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魏忠賢的閹黨把明朝朝政鬧得烏煙瘴氣的時候,后金大汗努爾哈赤正不斷在遼東進攻明軍。薩爾滸大戰以后,明王朝派了一位老將熊廷弼出關指揮遼東軍事。熊廷弼是個很有才能的將領,可是擔任廣寧(今遼寧北鎮)巡撫的王化弼卻認為熊廷弼出關,影響了他的地位,千方百計阻撓熊廷貞的指揮。公元1622年,努爾哈赤向廣寧進攻,王化貞帶頭逃進關內。熊廷弼無法抵御,只好保護一些百姓退到山海關內。
廣寧失守,明王朝不分青紅皂白,把熊廷弼和王化貞一起打進大牢。魏忠賢趁機向熊廷弼敲榨勒索,要熊廷弼拿出四萬兩銀子,才免他死罪。熊廷弼是個正派人,哪來這些錢,當然拒絕。閹黨就誣陷熊廷弼貪污軍餉,把他處死。
明王朝殺了熊廷弼,派誰去抵抗后金軍呢?掌管軍事的兵部衙門正在著急。恰恰在這個時候,主事(官名)袁崇煥忽然失蹤。衙門里的人找到他家里,家里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去向。過了幾天,袁崇煥才回來,原來他看到國事危急,單獨一個人騎著馬到山海關外視察去了。
袁崇煥詳細研究了關內外的形勢,回來向兵部尚書孫承宗報告,并且說:“只要給我人馬軍餉,我能負責守住遼東。”
一些朝廷大臣正被后金的攻勢嚇破了膽,聽袁崇煥自告奮勇,也都贊成讓袁崇煥去試一試。明熹宗批準給他二十萬餉銀,要他負責督率關外的明軍。
關外經過幾年戰爭,一片荒涼,遍地都是死亡兵士的尸骨,加上冰天雪地,野獸橫行,環境十分艱苦。袁崇煥出關后,帶著幾個隨從兵士,連夜在荒野上騎馬奔馳,天沒亮就到了寧遠(今遼寧興城)的前屯。他在那里收容難民,修筑工事。那里的將士對袁崇煥的勇氣和毅力,沒有一個不欽佩的。
袁崇煥在關外,經過一番實地考察,決心派兵進駐寧遠,在那里修筑防守工事,他把他的主張報告朝廷后,立刻得到孫承宗的支持。
袁崇煥在寧遠筑起三丈二尺高、二丈寬的城墻,裝備了各種火器、火炮。孫承宗還派了幾支人馬分駐在寧遠附近的錦州、松山等地方,聲援寧遠。
袁崇煥號令嚴明,受到軍民的愛戴。關外各地的商人聽說寧遠防守鞏固,從四面八方擁到寧遠來。遼東的危急局面很快扭轉過來。
正當孫承宗、袁崇煥守衛遼東有了進展的時候,卻遭到魏忠賢的猜忌。魏忠賢唆使閹黨說了孫承宗不少壞話,孫承宗被迫離職。
魏忠賢排擠了孫承宗,派了他們的同黨高第指揮遼東軍事。高第是個庸碌無能的家伙,他一到山海關,就召集將領開會,說后金軍太厲害,關外沒法防守,要各路明軍全部撤進山海關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16862.html
相關閱讀:許世友的故事:五跪慈母
明成祖告天石刻碑的故事
蔡倫和造紙術的故事
孫武斬殺吳王愛姬是何居心?孫武練兵殺姬的故事
朱德的故事五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