持自己已經形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說:“廢兄立弟,是為不義;不奉父詔,是不孝;自問無才,因人求榮,是不能。三者背德,天下不服,如若妄行,必至身殆國危,社稷也危在旦夕了!边@話說得多好啊,如果胡亥按照這一說法堅持下去,即便為趙高所害,也會留下一世英名,遺憾的是他沒有堅持下來,最終被趙高所說服。
對此,趙高并不為他的言論所動,繼續力勸胡亥:“臣聞湯武殺其主,天下稱義,不為不忠;衛君殺其父,國人皆服,孔子且默許,不為不孝。從來大行不顧小謹,盛德不矜小讓,事貴權達,怎可墨守?顧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猶豫,必然后悔。愿公子當機立斷,必會成功!
趙高這番貌似替他考慮的話,說得胡亥有所動搖。“今大行未發,喪禮未終,怎能以此事,去求丞相?”趙高見狀,心中暗喜,那個高興勁,就別提了,當即表示,這事兒不用你操心,全包在我身上,并立即去找丞相李斯商議。
自此,胡亥算是上了趙高預謀好的奪權賊船。這是他的人生路上犯下的第一個致命錯誤。你想手中有權,干一番事業,當然可以,但是,為什么非要違背父命,干搶班奪權的勾當呢?你想建立同盟,經營人生,當然也可以,可為何偏偏和趙高這樣的人成為合伙人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46096.html
相關閱讀: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
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
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
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