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北宋年間,苗族的歌舞已經名聞遐邇,在京城引起轟動!端问?南蠻曲南蠻傳》載:“一人吹瓢笙,如蚊蚋聲,數十人聯袂宛轉而舞,以足頓地為節!笔聦嵣希缱宓奈璧钙鹪春茉,從它那原始、古樸的風貌即可看出,許多舞蹈都與喪葬祭祀、戀愛婚姻和生產、生活有關,只不過因遠古沒有記載,自明代起才見諸史籍。
苗族文化有著無窮的魅力。種類繁多的舞蹈充分展現了苗族的歷史、舞蹈和音樂,將這塊土地上的文化弘揚出來。苗族的文化、苗族的精神是令人驕傲的,盡管他們從黃河岸邊東海之濱一路走來,歷盡艱辛,可他們仍保持著樂觀向上、豁達勇敢的精神,正如舞蹈詩中所表現的,山高水長擋不住他們看大海的眼光,抑制不住他們豪情滿懷擁抱太陽的凌云壯志。富有詩化的舞臺創意和靈感完全來源于苗族人民的現實生活。舞蹈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現代舞蹈表現元素的多樣化,也體現出了苗族舞蹈的繼承與發展之路。
自娛性蘆笙??最為普及,因對舞者年齡、性別不限、故參加人數甚眾,通常在草坪、河壩或山坡空地上活動。常見的活動形式有二種,一種是男的吹小蘆笙、女的持花手帕,男一圈、女一圈的把一群吹大蘆笙的舞者圍在中間,踩著樂曲的節奏、輕輕地擺動著身體繞圈而舞。還有一種是由一對以上的蘆笙手作領舞,眾人(多為女性)尾隨其后圍圈而舞。動作隨領舞者吹奏的曲調而變化。
自娛性蘆笙舞,從動作特點上看,又可分為“踩”和“跳”兩種,“踩”以兩膝的輕微屈伸并踏著節奏向前移動為特色,“跳”是由動力腳落地后,下肢的顫動以及抬腳踹動,上身隨之自然地擺動為特色。前一種嫻雅、端莊,后一種柔和、瀟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87230.html
相關閱讀:朱德的故事五則
蔡倫和造紙術的故事
許世友的故事:五跪慈母
孫武斬殺吳王愛姬是何居心?孫武練兵殺姬的故事
明成祖告天石刻碑的故事