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三個年輕人重走萬里長征路的故事:紅色追尋 不忘初心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故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在這個值得追憶和紀念的年份,三位年輕人重新踏上先輩曾經走過的路。

歷時11天,跨越5省區,行程1.4萬里——用腳步丈量那段被稱作"人類精神豐碑"的偉大征途,體驗感知先輩們的無畏、犧牲和信念,同時用網絡直播的方式向億萬觀眾傳達出他們一路的思考和感悟。

"這是我第一次為長征落淚"

9月26日上午,三位年輕人歷經萬里跋涉,到達紅軍長征會師地寧夏固原將臺堡,與眾多老紅軍后代"勝利會師"。

"聽紅軍后代爺爺奶奶們講起當年的故事,我流淚了。"三位主播之一、廣西大學學生劉欣然和紅二方面軍總指揮賀龍的女兒賀曉明老人,一同淚灑將臺堡。觀看直播的網友"圓規畫方"看到這里也流淚了,"我哭了,這是30歲的我第一次為長征流淚。"

秦子恒28歲,郭領領22歲,劉欣然19歲。他們仨從江西于都出發,一路行至寧夏將臺堡。連續11天、12場直播,他們走進一段段紅色傳奇。

出發地于都,穿著紅軍草鞋踏上征途;大渡河邊,背著石頭負重行軍;夾金山下,喝紅軍當年的"御寒神水"辣椒水;日干喬草原,像紅軍炊事兵當年一樣背上行軍鍋……寒冷、勞累、困頓、缺氧,他們盡可能感受當年紅軍戰士經歷過的千難萬險。

回望80年前的長征路,還有更多無法還原,甚至難以想象的悲壯卓絕。灌陽烈士陵園,紅一方面軍第五軍團第三十四師一??團團長韓偉之子韓京京對他們講述紅軍師長陳樹湘被俘后自己扯斷腸子壯烈犧牲;大渡河邊,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一師一團一營營長孫繼先之子孫東寧在找到唯一渡河船只的地方,向他們講述當年和湍急河水一樣緊急的軍情;海拔4000多米的夾金山上,藏族向導馬花像當年爺爺帶領紅軍翻越雪山一樣,陪著他們攀援,還告訴他們嘴里要叼上草,好平衡呼吸……

據初步統計,超過5500萬網友觀看了《紅色追尋》直播節目或視頻短片。"90后"大學生金燃駿直播期間每天都在"追劇","從頭學習,感受過就一定會被它感動。"眾多網民留下了30多萬條點贊和感動的評論。

"不要忘了來時的路,不能忘了遠去的人"

《紅色追尋》三位年輕主播,出發前帶著各自的心愿。

秦子恒是一名銀行職員,有過從軍經歷。他的爺爺是當年紅四方面軍的一員。"我想去當年祖輩們戰斗過的地方,看一看他們到底是怎么走過來的?"

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研究生郭領領在去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時,參與拍攝了一部微電影《老兵》,采訪過百歲老紅軍張力雄,一直遺憾沒能聽張爺爺講講長征時的經歷。

劉欣然剛上大二,已去世的外太公是百色起義中誕生的紅七軍一員,當年留在廣西堅持革命,并未參加長征。"外太公沒走過長征,我要替他去走走。"

海拔4400多米的夾金山,亂云飛渡;海拔3400多米的日干喬草原,蒼莽無際。高寒缺氧、路途疲憊,嘔吐、頭痛、無力……小伙伴們相互攙扶著,完成了他們長征路上挑戰自我的"極限任務"。

"為什么紅軍戰士再苦再累,都不愿放棄擔架上的戰友?"劉欣然理解了書本上讀到的一個個故事。

"堅定的信仰會讓人無所畏懼。"郭領領發出這樣的感慨。

"對我們來說,千萬不要忘了來時的路,不能忘了那些遠去的人。"秦子恒說。

"接力棒交到你們手上了!"

26日,寧夏固原將臺堡,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將臺堡會師紀念碑前,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和西北紅軍將領的后代,和三位年輕人進行了一番跨越代際的對話。

"革命勝利了,但是勝利來之不易,犧牲的人遠遠超過活下來的人。"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一師一團團長楊得志之子楊建華說。

"為什么紅軍每到一處,老百姓就跟著紅軍走?因為這是一支為人民而戰的隊伍。"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開國大將王樹聲之女王宇紅說。

"把真實的歷史傳給后人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西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領導人劉志丹的侄女劉米拉,收集整理父輩留下的資料,編纂出版了近百萬字的歷史文獻。

一路征程,三位年輕人升華了自己對長征的認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也必須有一代人的擔當。

三位年輕人都記住了賀曉明奶奶的一句話:"重走長征路是我們這一代的責任,現在我們把接力棒交到你們手上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39340.html

相關閱讀:許世友的故事:五跪慈母
孫武斬殺吳王愛姬是何居心?孫武練兵殺姬的故事
朱德的故事五則
蔡倫和造紙術的故事
明成祖告天石刻碑的故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